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出生下來之後,就會慢慢地感受到人間有很多問題,像生老病死的問題、人我是非的問題、貧富貴賤的問題、煩惱得失的問題,此外還有國家、社會、政治、經濟、人事、感情等諸多問題。許多人容易被這些問題打倒。我在一甲子以上的人生中,也曾經歷過這些問題,很多人好奇地問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一次和信徒開示中,我告訴大家:“面對問題,不要退縮。”
佛陀是最能夠做到“面對問題,不要退縮”的人,面對生老病死的問題,佛陀投入整個生命去體證解脫的方法;面對親情感情的問題,佛陀用智慧的言語來感動他的父親及未出家前的妻子;面對人我是非的問題,佛陀用平常心及實際的行動來破除謠言;面對政經社會等問題,佛陀簡明扼要地提出淨化的要點。我有幸出家,在佛法教育的熏陶下,每當面對問題的時候,總能抱定不退縮的精神,勇往直前,從而解決了許多問題。
記得我童年祝發之後,就奉家師志開上人之命,在棲霞律學院就讀。那時,我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夾雜在二十歲以上的同學當中,不要說別人嫌棄我什麼都不懂,我自己也覺得不夠資格,但我知道如果退縮畏懼,不加緊腳步努力學習,將來就沒有前途,所以硬著頭皮面對問題,在自我鞭策之下,居然也由每年扛榜,讀到名列前茅。
一九四一年,家師命我參加三壇大戒。本來按照規矩,受具足戒的戒子必須年滿二十歲以上,而我那時才只有十五歲。或許由於家師當時是棲霞山寺的監院,因此所有的戒師都看在他的面子上,破格錄取我進壇受戒。起初我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堪受大戒,後來我想到人生的歷史必須要由自己去創造,既然已經出家,又在佛教學院打下了基礎,如果再延續個五年才去受戒,也是拖延時光,不如及早面對問題!如今回想往事,很慶幸當年沒有退縮,使我在佛法的體驗上提早邁進一步。
我在焦山佛學院就讀的時候,曾經代表學校參加全國佛學院聯合舉辦的演講比賽,和六百名僧青年一起角逐勝負。我當時連什麼叫做演講都不知道,但想到既被推選為院方代表,是一次難遭難遇的學習機會,只能向前,不能退縮,因此在一番準備之後,鼓起勇氣上台,沒想到竟能入選,為院爭光。
二十歲那年,我從佛學院結業出來之後,第二年被地方人士推選為小學校長。由於過去十年所接受的都是封閉式的教育,自己也從未讀過公立小學,一下子麵對兩百多名活潑蹦跳的學生,其中還有幼稚園的兒童,內心實在有點茫然。但以往的經驗告訴我:每一次的挑戰都是成長的契機,所以我“沒有退縮”,因此又獲得了教學上的經驗。
我慢慢發覺,其實有些問題是因為不曾經歷過,不懂得訣竅,所以覺得是問題,如果能用“不退縮”的鎧甲將自己的心理武裝好,就不會被問題擊倒。
在佛教地位低落時,我則始終抱持永不退縮的態度面對問題,不意竟為佛教開拓出一片天地,一路走來,頗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
在新竹教書時,我應當地派出所要求,為民眾國語補習班授課,人數從第一天十四人,增加到第二天八十人,第三天兩百多人……解決了過去派出所下達傳票也沒有人前來聽課的問題。因此,連所長都親自登門道謝,告訴我:“以後外出弘法可以不用到派出所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