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先生:
科學以“物質不滅”來描述我們人類世界能量的存在。它是不是和佛教所說的涅槃境界很相似,生命沒有消亡,只有轉化?
星雲大師:
人,從過去的生命延續到今生,從今生的生命延續到來世,主要就是“業力”像一條繩索,它把生生世世的“分段生死”都連繫在一起,既不會散失,也不會缺少一點點。 “生命不死”,就是因為有“業”,像春去秋來,像冬寒轉為春暖,一切都是循環,都是輪迴。
所以,生,是因緣生;死,是因緣滅。從聖義諦來看,無生也無死。自然就像一個“圓”,好因帶來善果,壞因遭致惡果,因果相續,無始無終。無量劫以來,生命在自然循環下歷經千生萬死。死固然是生的開端,生也是死的準備,所以生也未嘗生,死也未嘗死。如薪盡火傳,生命之火不曾停熄;如更衣喬遷,生命的主人仍未嘗改變。所以古來的高僧大德大事已明,生死一如。
長樂先生:
我們每一個人的見解都有出現偏差的時候。因為無論我們身處哪一個國家,多大年齡,讀過多少本書,對某個領域多麼了解,都不能彌補我們現實的局限性。不要說在大宇宙時空裡,就是針對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甚至一個人,我們的認知,往往也是捉襟見肘,充滿了狹隘臆斷。
星雲大師:
由於世俗的塵垢累積日深,使我們原本清淨的心蒙上了污染,以這顆不再是明鏡的心去觀察世像,難免會產生偏差的見解,因此如何培養正見,減少偏差,是很重要的。所謂正見,指正確的見解,也就是對時空能認知,對人我關係能明察,對事理因緣能透徹。佛教認為人生的基本正見有四:要正見有因有果,要正見有業有報,要正見有聖有凡,要正見有善有惡。
“正見”也像一部照相機,拍照焦距不准確,洗出來的照片就會走樣。同樣的,我們看世間的人、事,和世間各種道理,如果焦距調不准,不能以正確的思想來看待,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會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