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先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5年12月26日通過的《人權與文化多樣性》文件中指出,“容忍”是21世紀國際關係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價值觀念之一。
其實,“容忍”與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融會”、“包容”、“寬容”等詞彙意義不同,它沒有任何居高臨下的意思,也沒有大度、接納、施捨的色彩,而是一種在不太舒服的狀態下的共存。在英文中,tolerance可以解釋為一種忍耐力:承認並尊重他人的信仰或行為的能力或行動。
比如在中日關係進入冰點的時期,“鳳凰衛視”堅決地反對了仇日排日的民族主義情緒。 2005年4月,中國爆發反日遊行。 《鳳凰全球連線》在北京學生反日遊行時,採訪了北大日本留學生會長加藤佳一,請他談談自己的感受,使中國民眾從日本留學生身上感受到盲目仇日的有害性。加藤佳一在現場連線採訪時講,雖然街上有反日遊行,但在學校里大家對他挺好,仍然在一起很愉快地學習。這就是容忍的力量。
星雲大師:
忍是智慧,忍是力量,忍是認識、擔當、負責、化解的意思。佛教講“忍”有三個層次:即生忍、法忍、無生法忍。所謂“生忍”,一個人要維持生命,必須能忍。所謂“法忍”,就是除了維持基本的生存條件之外,還要活得自在,所以心理上的貪嗔癡成見,都要能自我克制、自我疏通。對於時間上的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功名利祿、人情冷暖等,不但不為所動,而且要能真正地認知、處理、化解、消除。
能夠擁有“生忍”,就具足面對生活的勇氣;能夠擁有“法忍”,就具備斬除煩惱的力量;能夠擁有“無生法忍”,則到達了處處桃源淨土、自由自在的世界。
長樂先生:
有一次,吳小莉在四川簽名售書,隊伍中的一位老人突然在她面前跪下來。小莉一驚,剎那間老人就被幾位保安架走了。小莉後來得知老人是蒙冤告狀者。這事竟被個別記者炒作成一則“吳小莉無視百姓痛苦”的熱點新聞。
有一天我經過她的辦公桌,看她正在邊哭邊寫著什麼。一問,原來她在寫“申辯書”,誓要“一雪冤情”。我說:“你的名氣有多大,人們對你的關注就有多大;你得到多少讚美的鮮花,就要準備接受多少攻擊的口水,忍受多少委屈的眼淚。如果這點都受不了,還怎麼做明星呢?”
後來,小莉不再為此傷心、申辯了。她學會了承受和容忍,更明白最好的證明是行動。所以在電視上,我們能看到她坐小船深入洪災現場採訪,架著拐杖長途跋涉報導台胞捐贈骨髓挽救大陸患白血病的女孩……
星雲大師:
舍恚行道,忍辱最強。 《維摩經》上說:佛法在眾生身上求。沒有眾生就沒有佛道,尤其對於思想、意志、立場不一樣的人,如何能夠釐清矛盾、誤解和隔閡,感化對方,使雙方拋棄成見,重新認知彼此,更是考驗彼此肚量的機緣。如果能有和他人殊途同歸、並肩合作的勇氣和氣度,那麼,二者之間的關係,就不再只是為了容忍而容忍。
長樂先生:
常言道“消滅敵人的最好辦法就是與之成為朋友”,我們感謝贊同我們的人,也敬重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他們是鏡子和鞭子,讓我們發現自己臉上的灰塵,鞭去我們身上的惰性。因此對於“鳳凰”,其他華語電視台是對手也是朋友,我們會聯手做節目,從中發現差異,找到共性,互補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