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包容的智慧Ⅱ修好這顆心:長樂先生與星雲大師智慧互動 星雲法師

包容的智慧Ⅱ修好這顆心:長樂先生與星雲大師智慧互動 星雲法師

最高明的管理

[日期:2011-03-1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最高明的管理

星雲大師:徒眾慈惠、慈怡、慈嘉出國深造時,正是佛光山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儘管為了籌付昂貴的學費,我節衣縮食,勞苦奔忙,但是在和他們通信時,對財務卻是隻字不提,只叮嚀他們不要太過節省,應注意飲食營養,起居正常。每當學校放假,三人聯袂歸來,幫忙寺務,不落人後。當他們學成歸國時,我才由別人的口中得知,每次接到我的信以後,他們越發感念為師的苦心,所以更加勤奮向學,省吃儉用,兩個人分享一個饅頭是經常的事,偶爾到超級市場想買些餅乾,但在結賬時念及常住的財務困難,又將餅乾放回貨架。就這樣忍飢耐寒過了六年,他們相繼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之後,立即回山,繼續以刻苦耐勞的精神投入弘法利生的行列。

長樂先生:大師不光是有長遠眼光的領導者,更是能融合眾心的領袖。

現代企業中,高層領導應該追求做第五級領導人。 “第五級領導人”這個概念最早是2001年由美國人J.Collins提出的,他認為領導人有五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是:第一級是能力超強的個人;第二級是為團隊作貢獻並且有效地與他人進行合作工作的人;第三級是高素質的經理人,能夠有效率、有效能地達成預定目標;第四級是有效率的領導者;第五級是執行領導人,能夠將謙虛的個性和專業意志進行有效的結合,並建立長久卓越的績效。

大師正是第五級領導人,這一級的領導人宅心仁厚,謙卑為懷,但堅強、堅定、勇敢無畏。他們一切雄心壯志都是為了事業而非自己,把自己和公司或團體的命運捆綁在一起。

星雲大師:我自1953年以後,都是擔任住持、會長、校長、院長、所長等職位,最深的體會是“被人領導是幸福的,領導別人是辛苦的”。這一路行來,我雖未曾找到心目中的領導人,但因為我甘於隨緣、被人領導,不但悟出一番領導的方法,更深深感到“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侍”之銘語,誠乃擲地鏗鏘、歷久彌新的至理。換言之,一個稱職的被領導者如果找到了明主,就必須心悅誠服,放下“上、中、前(請客坐在上位,照相坐在中間,走路走在前面)”的慾望,捐棄己見,時時記住扮演好幕僚角色,不但不可批評領導者,更不可出賣領導者,自我求榮。一個被人領導的晚輩不得利用領導者的名聲,而且應該善於體會領導者的理念,勤於執行領導者的指示。

所謂管理,不一定高高在上,發號施令,而應當深入群眾,將團隊的精神帶領起來。四十多年前,我初創佛教學院,即使像“出坡”這麼一件例行的事情,我都親自說明意義,並且身先表率,挑磚擔水。幾十年後的今天,想要為我做事情的徒眾何止萬千,但我不僅未曾以命令的口吻叫人做事,還經常主動地為徒眾解決問題。常常聽說某個徒眾在北部事情忙碌,我便為他主持南部的會議;往往知道哪個徒眾正在主持會報,一時無法結束,我就為他代課教書。我覺得:最好的管理,是自己先與對方建立“生死與共”的觀念,才能發揮最大的整體力量。

所以,做領導的首先一定要將自己的一顆心管理好,讓自己的心中有時間的觀念,有空間的層次,有數字的統計,有做事的原則。尤其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心裡有別人的存在,有大眾的利益,能夠將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將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才算修滿最高管理學的學分。

長樂先生:在我看來,管理的要義是“尊重心靈”,而不是用數不清的管理條文織成一張束縛人心的網。管理是一門引人向上的學問,它是超越勤勉、拼搏、奮鬥、辛勞的一種新境界。

做企業,做事業,不能光追求功利與財富,而應該尊重人性,尊重從事創造的人。尊重個性要勝過凝聚共性。對我的員工,我從來不說這個話題不要做,那個話題不要做,而是給他們很大的寬容度,員工只要記住兩件事情就好:一個是敬業,一個是專業。

《鏘鏘三人行》這個節目有相當一批熱心觀眾,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非常不喜歡它。我本人看這個節目時,看到一半會故意換台,因為它的觀點跟我本人對事物的看法有很大出入,甚至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作為一個領導人,我不喜歡的節目,是不是有權力替代所有的觀眾去進行審查或者中止呢?我沒有這個權力,我不願意去干涉或者影響竇文濤他們的創作,所以我說,我對《鏘鏘三人行》最好的支持方式就是盡量少看或者不看,因為我看完之後就不吐不快,他們就有負擔了。所以,不看也是一種支持。不看,別人左一個建議、右一個批評,我都能擋回去。

這也反映了我用人的一個原則,就是看準了就排除乾擾大膽用。其實,做過領導的人都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很難做到的。因為進讒言的人很多,還通過各種拐彎抹角的渠道進讒言。你放手的時候,身邊會有很多人在講,這樣下去不行了,有這個毛病,那個毛病……另外做事的人本身也有很多困難,一再請示,希望你給他指示。我能做的就是放手,相信一個人,給他一攤事情,能放手到一次不去看,不給任何具體指示。

星雲大師:對於領導者來說,用人不疑是一個難點,再有一個很難做到的就是包容異己。由於生活環境、風俗習慣、語言文字、思維方式的差異,自然會形成大家彼此之間不同的意見。 《金剛經》上說:菩薩要降伏其心,度脫眾生,要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簡而言之,就是要我們以無私的心胸雅量,包容異己的存在,否則度己不成,又如何奢言利濟有情?

佛陀成道後,倡導從王宮貴冑到販夫走卒,從異教外道到婬女賤民,只要肯發心向道,佛陀都包容接引,成為僧團的一分子,所以佛法能迅速地在印度蓬勃發展。包容異己不但不會導致派系分歧,還能繁衍事業的生機,形成枝葉榮茂,百花齊放的盛會。

長樂先生:這麼多不同背景、經歷的人走到一起,意見不同是難免的。人類為什麼建不成通天塔?不就因為溝通不暢嗎?人互有長短,你解決不了的問題,對於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上級可能是輕而易舉的,關鍵的是要溝通,要設身處地,要心靈相通,這樣,他人也是你的力量。

星雲大師:心治則身治,身治則一切皆治。我管理寺院從不上鎖,像大雄寶殿、大悲殿、會議室、客堂、教室等都是全日開放,好讓大眾隨時都可以進來瞻仰、使用。我管理物品,不喜歡建倉庫;我覺得物品是做來給大家用的,最好能物盡其用,東西一旦堆在倉庫,沒有人看得到,往往一放多年,等到要用的時候已經發霉生鏽,豈不可惜!我管理錢,也​​不喜歡放在秘密的地方,四十多年前在高雄壽山寺的時候,我將錢放在固定的地方,讓學生、徒眾各取所需,我認為這才是公平之道。我管理人,倡導法治、人治,甚至無為而治。

長樂先生:無為而治就是順勢而為。曾國藩說過,他創立湘軍的初期,信念最堅定、鬥志最旺盛、用心用力最大,但事業卻一波三折,一敗再敗。後來,他調整自己,把主要精力用在協調與皇室、地方官員、友軍和內部的關係上,說好話,做好事,來信必復,有求必應,安撫人心。結果,用力不大,反而事業大順,這是順勢而為的力量。

星雲大師:對人尊重、愛護,凡事“以身作則”,並且勇於承擔及包容部屬的不足或過錯,能夠用“感動”來代替“謀略”,用“施恩”來當做“助緣”,必然更能令人信服,更容易攝受人心。

自古以來,凡是善於管理的良臣名將,都是因為他們擁有這種體貼、承擔的美德,能與屬下“榮辱與共”、“生死不移”,所以感動大家同心一德,克敵制勝。例如吳起領軍,不但與兵士同榻而眠,同桌而食,而且噓寒問暖,為吮膿血,所以官兵們都肯為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李廣帶兵,在飢乏之際,發現泉水,不待士卒盡飲,必不近水,不待士卒盡餐,必不嘗食,所以大家都樂於為他效勞賣命,出生入死。乃至現在的中共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等,他們“親民愛民”的作風,也一直深獲廣大群眾的擁護。

過去聽過一則“剩菜的故事”,說的是一個母親為了家庭、兒女,一輩子心甘情願地吃剩菜。我把這種肯犧牲,肯奉獻,不計較,不嫌苦的管理方法稱為“剩菜哲學”,這就是一種“感動”的管理。

感動的管理,不是用規矩來要求人,而是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場互換,要讓人“感動”後心甘情願地發心奉獻,所以感動的管理不是命令、指示、權威,而是要讓人自動自發,是一種“無為而治”。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 第2頁:這顆覺悟的心(代序)
第3頁:人生的真相 第4頁:與生活的激流融為一體
第5頁:明知是“空”為何還要奮鬥 第6頁:為了熱愛而來
第7頁:“內行”管“內行” 第8頁:啐啄同時
第9頁:對屬下要能懂他 第10頁:包容無心的錯誤
第11頁:最高明的管理 第12頁:管理學的“學分”
第13頁:女性之德,引我向上 第14頁:銳氣藏於胸,和氣浮於面
第15頁:孝乃成大事之本 第16頁:不是“關係”,是“因緣”
第17頁:“誠信”是金字招牌 第18頁:學習當一個勇者
第19頁:一碗熱湯麵 第20頁:將心比心,怨親平等
第21頁:“我”就是自己的貴人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