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
我記得台灣那次“九·二一”大地震,有戶人家供的佛像從桌面上倒下來,翻了幾滾,又站起來。我們有位法師嘆說,這佛很靈,地震都沒震碎。我說你錯了,這尊佛像是木材做的,所以沒有碎。佛像被地震震壞屬正常,重要的是,我心中的佛像沒有倒,我對佛教的信仰不會倒。
長樂先生:
中國社會在對佛教的複興問題上,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一直以來,佛教在我們心目中都是一個富有愛心、善良的宗教。如果不給一個空間,一個確定的地位,當信仰危機出現的時候,邪教就會乘虛而入,這是我們需要正視的問題。
星雲大師:
在各種信仰中,正信的宗教給人的力量最大,尤其一旦對佛教的真理產生了信仰,則面對人生一切的橫逆、迫害,不但不以為苦,還能甘之如飴地接受。信仰真理的力量,使我們有更大的勇氣面對致命的打擊;使我們有寬宏的心量包容人世的不平,繼而改寫命運。而正信的宗教,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有歷史考據;二、世界公眾承認;三、人格道德完美;四、能力威勢具備。
長樂先生:
尼赫魯把佛陀的人格看做印度人民崇高精神力量和智慧的象徵。他擔任印度總理後,強調甘地的非暴力學說和包容哲學的重要性。他說:“我們從阿育王、甘地和其他思想家與政治家那裡,所繼承下來的'自己生存,也讓別人生存'的非暴力、寬容、共存的哲學,是解決我們現時代各種問題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1954年6月,尼赫魯與周恩來簽訂了中印兩國政府聯合聲明,共同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聯合聲明中,尼赫魯就借用了佛教術語“潘查希拉”(Panchasila,即“五戒”)一詞來表述這“五項原則”,他說: “印度是佛教的祖國,向世界宣揚佛陀的和平主義,是我們每個佛子都應有的責任。”
星雲大師:
佛教所講的“因果業報”對人心的自律、社會的淨化,都有很大的裨益。我們佛弟子,只要一天身受佛恩,就要努力於佛法的弘揚光大。
長樂先生:
弘一法師在《李叔同說佛》這本書裡面也作了非常多的說明,他有一個重要的批註:“善惡若不報,乾坤必有私”。現今研究這句話,更有特別的含義。我們不能讓乾坤有私,不能讓善和惡得不到它應有的回報。
一提到佛教,一提到因果輪迴,很多人就會說,現在你怎麼又迷信了?我要說的是,在新的歷史時期,選擇研究佛教,選擇弘揚佛的精神,不是倒退。如果說達摩大師當年把禪宗帶到中國,是佛教選擇了中國;那麼現在,是中國選擇了佛教。
星雲大師:
你說得很對,這是佛教的光榮。其實,中國佛教經過與中國本土文化幾千年的融合演變,早已水乳交融,難分你我了。時至今日,它已經不再是一門古老的宗教,而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佛教是般若智慧,是辨識宇宙真相的道理,是認識自我的“千古長夜一明燈”。這個光明如果失去了,是黑暗,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