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先生:
有一種極端的觀點,叫“人對人是狼”。衝突論者說,同行、同事,都是你的對手。而文化與文化、國家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之間,從本質上說,都是競爭關係。世界上只有黑白兩種顏色,各自都在千方百計地想吃掉對方,並已下定了“不是魚死,便是網破”的決心。
星雲大師:
我們在社會上,有朋友,也有敵人。不一定是戰場上兩軍對陣,殺得你死我活,才叫敵人。商場有商場的敵人,同行有同行的冤家,利益有利益的對手。敵人,不是以消滅他為最高手段。在戰場上,最高的戰術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甚至對於凶狠頑固的敵人,能感化至對方認錯,也就不必再置他於死地了。諸葛亮“七擒孟獲”,一次又一次地釋放,為的是“化敵為友”;齊桓公把敵對的管仲待如上賓,故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還有,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病痛是自己的敵人,煩惱是自己的敵人。疾病雖是敵人,也要治療它,甚至“與病為友”;煩惱雖是敵人,也要面對它,更要“轉煩惱為菩提”。
長樂先生:
現在西方文化在世界上所佔據的陣地越來越大。有見地的西方學者也意識到這不利於人類的均衡發展。東方人也應看到這種差距的內因還在我們自身,要從制度上和方法上增加東方智慧及力量的比例。此外,我們也應當看到,文化雖有地域屬性,受益者卻是全人類。
星雲大師:
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雖然槍火大砲摧毀了美國的軍事實力,但征服不了美國人。反而是現在,日本的TOYOTA汽車出口到美國,佔領了幾乎一半以上的美國市場,征服了美國的交通、經濟。不過美國人並不認為這樣不好,因為商品總是要經過市場的檢驗,全世界的國家彼此都在互相觀摩,互相吸收對方的文化。
長樂先生:
其實美國的強勢文化也有消解、共融的趨勢,比如奧斯卡評出華語電影《臥虎藏龍》為最佳影片;姚明已成為NBA的主力,被中美兩國民眾所津津樂道。尊重、體諒與包容,是文化繼續傳承與交流的三弦琴,用這琴才能彈奏出全新的樂章。
星雲大師:
俗語說“有容乃大”,愈偉大的國家,愈有“泰山不辭土壤,大海不棄細流”的胸襟。我云遊世界弘法多年,既希望推動佛教發展“國際化”,又一直倡導“本土化”,但是我說的“本土化”是奉獻的、友好的、增加的,不是排斥的、否決的。我在五大洲建立寺廟,就是希望通過佛教,給當地人帶來更充實的精神生活。
長樂先生:
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多元化走勢,正像各個大陸板塊上孕育不同文明的水系:密西西比河、尼羅河、多瑙河、恒河、黃河,最終是百川歸海,九九歸一。同樣,東西方文化終將融會貫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社會進步的路徑,也將是殊途同歸,長安羅馬,大道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