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由擁有和掌控財富,這是人們都想解決的問題。
財富與人的關系是很神奇的。當一個人真正理解了財富內涵,懂得分享與回饋,懂得自己只是財富的暫時使用者,取之於國家、天地,再用之於國家、天地,尊重財富,財富會越來越多。正常來講,有人有能力去營造財富,是好事。因為他們有這種創造財富的能力,所以讓很多人有工作做、有飯吃、有書讀,是好事。
有些人不明白財富的意義,不能理解自己和金錢的關系,不尊重財富,不尊重自己財富的來源,不尊重創造財富的人——那些使他擁有財富的辛苦地工作的工人、為他付出的員工。他藐視了創造財富的人,反過來,他在別人眼中也不過是個暴發戶而已。
很多仇富的人,或對富人不屑一顧,或想辦法去傷害他們。當付出勞動的人得不到回饋,他也不尊重富人,產生了仇富的心態。這就牽扯了一個社會問題——擁有財富者不懂得把財富跟人分享,普通人同時也不懂得富人也是付出了很多以後才擁有了這些,兩者彼此敵視的心態越來越重。
在大城市,為城市建設生產付出艱辛勞動的,大多是來自偏遠鄉下的農民工。他們離開父母妻兒,來到都市做最低級最危險的工作,得到的報酬也是最低的。他們付出的最多,最不受尊重的人也是他們。這種尊重並不是說在金錢上給更多的報酬,這不是簡單用錢來衡量的,而是整個社會的人——享受他們這種底層辛苦勞動付出成果的人——要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們,尊重這些勞動成果。佛經裏說:“一切唯心造。”一切要看我們的心,在心中尊重,這個美好而善的力量是很大的,整個世界就太平了。
懂得珍惜和付出的人,會長久地擁有財富。這個財富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金錢。比爾•蓋茨捐出了所有的金錢給慈善機構,這種大愛的付出,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和對慈善、對弱勢群體的普遍關注,這種福德智慧難道不是最大的財富嗎?西方社會有普遍的宗教信仰,個人成功後往往都會做慈善。比如在英國,慈善是深入到每一個社區每一個家庭的,每一個主婦都是慈善家,慈善機構在社區裏組織主婦捐出家中不需要的二手物品,通過慈善商店以很低的價格賣給需要的人,這樣每個家庭都做了慈善,每件物品都沒有被浪費,而每個人都種下了福德資糧。慈善對社會對家庭對人心都具有很強的凝聚力。
在中國,慈善事業還沒有深入到每個人的生命中,但也有很多企業家、個人和組織做慈善。他們懂得把自己所擁有的回饋給社會。有時候我們看到他們好像是在作秀,讓媒體去采訪,然後新聞要報道。這又有什么關系呢?這是好事,好事本來就應該傳播。雖然古人教育我們“揚善非真善”,但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信息傳播之快非古代所能比,人心亦不古,將好事善事傳播出去,自然會形成一種社會向善的力量,會帶動大家一起做善事做好事。
有些人會問:如果把錢財都捐出去了,會不會自己就會變得貧窮?不會。亞洲首富李嘉誠是做慈善做得很多的人,他捐出的越多,財產也會更多。在佛教中,提倡多布施,自會有福報。多布施,也是支配財富最好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