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包容的智慧Ⅱ修好這顆心:長樂先生與星雲大師智慧互動 星雲法師

包容的智慧Ⅱ修好這顆心:長樂先生與星雲大師智慧互動 星雲法師

孝乃成大事之本

[日期:2011-03-1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孝乃成大事之本

星雲大師:“記得當初我養兒,我兒今又養孫兒;我兒餓我由他餓,莫教孫兒餓我兒。”這首文詞淺顯、寓意深遠的詩句,道盡了天下父母的慈心。詩是藉一位老人之口敘述:當初我茹苦含辛將兒女撫養長大,曾幾何時物換星移,自己的兒女也已成為別人的父母,同樣地要撫兒育女了。我的兒女不肖,不知奉養衰老的我,使我忍飢挨餓,但自己尚能甘之如飴:祈望上天千萬別教我的孫兒,將來也忤逆父母,讓我的兒女遭受飢餓,那會使我非常傷心呀!

中國傳統向來以“仁孝”治天下,“孝順為齊家之本”,過去五代同堂的社會,“家有一老勝過一寶”,敬老尊賢,重視老人的經驗智慧;可是現今社會,隨著時代的易革,家庭結構的改變,同堂共聚的古風逐漸消失,雖有鼓勵“三代同堂”的口號,但效果不彰。現在流行所謂“一兒一女一枝花”的小家庭,子女一旦成長結婚,很少樂意與父母共同生活,甚至“有了老婆忘了娘”。

乃至父母子女之間,有所謂“代溝”、“婆媳問題”,或是有年輕人忤逆不孝,只顧自己快樂逍遙,送病弱的父母住進“老人安養院”,棄父母於不顧的情形發生

“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曾經提到有五種不孝之罪:荒怠遊戲,不知勤奮上進,奉養父母,使父母衣食匱乏,是第一不孝;嗜好賭博,貪酒好色,只圖自己逸樂,置父母溫飽生活不顧,是第二不孝;只知愛護妻子兒女,積聚財富,鑽營權勢,把父母冷落漠視於一旁,鮮疏關懷請安,不能克盡孝道,是第三不孝;沉溺慾望,放縱自己聲色追逐,出遊不禀告,深夜猶未歸,讓父母懸念操心,是第四不孝;好勇鬥狠,經常惹是生非,作姦犯科,行走邪道,使家門蒙羞,讓父母受驚擔憂,是第五不孝。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羊羔尚能跪乳,烏鴉都知報恩,人為萬物之靈,倘若不知孝順父母,何能忠愛國家,乃至“民胞物與”關懷一切眾生呢?

長樂先生:我的父輩對我影響很大。我父親一生經歷豐富,從抗日戰爭中投身民族救亡,經歷了多次人生的大起大落。但是他很堅強,在我印像中他隻流過兩次淚,都是因為“文革”對他人生觀、世界觀的強力衝擊導致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第二次流淚,那是1966年,紅衛兵破四舊、打砸搶,國家領導人一夜之間淪為囚徒。那一天,他突然流著淚對我說:以後就靠你們了,我們這一代是不行了,你們要挺住。那時候父親52歲,正當壯年,但是我突然覺得他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那時我還小,不知是因為深受震動還是覺出了世態炎涼,我呆在那裡動彈不得。我想,父親這樣對我說話,證明他內心的痛苦難以承載,事情真的非常嚴重了。

不久,我出去搞了一陣“大串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回到了家。一進門,我就興致勃勃地給父親講串聯中見到的人和事。父親一直靜靜聽著,突然他輕輕地對我說:我被遊街了。我一下子傻了,因為我剛才還在講我串聯時候看到的“走資派”被遊街、挨打的事情,沒想到父親也被遊街了。這時候我才知道“你們要挺住” 這句話的意思。

我過去覺得父親一直是很堅強的靠山,現在靠山倒了,我難過,羞愧,恨不得有個洞,自己藏到裡邊去。

父親還說,當天晚上他必須學會唱一首名叫《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造反派說,如果學不會,批鬥會上就要狠狠打他。

我會唱那首歌,但從沒有想到會在如此屈辱的情況下教父親唱歌。我唱一句,父親學一句,淚水順著我的臉頰淌個不停。

就這樣,十五歲的我在學校裡還強裝鎮定,繼續當紅衛兵的頭兒,帶著一幫小孩跑到百貨商店去幫人家賣東西。突然有一天,一個同學跑來說:有大字報消息,要不要看看去?我問,寫的什麼?他說,我不敢說。我知道不好,拔腿就衝過去,一眼看到了我媽媽的名字。她的名字被打上大紅叉,上面寫著“打倒歷史反革命”。

媽媽也被打倒了。我如當頭挨了一悶棍。我想,母親在單位挨批鬥,心上頂著這麼大的事,卻從沒有給家人講過,心裡還想著不讓家人擔心,不牽連孩子。母愛是多麼偉大。

我這才明白,為什麼這一段時間,她每天回來很晚,非常疲憊,心情煩躁,一言不發。

我從小是個孝子。小時候,我們家住北京劈柴胡同七十一號中央組織部的宿舍樓,母親在白堆子上班,來回坐公交車。那時我還不到十歲,只要天下雨,我就扛著雨傘去接她,因為不知道她什麼時候到家,有時會等很長時間。而媽媽看見我,總是摟著我的肩膀往回走,我呢,就挺起腰板,努力裝成一個男子漢。

父母親被“打倒”,我從來沒想過跟他們劃清界線或者反戈一擊什麼的,我想的都是應該怎麼安慰他們。

從那一刻起,我也從“紅五類”變成了“黑五類”。

後來媽媽又經歷了許多折磨,被剃了“陰陽頭”,但是回到家裡還是裝作什麼事兒也沒有發生的樣子。我憋了很久才問她:媽,你沒什麼事兒吧?她說,沒什麼事兒啊。再後來,媽媽重病住院,我在醫院照顧她。她病得都站不起來,紅衛兵說她是裝病,衝到醫院要看她的病歷,我就急了,戴著拳擊手套衝出去說,誰敢動我媽我就跟誰拼了。這在當時是冒著很大的危險的。但是我顧不了那麼多了,就是出自一種本能去保護媽媽。我想,“孝”是人的一種本能吧。

但是病重的媽媽還是被造反派用沙發抬著,拖到單位挨批鬥去了。

星雲大師:愛維護了真理,愛制定了秩序,父母、夫妻、子女、朋友之間,都是靠愛來維繫關係,靠愛來製定層次的。一個人如果連父母、夫妻、兒女都不要,如何愛所有眾生?因此《華嚴經》告訴我們,要“愛人如愛己,率己以隨人”。

長樂先生:《說文解字》在闡釋“孝”字時說:“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兒子背著老父老母,這是多麼直觀的孝行。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孝順”時說,是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一個不孝的人,你怎麼指望他有道義呢?

星雲大師:過去社會裡的家庭問題,多是兒女對父母的孝養問題,老年人缺乏照顧,精神空虛,或因代溝問題與子女失和,所以我在宜蘭辦了“仁愛之家”,又在佛光山設立“佛光精舍”。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辦養老院?就是為了安老,讓家庭失調的老人能得到照顧,但是天下孤苦無依、晚景淒涼的老人何其多!杜甫有一句詩: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精舍,來安置所有需要照顧的老人!

現在的家庭問題就複雜多了,除了孝養父母以外,單親家庭、小移民、小留學生、寄宿家庭……問題越來越多。有的母親為了自己愛漂亮,不肯餵母奶,怕影響身材;甚至試管嬰兒、借腹生子,將來孩子長大了,會懷疑究竟父母是誰,心理上的芥蒂很難消除,家庭問題不是越來越嚴重了嗎?

在這種工商社會裡,很多父母只想到賺錢,對於子女的教育,不知道真正關心,結果造成了鑰匙兒童、快餐面兒童、維生素兒童、才藝兒童、移民兒童……有的父母應酬忙、交際忙,就把鑰匙給孩子,說:“放學趕緊回家,冰箱裡有牛奶,櫃子上有麵包、有泡麵,吃飽後,自己把功課做完,自己好好睡覺!”據說很多父母和子女極少接觸,忙著在外應酬,一天跟孩子講不到三句話。孩子長期孤單寂寞,長大以後還肯服侍父母嗎?

有的父母對子女寄望過多,要兒女成龍成鳳成博士,就給他們報名才藝班,強迫他們去學鋼琴、小提琴、舞蹈、繪畫,還要學英文、日文……除了學校的功課之外,又叫他學一大堆課外的東西,一下子要他都學會,小孩子背負這麼沉重的壓力,吃得消嗎?長大以後會不會排斥呢?

今天青少年問題嚴重,翹家、逃學、吸煙、賭博、打架……難道沒有原因?有一位教育學者說:現在的兒童,不是靠父母的愛和關懷成長的,是靠著牛的照顧長大的,他們喝牛奶、吃牛排、穿皮衣、用皮帶、著牛皮鞋、系牛皮飾物……像是牛養大的,所以現在的青少年都是牛脾氣,要過著牛脾氣的人生,說起來是很可憐的。

長樂先生:正如大師所說,現代社會“義”和“孝”普遍缺位,社會風氣、家庭倫理很混亂。台灣有一個這樣的笑話:父子三代同看一部電視,祖父要看台視的連續劇,父親要看中視的綜藝節目,兒子要看華視的卡通,誰都不讓誰。祖父才看了幾分鐘,就被兒子換了中視;兒子才看了幾秒鐘,又被孫子換了台。這個祖父看不順眼,罵了孫子幾句,孫子大怒,抬腳就向他父親踢去,說:“都是你害我挨那個老傢伙罵!”這個兒子忽然被踢,也很生氣,立刻回身踢了自己爸爸一腳,罵道: “他踢他爸爸,我也踢我爸爸!”說來可笑,想來心酸。

星雲大師:台灣流行小家庭,三代同堂的很少,年長的父母往往單獨住一間房子。兄弟姐妹多的,就輪流奉養父母——星期一由台北的老大來奉養,星期二、五到桃園老二家去吃飯,星期三、四歸台中老三照顧,星期六、日到台南投靠女兒,然後再趕回台北老大的家裡,這樣東奔西趕的,疲累不堪。假如父母也用這種方法來養育子女,今天由父親照顧兒女,明天由母親明天照顧兒女,輪流養育,家庭不會破碎嗎?

子女和父母的倫理是相生相成的,孝順的子女必須以五事來對待父母:

供養父母,不令缺乏。

凡有所為,必先禀白。

父母所為,恭順不逆。

父母正令,不敢違背。

父母正業,不為中斷。

而慈愛的父母,也會以五事對待兒女:

教育子女,不讓為惡。

指其善處,使有品格。

慈愛關懷,教其學問。

善為婚嫁,務使滿意。

隨時供給,助成事業。

過去佛光山佛學院有個叫黃秀美的女孩子,美麗、柔和,雖然在讀佛學院,仍然帶著一點紅塵的夢想。有一次,有人隨口問她:“秀美啊!想不想出家?”那孩子卻稚情、認真地說:“我還沒穿過玻璃絲襪呢!”後來,我有機會到美國,就託人買了幾雙玻璃絲襪。海關人員檢查我的皮箱時,露出不解的異樣眼神,彷彿在問我:出家人買玻璃絲襪雖然不犯法,但是買玻璃絲襪做什麼?我心裡想:為了滿足一個學生穿玻璃絲襪的夢想,為了對一個徒眾發稀有的出離心表示鼓勵,先生你哪裡會曉得出家人也有天下父母心啊!

所以,若天下人有父母心,人人像鎖鏈一樣的環環相扣,不可分割,人人盡其在我,相敬相愛,這個社會也一定會越來越和諧。

任何一件事都要依靠眾多的因緣才能成就,每一個人都要仰賴無限的生命才能成長。現代有越來越多的人提倡“集體創作,共襄盛舉”,也就是在實踐“同體共生的生命”。只要我們抱持服務大眾的理念,一剎那間可以創造無窮無盡的生命,一微塵中也可以安立無量無邊的法界生命。

一些人指著儒家所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等文字,駁斥出家披剃之非,顯然是以辭害義,不明就裡所造成的偏差意識。記得1962年,蘭陽救濟院因經費不足,即將關門,我當時雖然也是捉襟見肘,但基於一份惻隱之心,伸出援手,應允接管,這一來不知解決了多少無依老人的食宿問題我深深感到:假如把天下的老人都看成父母,未嘗不好。是自己的父母,未必像自己的父母;不是自己的父母,有時比自己的父母更好。所以是自己的,有時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有時反倒是自己的。

我們以為身體是我們的,其實身體是四大五蘊積聚的;我們以為財富是我們的,其實財富是五家共有的;我們以為兒女是我們的,其實兒子是媳婦的,女兒是女婿的。看得破的人,什麼都是我的;看不破的人,什麼都不是我的。我一向提倡“以無為有”,我擁有“空”,看起來什麼都沒有,其實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虛空中不是一切萬象俱全嗎?

當我們行走街頭,目睹貧富貴賤、少壯老弱,和我們擦身而過;當我們踏青野外,但見走獸爬蟲、飛鳶游魚,與我們相視對看,焉知何者不是自己過去世裡的父母親眷?究竟誰是我的?誰又不是我的呢?所以,唯有等視一切眾生,拔苦與樂,才是真正的回報深恩。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 第2頁:這顆覺悟的心(代序)
第3頁:人生的真相 第4頁:與生活的激流融為一體
第5頁:明知是“空”為何還要奮鬥 第6頁:為了熱愛而來
第7頁:“內行”管“內行” 第8頁:啐啄同時
第9頁:對屬下要能懂他 第10頁:包容無心的錯誤
第11頁:最高明的管理 第12頁:管理學的“學分”
第13頁:女性之德,引我向上 第14頁: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面
第15頁:孝乃成大事之本 第16頁:不是“關係”,是“因緣”
第17頁:“誠信”是金字招牌 第18頁:學習當一個勇者
第19頁:一碗熱湯麵 第20頁:將心比心,怨親平等
第21頁:“我”就是自己的貴人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