在我所遇到的各種學說中,包括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以及其餘的宗教,沒有一個能最終解決我的疑惑,而且愈研究愈覺得徒勞無益。在遇到了佛教後,我才找到了慈悲與智慧的究竟正道,在解除人類痛苦和博大精深方面,超過了其他任何一門學說,而且愈研究愈有興趣。瑞士的德維茲教授也有同樣的體驗:「不管我是否是佛教徒,我已經觀察了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宗教體系,我最後得知從意境美妙和博大精神來看,沒有那一種宗教能超過佛教的四聖諦八正道,因此我願意按八正道去安排我的生活。」
世界上各種宗教林立,大多數都有導人向善、淨化社會的良好功能,因此信教的人與不信教的人在性情、人格上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差異。1993年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在加拿大與一百多位博士的座談會上說:「沒有學過宗教的人,難以確立一種正確的行為標準,學過宗教的人行為、處事則會更趨於合理。而在所有宗教中,最為殊勝的即為佛教。」關於佛教殊勝的觀點,並非只是佛弟子的一種偏執之詞,人們可以通過對流行於世的浩瀚佛教經論所詮釋的豐富涵義與其餘宗教涵義之間作冷靜、客觀的比較,即可得出上述結論。比如在理論上,佛法包含了所有宗教導人向善的特點,也具體分析了多數宗教中最高精神象徵「萬能神」的真實涵義與在理論上的層次;在實踐中,其他宗教通過修持實踐所能達到的種種果位(即最高境界和成就)在佛教中都可找到對應的位置,而佛教中那些比較超勝的果位(如阿羅漢、菩薩、佛陀)卻已遠遠超出了其他宗教的範疇。因此從教義上,佛教的殊勝已非其餘宗教之所能及。如參與了「百日維新」的思想家譚嗣同曾說:「佛教大矣,孔次大,耶為小。」即佛教最為博大精深,而儒家與基督教則相對較遜色。又說:「私謂釋迦玄言,出過晚周諸子不可計數,程朱以下尤不足論。」馬克思、恩格斯也都認為佛教中的辯證法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如馬克思曾說:「辯證法在佛教中已達到很精細的程度。」米爾曼主教也說:「我越來越覺得釋迦牟尼就是道路、真理和生活。」一位穆斯林學者評價道:「佛不僅是佛教徒的財富,他也是人類共有的財富。他的教法,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通用的。」
伊斯蘭教主張「信我者生,不信者死」,基督教也主張「信者得救」,而佛教則主張絕對的理智,並完全放棄強迫與暴力,中國現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說:「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業。」即佛教雖然超勝世間任何一門學問和宗教,但佛陀已證悟到,一切因緣而生的事物皆無有自性,都以如夢如幻如水月般的顯現而存在,本來即是清淨,基於如是對宇宙終極真理的證悟,故佛教能真正平等地看待宇宙中發生的所有現象而擺脫一切執著,並能以徹底無我的出世精神,來做慈悲地救度每一個受苦眾生的入世事業,故佛教贏得了希求脫離痛苦和追求真理的每一個有情眾生的心,不管他是屬於何種宗派和持任何見解的人,所以只有佛教才是整個宇宙的宗教,是整個人類的宗教,是過去、現在、未來整個有情世界的宗教,她在無生無滅的法界中永時長存!如斯里蘭卡前總理班達拉奈克說:「只要日月繼續存在,只要人類還繼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佛法就會一直延續,因為佛教是人的宗教,是整個人類的宗教。」現代西方科學之父愛因斯坦評論說:「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在哲學界,本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著有社會及自然科學方面論著四十多部,並在1950年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哲學家羅素,在考察了各種宗教後說:「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