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奉獻
問:受到西方影響,女性的角色也開始要負擔起家計,同時東方傳統女性的分內工作也不能減免,這種情況造成女性相當大的壓力。請問法師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答: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舉例來說,某研究所在招生時,女生的成績比男生好,開始上課、考試之後,也是女生的成績較好,但是漸漸地,當一個女生喜歡上一個男生,成績和表現就會不一樣了,這時女生的學習開始變差,男生的成績卻愈來愈好。
畢業以後,本來兩個人可以一起做學問、做研究工作,結果女孩子因為很愛先生,願意放棄自己的研究工作,而全心全意照顧丈夫、家庭,讓丈夫專心地做研究、做學問。像這樣的例子不只一個。這麼說來,是不是女性就吃虧了?不見得,因為她是心甘情願的,所以並不能認為是女性吃虧。
此外,我們在社會上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在基層人員招聘錄用的時候,男女人數是相等的,漸漸到高階主管時,男性主管就會變得比較多。照道理講,女性跟男性能力應該相同,為什麼到了高階主管,女性的人數少了,男性反而多了?是不是這個公司歧視女性?不一定。
女性進入中年以後,她們的工作狀態可能會受到兩個原因的影響:一是她的孩子在這個時候進入了叛逆期,她需要回到家裡照顧孩子而不得不辭掉工作;另外一個原因,女性到了中年漸漸進入生理的轉變期,使得工作的時間、體能,以及工作時必須花費的心血,沒有辦法和男性競爭。於是漸漸地,女性高層主管人數的比例就少了。這不是因為歧視女性,而是有許多原因共同造成的結果。
但是,女性這樣做是不是不合理?其實不是。她是因為要照顧孩子、家庭,而願意為家、為丈夫與孩子奉獻,覺得孩子、先生的成功就是她的成就。因此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偉大的女性做為支柱,沒有這種支撐與護持的話,男性的成就不會這麼大。
問: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加上男外女內的日常生活,更讓男女擁有的主導權和位階產生懸殊。如果女人真能對男人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力,那長久以來的差異又從何而生呢?女人是否天生就是為了「付出」而活呢?
答:中國社會在過去有句俗話說:「家有賢妻,夫在外不招橫禍。」意思是說家裡有個賢妻,丈夫在外就能夠一帆風順,這是因為家裡有個賢內助。這個風氣和觀念是自然形成的,不過今天的社會,有些女性是不願意待在家裡的。
我在美國看到一些夫婦,他們是雙薪家庭,也就是丈夫和太太同時都有工作,共同分擔家庭裡的費用,也同時分擔家務,除了生孩子這件事情無法公平之外,其他的事情都要分擔著做,這樣很平衡。如果女性在外面與在家裡都要工作,丈夫把全部的重擔全交給太太,就非常不合理了。
但是,我也曾看過一個中國人的家庭,先生、太太都是醫生,家裡有兩個孩子與雙親。先生工作的時候是醫生,回到家裡做老爺,他一回家就看報紙、看書、看電視;而太太下班回家要煮飯帶小孩,還要照顧兩個老人家。我看到這種情形,曾經問這個太太,你們都是醫生,妳怎麼願意這麼辛苦?她說:「有什麼辦法,我是因為愛他才嫁給他,我也愛我的孩子、家庭,身為女人就要負起女人的責任。」她甘之如飴,也不覺得什麼委屈,覺得這樣很好。
像這種情形要是有人替她伸冤、替她抱不平,跟她說妳要革命,那麼,她的家庭不就鬧翻了?本來家庭相安無事,大家都覺得很好,先生心裡不覺得虧欠,太太也覺得自己很快樂,這就沒什麼問題,沒有什麼不平衡了。若有人覺得這個女人真是傻,或是這個女人真沒出息,為什麼不爭取公平,那就是多管閒事了。這是個人的家庭,是她自願的,旁人不需要有意見。
經營家庭不需要去計較自己付出多少,只要自己奉獻得愉快,也覺得幸福,就足夠了。
問:法師曾說過,人人都該奉獻,我們常看到當一個雙薪家庭發生狀況時,先生會要求事業有成的妻子放棄工作回歸家庭,此時做妻子的該如何抉擇?若雙方各有堅持,夫妻又該本著什麼信念溝通?
答:遇到這種狀況時,要由個人的意願來決定。可以看配偶願不願意配合,若不行,就問自己能不能配合對方。
英國有位知名的女首相柴契爾夫人,她嫁給了柴契爾先生,就冠上先生的姓,並沒有用娘家的姓。她之所以能夠在政治這條路上走得這麼出色,是因為先生能配合她。
另一個例子,就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柯林頓當總統的時候,他的太太配合柯林頓,沒有去選參議員,她配合著做總統夫人。現在,柯林頓夫人當選參議員後,柯林頓常說:「我是某某參議員的先生。」這就表示柯林頓夫婦倆是可以互動的,互相適時配合著對方,未來柯林頓夫人也有可能會做總統,到時候柯林頓的身分,就是總統的丈夫,這也沒有什麼不好。
家庭裡的問題,一定是雙方共同的事,兩個人要有共同的想法,心甘情願的彼此適應與配合,這就是夫唱婦隨,或是婦唱夫隨,只要可以維持家庭和諧,要怎麼做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