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先生:
儒家講過,“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由此可以看出, “定”是有前提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恐怕也是很多現代人產生迷惑的原因。
到哪里為止呢?是不是一看到別人設圍牆,我們就失望離去呢?是不是一看到拒絕的面孔,我們就避之不及呢?是不是永遠要用別人的標準來丈量自己?是不是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我們也無能為力呢?怎樣而止,我們才不會自縛手足,或者無法無天?怎樣而止,我們才能既保持快速發展,又保持社會公平、人心趨安?可見,如何知止,是個大命題。
說回我們媒體自己。是不是看見人家關上大門,我們的記者就要掉頭回撤呢?是不是人家端來兩碗熱茶、塞上一個紅包,我們就把挖掘黑幕的事情拋到腦後呢?是不是一封鎖現場,我們就只好坐壁上觀呢?對於當今中國新聞媒體,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如果我們的每一次採訪都要見“止”就“止”的話,可能永遠無法看到真相,那要我們媒體何用?
迷惑時怎麼判斷下一步呢?儒家教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行為準則:止於至善。就是說,你要判斷一下,你在做的這件事究竟有什麼意義,目的是不是純善,方法是不是合乎人道。如果你以善良的心做事,就一定能判斷出這些行為的後果:你要做的是對公眾有幫助的事情,還是利用工作之便,利用手中的“武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別人的生活和健康。
星雲大師:
人在迷惑的時候,往往會有許多心結打不開,這通常都是因為自己鑽牛角尖,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當我們遭遇不順、陷入煩惱的時候,無論迷惑、愚癡或邪見,只要不執著,就有辦法化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能夠不斷尋求解決之道,就會有所覺悟,有了覺悟就會有受用,此即“迷中不執著,悟中有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