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先生:
天才的成就是上帝給的,普通人的成就是職業精神換的。我們都是普通人,所以,無論跟隨誰,無論外界如何動盪不安,有了職業精神,我們的內心就有了安定的力量,有了抵抗外界壓力的承受力。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則決定了人一生的成就。
星雲大師:
人生必須有一份正當的職業,對工作要存有敬重之心。尤其工作時,必須與很多人互動、合作,所以在群眾之中,一定要與人和樂相處,不可有我無人。懂得敬業樂群的人,人生才能一帆風順。
長樂先生:
我認為職業精神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敬業、專業、勤業、創業。有了這四種精神的人,幾乎可以肯定他事業有成。
我們資訊台有一位名叫張潔慈的港人編譯,她在“鳳凰”工作多年,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趕到公司上早班。公司因為常有加班,所以偶爾晚到幾分鐘也不會扣工資,但是,她在這里工作的一千多天裡,沒有遲到過任何一次。在她看來,遲到不是一件小事情,因為這“事關個人的名譽”;但她也從不認為不遲到就是什麼大事情,所以她從來沒向別人炫耀過。
我們的辦公室裡貼著很多條幅。其中有一條,據說是美國一位總統對他的幕僚說的,雖帶調侃,卻也有深意:“如果/你受不了/這裡的熱/就滾出/這廚房。”
星雲大師:
真正的願力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它會在忍辱、持戒中萌芽,在慈悲、精進中結成奇花妙果。
長樂先生:
有一個真實的寓言。一位名叫阿費烈德的外科醫生在對藝術院校教授的調研過程中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些頗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藝術道路,有很多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響,人體患病器官為了抵禦病變,其代償性往往比正常的器官機能更強。阿費烈德將這種現象稱為“跨欄定律”,即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決於他所遇到的困難的程度。豎在你面前的欄越高,你跳得也越高。
星雲大師:
只有不懼承擔、不畏犧牲,最後取得的成功才是激動人心的。唐朝鑑真大師是江蘇揚州人,他飽讀經論,弘揚佛法,深為當時士民所重。有兩名日本僧人榮叡、普照,久仰鑑真大師的盛名,特地渡海來請大師前往日本弘法。大師欣然應允。許多弟子勸他不要貿然前往,以免遭遇不測,他說:“為大事也,何惜生命!”但是,幾度揚帆都未能成功,困在海中孤島兩年,大師雙目失明。此時,他越發覺得弘揚佛法於海外的事業“舍我其誰”,因此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經過十二年的艱苦備嘗,大師終於在第六次航行圓滿東渡。
長樂先生:
犧牲是一種崇高的激情,但“鳳凰”決不主張自己的員工去做無謂的犧牲。無論如何,最大限度地尊重民眾的知情權,盡可能多地將新聞傳達給大眾,盡可能多地將客觀事實展現給社會,盡可能多地瞄准民眾關注的焦點,這是華人媒體取得國際“認可證”的首要條件,所以,“鳳凰”始終認定,“到達現場”是邁向這條件的第一步。當“到達”存在著各種風險時,“鳳凰”人的思想境界便超越了西方單純的契約主義,不僅講信用,講忠誠,還包含著東方文化中最重要的友誼和感情。記得XX年,“鳳凰”記者準備遠赴阿富汗時,沒有一個保險公司肯接受投保,我們依然上路了。當然,“鳳凰”精神最後也贏得了保險公司的認同,現在已經有保險公司為“鳳凰”做戰地保險了。
儘管我們不願看到災難和戰爭發生,但不可否認,一個媒體若不能真正面對重大事件,不能深入採訪報導,你就是一粒無足輕重的棋子,最終不可避免地在國際傳播的大棋盤中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