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包容的智慧 星雲法師

包容的智慧 星雲法師

八、信遠 -- 跋:智慧的藝術(2)

[日期:2011-03-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太虛的“人間佛教”思想中,人生佛教是其中心。他認為,佛教不應只關心死後的問題,應多注意現實的人生。他說:“人生,不論古今中外的宗教賢哲,總是教人為善,與人為善,向上進步以養成完美的人格,增益人類共同的生活,以求安樂、和平。佛教於充實人生道德,極為註重,人生佛教尤以此為基本。”

以此為指導,太虛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或啟迪民眾,或周遊列國,為國家民族鼓與呼,成為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師。



太虛大師,星雲大師,一脈相承。

“人間佛教,就是擁抱眾生。”星雲身體力行地繼承、光大了太虛的理念。

星雲大師用他自己直率雅緻的方式,給人們講述了一個生命本質的故事:

一位高僧大德的長者,踽踽獨行於一條最艱辛的山路上,攀登了一座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山,如今站在山頂,他向問詢的年輕人回答一路上來的心境:

“是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不是一步登天的。”

爬到山頂,回首自己的腳印卻是:“動容楊古道,處處無踪跡。”

鳳凰衛視與星雲大師結緣竟也是佛陀的引領:

2002 年2月22日至3月31日,中國政府以“星雲牽頭,聯合迎請,共同供奉,絕對安全”十六字授權,星雲聯合台灣佛教界共同達成恭請西安法門寺佛指真身舍利來台供奉協議。鳳凰衛視經過重重協調,對此項盛舉同步轉播,以“一月印三江,雷音震兩岸”的專題報導,使千載難逢的盛事唱響於海峽兩岸。海內外眾多華人同胞得以一飽眼福,同沾法乳滋養。星雲大師與劉長樂相識結緣。

佛經描述釋迦牟尼佛的氣度與教化眾生的風範時,常以鳳凰王來形容。 《大寶積經·清淨陀羅尼品》說:佛沒密跡力士宮殿。猶鳳凰王還住靈鷲山。 《度世品經》說:樹心一切智,堅住足飛行,如鳥獨遊行,慈愍為明曜。教化如鳳凰,眾生無能逮,拔度生死海,立誌上泥洹。描繪出佛陀的一種和美寬闊的氣質與光彩。

鳳講和美,佛講大愛。

在傳播中華文化的過程中,星雲大師與長樂先生的共同體會是:佛教文化是超越政治、超越歷史、超越地域、超越民族的,是連接全球華人的一座橋樑。



2007年是佛光山開山40週年,適逢星雲大師80高壽,他宣布“封人”,即所謂的“閉關”。自許80歲以後的人生仍要多為佛教、大眾做事,將不再有公開性的演講,把更多時間用在閱讀、寫作上。

“封人”之前,大師前往歐洲進行一個月的“弘法之旅”,在梵蒂岡與教宗會面,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演講“融合與和平”,聽眾超過千人。 2006年12月在香港紅磡體育館的四場佛學講演,聽眾更是多達四萬。在中山大學為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錄製的演講《般若的智慧》,被稱為“收山”之作。

帶著崇敬的心情,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先生於2007年元月前往佛光山,與星雲大師進行了幾次對話。

冬日佛光山,空氣中瀰漫著濕潤的氣息,蒼林掩映著廟宇,盈盈檀香和潺潺溪水,裊裊梵音和濛濛天光,交織在一塊人間淨土中。

星雲大師與長樂先生相向而坐。人們看到兩位的相貌,皆嘆“與佛有緣”。

身著迦裟的星雲大師辦報、辦雜誌、辦電視台,堪稱“媒體中人”。一襲中式衣衫的劉長樂由於對佛教文化的推崇和熱心,亦算與佛有緣。

二位智者,各具視野,款款道來,已見包容。

談中華文化,談人生履歷,談生死意義,談現代管理……其中的核心,就是“包容”。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智慧的典籍,浩蕩如煙海,但仔細想想,“包容”二字堪已囊括。包容修的是心,包容煉的是心,心一點一點擴大,大到能包太虛,能盛宇宙。如果說做人、成功要靠智慧,包容就是智慧的藝術。
【書籍目錄】
第1頁:一、有容 -- 序: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1) 第2頁:一、有容 -- 序: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2)
第3頁:一、有容 -- 柏林牆是被音樂電視摧毀的嗎? (1) 第4頁:一、有容 -- 柏林牆是被音樂電視摧毀的嗎? (2)
第5頁:一、有容 -- 醍醐灌頂“一句話” 第6頁:一、有容 -- 規律藏在“愛和良知”的鏡子裡
第7頁:一、有容 -- 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 第8頁:一、有容 -- 心靜,則萬物莫不自得(1)
第9頁:一、有容 -- 心靜,則萬物莫不自得(2) 第10頁:一、有容 -- 虛空包容萬有(1)
第11頁:一、有容 -- 虛空包容萬有(2) 第12頁:一、有容 -- 身臨其境,方知別有洞天
第13頁:一、有容 -- 生活本身就是神通 第14頁:二、伏惑 -- 不給別人留餘地,可能自己沒有立錐之地
第15頁:二、伏惑 -- 最不聽話的是我們的心(1) 第16頁:二、伏惑 -- 最不聽話的是我們的心(2)
第17頁:二、伏惑 -- 王道與佛法的衝撞 第18頁:二、伏惑 -- 薪盡火傳,生命在於轉化
第19頁:二、伏惑 -- 良知就是知恥、知愧、知恩 第20頁:二、伏惑 -- 不能圓融人我關係,是最大悲哀
第21頁:二、伏惑 -- 財富會空,真空能生妙有 第22頁:二、伏惑 -- 不能圓融人我關係,是最大悲哀
第23頁:二、伏惑 -- 財富會空,真空能生妙有 第24頁:二、伏惑 -- 迷惑時的判斷:止於至善
第25頁:三、若水 -- 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 第26頁:三、若水 --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
第27頁:三、若水 -- 在人群中實現使命 第28頁:三、若水 -- 中國的禪學進入世界的視野
第29頁:三、若水 -- 一天保有十分鐘的寧靜 第30頁:三、若水 -- 為凶手立一塊祭奠的石頭
第31頁:三、若水 -- 上與君王同坐,下與乞丐同行 第32頁:四、度己 -- 每天講三句讚美的話
第33頁:四、度己 -- 持久熱情,才能耐得住寂寞 第34頁:四、度己 -- 一切阻礙都是線索,所有陷阱都是路徑
第35頁:四、度己 -- 文化血型與世界華人 第36頁:四、度己 -- 對工作存有敬重之心
第37頁:四、度己 -- 信息多元遏止信息霸權 第38頁:四、度己 -- 深入才有洞察,熱愛才能感動
第39頁:四、度己 -- 自省者自強,自律者自尊(1) 第40頁:四、度己 -- 自省者自強,自律者自尊(2)
第41頁:五、变通 -- 退步原來是向前 第42頁:五、变通 -- 忍是智慧,忍是擔當
第43頁:五、变通 -- 在衝突中學習 第44頁:五、变通 -- 受保護的文化,榮耀與危險並存
第45頁:五、变通 -- 寬可容人,厚可載物 第46頁:五、变通 -- 寬恕讓未來變得開闊
第47頁:五、变通 -- 善待資源,兜里不能老是揣著弓和箭 第48頁:六、多元 -- 讓“平等”回歸人心
第49頁:六、多元 -- 信仰可改變一國之精神格局 第50頁:六、多元 -- 信仰可改變一國之精神格局
第51頁:六、多元 -- 我們有什麼可自卑的呢? 第52頁:六、多元 -- 禪者眼中,萬物皆美(1)
第53頁:六、多元 -- 禪者眼中,萬物皆美(2) 第54頁:六、多元 -- 意識形態是一道牆,佛教則是門窗
第55頁:六、多元 -- 瞻禮佛指,讓中國率先統一 第56頁:六、多元 -- 文化衝突走向文化融合
第57頁:七、管理 -- 柔性管理 自覺管理 感動管理(1) 第58頁:七、管理 -- 柔性管理 自覺管理 感動管理(2)
第59頁:七、管理 -- 十年前的一碗麵 第60頁:七、管理 -- 如果勝利意味著打敗所有人……
第61頁:七、管理 -- 和解是歷史的正途 第62頁:剛柔相濟,東方與西方的中庸
第63頁:菩薩心腸+現代管理 第64頁:七、管理 --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1)
第65頁:七、管理 --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2) 第66頁:七、管理 -- 西方的一分為二,東方的二分為三
第67頁:七、管理 -- 不管理就是高明的管理 第68頁:七、管理 -- 管人難,管心更難
第69頁:八、信遠 -- 善惡若不報,乾坤必有私 第70頁:八、信遠 -- 重振勇氣,向死而生
第71頁:八、信遠 -- 危機:危險之中有機會 第72頁:八、信遠 -- 憨商之道是聰明
第73頁:八、信遠 -- 我們欣賞身處困境仍微笑的人 第74頁:八、信遠 -- 以無聲的覺悟,求有聲的事業
第75頁:八、信遠 --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第76頁:八、信遠 -- 跋:智慧的藝術(1)
第77頁:八、信遠 -- 跋:智慧的藝術(2) 第78頁:八、信遠 -- 跋:智慧的藝術(3)
第79頁:八、信遠 -- 附錄:佛教智慧的真義(1) 第80頁:八、信遠 -- 附錄:佛教智慧的真義(2)
第81頁:八、信遠 -- 附錄:佛教智慧的真義(3) 第82頁:八、信遠 -- 附錄:佛教智慧的真義(4)
第83頁:八、信遠 -- 附錄:佛教智慧的真義(5) 第84頁:八、信遠 -- 附錄:佛教智慧的真義(6)
第85頁:八、信遠 -- 附帖1:星雲大師的雲水日月 第86頁:八、信遠 -- 附帖2:星雲大師的借鑒與獨闢
第87頁:八、信遠 -- 附帖3:人間佛教現代律儀(1) 第88頁:八、信遠 -- 附帖3:人間佛教現代律儀(2)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