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先生:
“鳳凰”的許多主播是台灣人,教育背景不同,常常產生文化和理念上的衝突。比如,台灣來的主持人很多用詞與普通話不同。我們說“水平”,他們說“水準”;我們說“游泳圈”,他們說“水套”;我們說“一座村莊”,他說“一條村莊”;我們說“挾持”,他們念成“夾持”。我們把字典翻出來,說你這樣念不對,可是他有台灣的字典,裡面註明“挾”就是念“夾”。還有台灣那些所謂“總統”、“國防部”之類字眼,都需要有變通的說法。
最終,大家也能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有一個準則,翻譯的東西要以大陸立法為準,但是個別的詞語,屬於台灣的習慣用法,我們也就接受了。
“和”的要點,就是對人的尊重。尊重他人的信仰、利益和隱私;尊重與自己不同的觀念與文化;尊重世界通行的遊戲規則;尊重自己的對手;尊重自己的員工;尊重不同的聲音;尊重反對自己的人和敢於提出不同意見的人。
星雲大師:
我時常有感於人生處世,不可能單獨生存,必須過“群我”的社會生活。 “寬可容人,厚可載物”,涵養包容不僅是立業之道,也是待人處世的良方。人人以慈悲安住身心,包容與我不同思想,不同信仰,不同性別,不同種族的人,如此社會自然祥和。
長樂先生:
只有認識到自我不是世界的中心,認識到競爭的存在,認識到地域之間、行業之間與其你死我活、兩敗俱傷,還不如各執所長、聯合經營,將對手變為幫手。這樣一來,華人在世界舞台上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位置,才能共同繁榮,共同改變中國人在世界舞台上的歷史形象。
談及對話語權的把握,我們希望是有著豐富聲樂組合的合唱,而不是一個旋律的齊唱。政府、媒體和受眾,是一個三維的體系。這個體系中的聲音要多元化,有不同的聲部,既要有中央台,也應該有鳳凰台,鳳凰是低音部分,但是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中國主旋律的媒體大合唱。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鳳凰”這個單一頻道的整體形象,有的節目是以表揚為主;有的要做批評,揭露社會陰暗面,整體上構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多元的品牌形象。精神是銳而新的,表現是柔而軟的,這是“鳳凰”目前的狀態。
由於觀念、利益的不同,在中西文化的交往上,難以統一,只能存異;難分正誤,只能接納;難免衝突,只能化解;沒有勝負,只能妥協。關鍵在於雙方信息傳遞的真實流暢,利益關係的相互磨合,達到一種高層次的“和諧”。這是妥協中的和諧,交鋒後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