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惟然世尊,願樂欲聞。
我們即將展開一段重要的旅程,進入一個完全嶄新的領域;我們將探討一些前所未聞的方法,來管理你的事業和生活。
我想,在開始說明之前,對這份智能起源的時間與地點有些基本認識,會對讀者有些幫助。
從經典本身開始
讓我們先從《金剛經》這部經典本身開始。時間發生在2000多年以前,地點在古老的印度。有一位富有的悉達多王子擄獲了全國人民的心,他在奢華富裕的宮廷中長大。但是在目睹人民受苦,了解任何人遲早都會失去他們所愛的親人與一切所有的必然性之後,他毅然地拋棄了奢華的生活,獨自開始找尋眾生受苦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他找到了受苦的根本原因,並且開始教導人們離苦得樂的方法。許多人離家跟隨他,出家成為比丘,願意從此過著樸質的生活,不再拘於身外物,思考也因少了人事的煩惱而變得清澈。
多年以後,有位弟子記述《金剛經》首次宣講的緣由。他稱呼佛陀為“世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①
“如是我聞。一時……”是經文常用的起始句,因為多數經典都是佛陀滅度之後許久才做集結。當時的人們善於當場記誦師父所做的開示。
“一時”這兩個字意涵豐富。首先它指的是古印度的樸實人們所擁有的高度智力:他們能夠在聽聞佛法的同時,記誦並且了解其深意。其次它也指出《金剛經》說法只有一次的事實,說明經中所含的萬物運行法則,是世上稀有而珍貴的智慧。
邱尼喇嘛解說經文時,也對經典的緣由做了說明。底下引文中引號內的字代表《金剛經》中原有經文:
這些字代表著佛陀說法的時空;經文敘述者即為以文字記載本經者。他首先說明底下的經文是“如是我聞”。“一時”,意思是某個時候;“佛在舍衛國樹給孤獨園”這個地方,“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也就是在一起。
那時候在印度有六大城邦,包括這裏所提的“舍衛國”。這地方是波斯匿王的領土,風景秀麗的“樹給孤獨園”就是位於這個國度內一座極精致的花園。
有一次,在世尊成道的幾年後,有一位名為給孤獨的長者下定決心要建造一座宏偉雄觀的寺廟,以供佛陀及其弟子常住。為了這個目的,他找上祈陀太子,用足以鋪滿整座花園的數千枚金幣向他購買花園。
祈陀太子也把原本作為該地產管理人宿舍的一片土地獻給了世尊。給孤獨長者通過舍利弗的能力,指導人天兩界的工匠把該片土地建造成一座無與倫比的花園。
當這座花園完工時,世尊了解祈陀太子的心意,便將園中主要寺廟以其名命名之。而另一位主角給孤獨長者其實是位聖者,刻意選擇自己的出生以護持佛陀。他能透視水中或土裏的寶石與金屬礦物,隨心所欲地運用這些天然資源。
《金剛經》的起頭字句有其深意。佛陀當時正准備做開示;聽經的群眾是一群類似於基督門徒、決心要離家全心學道的僧侶。然而,之所以有此機緣親聞佛陀法音,都靠這些有錢有勢的護法挺身護持。
優雅王子的智能
古印度的君主制度是該區域政治經濟生活的主要推動力量。說他們是現代西方社會的翻版一點也不為過。今天當我們一談及佛陀和佛教思想時,浮上心頭的印象往往是(如果恰巧看到的是一尊中國佛像)一個相貌奇特、頭頂上長著肉髻、臉上掛著微笑、挺著個大肚皮的東方人。
其實我們心裏想到的,應該是一位挺拔而優雅的王子,從其智能、自信與慈悲中發出言語,讓人們得以在生命中受用,讓生命從此有了意義。
對於跟隨他的弟子,也不要認為他們只是坐在地上盤著腿、念著經的光頭托缽僧。
在古代有些法師也許還是皇室成員,個個有著治理國家與管理經濟的才幹呢。
佛教一向教導,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出家成為僧侶,因為出離世間,才能夠學習如何服務眾生。然而,我們必須服務眾生,而為了服務眾生,我們必須置身滾滾紅塵之中。
在我任職於安鼎國際鑽石公司期間,幾個頂尖的商界人士顯露出非凡深刻的內在精神生活,令我深受感動,特別是來自印度孟買的鑽石交易商狄魯·沙(DhiruShah)。
如果你在紐約的肯尼迪機場瞥見沙先生步下飛機,你對他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一個身材矮小、膚色黝黑的男人,戴著眼鏡,頭發稀疏,臉上掛著靦腆的笑容。
他穿過擁擠的人群,領取一只破舊的小行李箱之後,搭乘出租車前往曼哈頓的一家普通旅館。在他下榻的旅館之中,他吃幾片妻子凱琪親手烘焙、深情地安置於袋中的面包,作為他的晚餐。
沙先生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鑽石采購商之一,每天為安鼎國際鑽石公司收購數千顆鑽石。而他也是我所見過心靈最深邃的人之一。數年來,他悄悄地向我透露了他豐富的內心生活世界。
歌劇院
沙先生是一個耆那教徒(Jain)。耆那教(Jainism)是印度的一種古老信仰,在2000多年以前,與佛教在同一個時期誕生。我們曾經在靜謐的傍晚,一起坐在沙先生住所附近寺院的沁涼地板之上。
那寺院是一座造型簡單,但結構精美的石造建築;它在孟買的擾攘喧囂之中,尋找了一個僻靜的角落安身立命。在幽暗涼爽的內部聖堂之中,耆那教教士在神壇前靜靜地移動著;在神面前點燃的小小紅色油燈,照亮了他們的臉龐。
身著輕軟絲質服飾的婦女默默無聲地進入寺院,帶著敬畏之心碰觸地面,然後靜靜地坐著祈禱。當孩子們經過一尊尊的塑像之時,他們輕聲耳語,仰望著1000尊聖者的塑像。商人在通往寺院的階梯之處放下公文包,脫下鞋子,懷著虔敬之心抵達寺院大門,步入寺院,然後坐下,靜靜地和摩訶毗羅②交流。
在寺院之中,你可以心神貫注地坐著;在那裏,你可以完全忘了時間,忘了今夕何夕,忘了何時該起身回家,忘了當天上千筆的交易,忘了“歌劇院”(OperaHouse)。
“歌劇院”代表印度的鑽石業界;大約有50人在泥磚造的家中,以及耗資數百萬美元的辦公室大樓之中,辛勤地切割琢磨占全世界大多數的鑽石,以供應美國、歐洲、中東,以及日本的客戶。
事實上,“歌劇院”只是兩幢破舊不堪、瀕臨倒塌的老舊建築,其中一幢有16層,另一幢有25層;之所以把它們命名為“歌劇院”,靈感來自於它們所在位置的附近,也就是孟買市中心,有一座老舊斑駁的歌劇院。
要造訪這兩幢建築,還得花一番工夫,通常你得駕著一輛老爺車,駛入人山人海的停車場;一大群新進的鑽石交易人員互相大聲地討價還價,手中揮舞著只裝了幾顆小鑽石的破舊紙袋。出價的人面對彼此,用代表最高成交價格的手勢比劃著。你必須突破人潮,把車駛入停車位。
停車還算小事一樁。接下來,你得奮力穿過人陣,搭上今天惟一能夠搭載乘客的一部舊電梯。(人生總是有各種不同的選擇;你可以選擇搭乘電梯,甘冒電力突然中斷,被困電梯數小時的風險,或是在孟買的悶熱和濕氣之下,爬上20層樓梯,爬到你要到的樓層時,嶄新的襯衫已被汗水浸濕了。)然後,你得打開古色古香的印度大鎖,通過電子探測器以及精密的聲音感應器的探測,才得以登堂入室。
鑽石的旅程
在這裏,原本破敗不堪的面貌完全改觀。在較大的辦公室中,地板鋪了大理石,牆上鋪了大理石,浴室裏全是大理石,還有從比利時的分公司運送回來,擺放在大理石台座上巧奪天工的雕刻名作。馬桶上的裝置似乎是鍍金的,而馬桶本身則是一個奇妙的組合,它保留了西式馬桶座,並在馬桶座旁邊多做了一對瓷制的翅膀,如此一來,人們可以隨著自己的喜好,攀上馬桶座,用印度舊有的方式蹲伏其上如廁。
在由內反鎖的門後面,是一間間安靜、有空調設備的房間。在每一個房間之中,坐著一長排一長排年輕的印度小姐;她們穿著流傳了數千年的印度婦女傳統服飾——紗麗服。她們靜靜地坐在發出柔和熒光、具有特定波長的燈光之下;在她們每一個人面前,放著一堆大約價值10萬美元的鑽石。
那一雙雙從紗麗服伸出的手上,握著尖端精密細致的鑷子,從那一堆鑽石中夾起一顆,放在用另一只手緊貼著她們眼睛的珠寶高倍放大鏡之前,然後輕拋鑽石,以優美的弧度越過一疊白色便條紙簿,落在5種不同的鑽石小堆之中。這5種不同的鑽石堆,代表了不同的鑽石等級與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