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天下太平之根本 印光大師著

天下太平之根本 印光大師著

分論

[日期:2010-12-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印光大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分論

【首篇】人未有不願生好兒女者。然十有八九,將好兒女教壞,後來敗家聲,蕩祖業,作一庸頑之類,或成匪鄙之徒。其根本錯點,總因不知愛子之道。從小任性慣,大則事事任意,不受教訓,多狎暱匪類,為社會害。今之天災人禍,多由此不知為父母之道者所釀成。使彼失教者,最初得賢父母之善教,則為害之人,均是興利之人。導惡之人,盡是勸善之人。世道不期太平而自太平。此「匹夫匹婦」,預培「治世」之根本要道也!汝於提倡佛法時,兼為一切有緣者,詳示此義。俾彼等各各自盡其為父母之道,其利益大矣。女子關係更大,斷斷不可養而不教。俾現在有礙於自家,(不教,則反令兄弟姐妹,同趣於不依規矩,任意自肆)。將來攪亂夫家,後來教壞兒女,俾子子孫孫,染此惡習。此義人多忽而不察。欲家道好,子孫好,均當於此善教兒女中求之。(續編復吳慧濟書)

※        ※        ※        ※        ※

【二】小兒從有知識時,即教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事。令彼知己之心,與天地、鬼神、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薩悉知悉見,如對明鏡,畢現醜相,無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懼,勉為良善也。無論何人,即婢僕小兒,亦不許打罵。教其敬事尊長,卑以自牧。務須敬惜字紙,愛惜五穀衣服什物、護惜蟲蟻。禁止零食,免致受病。能如此教,大了決定賢善。若小時任性慣,概不教訓,大了不是庸流,便是匪類,此時後悔了無所益。古語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以其習與性成,故當謹之於始也。天下治亂,皆基於此,勿以為老僧迂談,無關緊要也。(續編一函遍覆)

※        ※        ※        ※        ※

【三】富貴人家子弟,多不成器,其源由於愛之不得其道。或偏與錢財,或偏令穿好衣服,錢隨彼用,則必至妄吃致病。若為彼存以生息,餘不得者,於父母生嫌心,於所偏得兄弟姊妹生忌心,皆非所以教孝教弟之道。若女有錢,出嫁必以錢自驕,或輕其夫,或不洞事,以錢助夫為不法事。欲兒女成賢人,當為培福,不當為積財。財為禍本,汝等看多少白手起家者,皆由無錢,自勤而來,而大富家多多不久房屋一空。故古人云:「遺子黃金滿籯,不如教子一經」。能讀則讀,不能讀,或農、或工、或商,各有一業,為立身養家之本。女子若有錢,明道理,錢固為助道之本;不明道理,則害其女,并害其婿,并害其外孫孫女矣。汝母善理財,幸汝家祖德深厚,故兄弟姊妹,皆賢善和睦。或於一人,有偏私偏愛,亦不至彼此計校,然不可以此為法。須令兒女永無計校之嫌隙可生,及倚恃之驕情長起,庶幾家道興而子孫通皆循規蹈矩矣。光之性情多絡索,以汝兄弟以光為師,恐後來或致兒女受害,故為絮叨及之。切勿謂所說無因,視作廢言,幸甚!(正編復周孟由昆弟書)

※       ※        ※        ※        ※

【四】張奐伯教子女之事,乃知體而不知用,不可全取為法。至於幼時,又須以因果報應之事與淨土法門之利益,於學堂回時,諄諄訓誨。則子女現時蒙念佛之益必能免意外之虞;將來以為立家立業,及滅罪得福之本。若全不與學堂交涉,則不諳時務,縱有作為亦難進步,況庸常者乎?在家人必須先要得一謀生之法,奐伯此舉,可用於三十年前,不可用於今日。今之時,是何時也?乃偽妄排擠,互相競爭之時。倘與伊等全無交涉,必受其欺侮,而難以安身矣。(中略)名者,實之賓,必須常垂訓誨,令諸子女知世間道理,知佛法道理,將來為人父母時,自能為子女立規立法。不至雖有上等天姿,如俗某某、僧某某者,皆以堪作佛祖之姿,為自他塞人天之正路,掘地獄之深坑。其源皆由於乃父乃母,初未嘗以因果報應之若事若理,以啟迪之故也!「因果」不講,則名實絕不相應矣,而況欲得為聖、為賢、成佛、作祖之實效乎哉?「因果」二字,為今日救國救民之正本清源,決定要義,捨此則無術矣!況教子女乎哉!(正編復永嘉某居士書)

※        ※        ※        ※        ※

【五】教子女當于根本上著手,所謂根本者,即孝親、濟眾、忍辱、篤行。以身為教,以德為範,如鎔金銅傾入模中,模直則直,模曲則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預知,況入模乎?近世人情,多不知此,故一班有天姿子弟,多分狂悖;無天姿者,復歸頑劣。以于幼時失其範圍,如鎔金傾入壞模,則成壞器,金固一也,而器則天淵懸殊矣,惜哉!(正編復永嘉某居士書)

※        ※        ※        ※        ※

【六】來書所說,誠為切要,然有始終所應注意者,為「因果輪迴」、及「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者,母教尤重,若於兒女初開知識時,其母即以「因果報應」,及做人之理事為訓,則大時便之好歹,不被惡黨邪說所惑,而為賢人善人。若小時任性憍慣,大則無主宰,便隨邪說而靡,欲其反正,百難得一矣!當今之時,若不以「因果報應」,為「救國救民」之專劑,則縱有作為,無大功效。以彼不以實行為事,但以空談敷衍了事。「因果」,乃「標本同治」之法。凡夫初發心,如來成正覺,皆不出因果之外。狂人以因果為小乘,而輕視之,乃為自便於肆無忌憚之惡作,與空口快活之大話耳。(續編復江易園書)

※        ※        ※        ※        ※

【七】世人愛兒女者,均是害兒女者。不肯教誨學好,一味任性憍慣,俾好好天姿,均成頑庸敗類。天下由玆而亂,皆此等不之為人父母者所養成。今欲兒女賢善,當於初開知識時,即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事理為說,令其實行。則兒女必定為賢人善人,其為榮也,世世無窮!(續編復理聽濤書)

※        ※        ※        ※        ※

【八】兒女雖小,萬不可任性驕慣,對彼常說因果報應,使彼心中常存畏懼,自然不至將來作傷天損德之事,此提倡「因果報應」,及「善教兒女」,乃「天下太平」之根本法輪。對一切人,皆當以此相勸,非但為女人言。(正編復喬智如書)

※        ※        ※        ※        ※

【九】令郎法名福永,乳名德徵。福永,不知與姐兄有重否?重則以德徵為法名。佛天加被汝,汝當認真教育,俾成正器。世間不知多少好天姿兒女,均被不知教育之父母養成敗類,令其永墮阿鼻地獄,此吾國之一大不幸也!汝當移愛於善教,則福壽均可永常,而為祖宗與汝積德之徵據。(續編復曹培靈書)

※        ※        ※        ※        ※

【十】即如愛子女之病,決不能斷。不妨即以此愛為本,必欲使子女生為正人,沒生淨土。此其愛,乃以世間凡情,成就出世間聖果。若不善用愛,任性嬌養,則與殺其身,過百千萬億無量無邊倍者多多也!國之滅亡、民之塗炭,皆此種不洞事之父母釀成,可不哀哉!(正編復永嘉某居士書)

※        ※        ※        ※        ※

【十一】姑論幼幼,幼幼在於以身作則、蒙以養正,一言一行,毋許越規。必期於為賢為善,有益於國家,無害於社會而後已。否則縱令不惜資財,供給學費,學業大成,而不以道義是務,皆不得名為真幼吾幼。吾幼尚不能真實是幼,況旁人世人之幼,又何能容心於其間哉?!(續編上海佛教慈幼院新屋落成序)

※        ※        ※        ※        ※

【十二】人之幼時,教養為急,良以知識初開,薰習易入。習於善,則為善士;習於惡,即成惡人。(續編上海市佛教慈幼院序)

※        ※        ※        ※        ※

【十三】竊謂父母愛子,無所不至,唯疾病患難,更為嬰心。小兒甫能言,即教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禍消於未萌;福臻於不知。而關、煞、病、苦等險難,可以無慮矣。稍知人事,即教以忠、恕、仁、慈、戒殺、放生,及三世因果之明顯事跡。俾習以成性,在兒時不敢殘暴微細蟲蟻,長而斷不至作奸作惡,為父母祖先之辱。(正編復永嘉某君士書)

※        ※        ※        ※        ※

【十四】人無不愛兒女者,倘令兒女自小及念佛,念觀音,則不知不覺,消除惡業,增長善根。況自己臨終,常念佛者,必能不加擾動,更以念佛相助,便可決定往生西方。現生念佛念觀音,逢兇化吉,是定規的。(續編復吳慧詒書)

※        ※        ※        ※        ※

【十五】凡皈依佛法之人,於倫常道理,必須格外認真,盡誼盡分,可謂真佛弟子。儻於倫常有缺欠,便難以感化同人。汝現無父母,而兄弟姊妹妻室兒女分上尤須注重。今世亂已極,其源皆因世之為父母者,不知教子之道,不知以道、德、仁、義、因果報應教兒女,但以溺愛嬌養,機械變詐相教。故致有天姿者,習為狂妄;無天姿者,狎於頑愚,以致越理犯分之事,時有發現也。使為父母者,各盡其教子之道,則世道何至如此?以前兒女教不好,尚無大要緊,不過不孝順,不成器而已。今若教不好,則其禍實有不堪設想者!此說,宜與一切人說之。(續編復楊慧昌書)

※        ※        ※        ※        ※

【十六】所言敦倫盡分者,即力行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謂也。必須實行於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間者。然為人子之職分,尚易盡易知;為人父母之職分,則難盡難知。今之許多瞎搗亂之人,雖是其人之罪,究其來源,皆因其父母,未嘗以為人之道理,并因果之事實相告。所教者,皆主於機械變詐之計慮,故致如此其惡劣也。由是言之,人果能善教兒女,自可家道興隆,天下太平矣!願於兒女初知事時,即以為人應行之事,及善、惡因果之實驗,常與說之,則兒女之子子孫孫,通皆賢人善人矣!此所以為父母之分,校為兒女之分為難盡也!(續編復沈來澐書)

※        ※        ※        ※        ※

【十七】 富貴人子弟,多多一事不做,一旦遇禍亂,則必至無以自立。今全去佣人,親自操作。一則習勞,而能和血脈;二則少閒,而消諸妄念。實為愛兒女之根本辦法,善何如之?(續編復慧龍居士書)

※        ※        ※        ※        ※

【十八】 兒女從小,極為教其念感應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需念一遍。盡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講,依之而行,則自可歸於正人君子之域矣。(續編復金益平書)

※        ※        ※        ※        ※

【十九】 現在後世,已知人事,即當為彼說葆精保身之道。若知好歹,自不至以手淫為樂,以致或送性命、或成殘廢,并永貽弱種等諸禍。未省人事不可說;已省人事,若不說,則十有九犯此病,可怕之至。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他疾均無甚關係,冶遊、手淫、貪房事,實最關緊要之事,故孔子以此告之。而注者不肯說明其大厲害處,致孔子之話,亦無實效,可歎也!(續編復念佛居士書)

※        ※        ※        ※        ※

【二十】玆知欲居通州之意。雖志在成就子弟,而不知子弟之成,為在家教。凡屬子女,必須從幼教以孝、弟、忠、信、勤、儉、溫、恭。至其長而入學讀書,方有受益之基。倘自幼任性而慣,且無論無天姿、無善教;即有天姿、有善教,亦祇成得個文字工人、儒門敗類而已。世有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而其所作所為,皆仗此聰明,以毒害生靈、毀滅道義者。其原皆由初無家教,以為之肇也。文王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與大學欲治天下國家者,必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而起,同一臭味。此儒門教人希聖、希賢之無上秘訣!捨是而求,皆其末耳。為今之計,子女當能言語知人事時,即於家庭先令認字塊(女子雖不必令其造大學問,斷不可不識字,不通文理。母尚宜胎教,若識字通文理,則所生子女,便易為學矣)每一塊紙方,祇寫一字,不可兩面俱寫,若兩面寫,則便同記口歌矣。日限幾字,每日將認過熟字,又須遍認一二過。不上年餘,便認許多。後讀書時,凡讀過者,通皆認得,不致有祇記口歌之弊。凡彼力能為者,必須令其常做以習勤(如洒掃執侍等)。凡飲食衣服,勿令華美。但凡拋撒五榖及損壞什物,無論物之貴賤輕重,必須告其來處不易,及折福損壽等義。倘再如此,定遭撲責,決不放過。如此則自能儉約,斷不至奢侈暴殄。及能讀書,即將陰騭文、感應篇,令其熟讀,為其順字而講演之。其日用行為,合於善者,則指其二書之善者而獎之。合於不善者,則指其二書之不善者而責之(彭二林居士家,科甲冠於江浙,歷代以來,遵行二書。其家狀元甚多,然皆終身守此不替)。如金入模,如水有堤,豈有不能成器,仍舊橫流之理乎?人之為人,其基在此。此而不講,欲成全人,除非孟子以上之天姿則可矣。然讀書之時,不可即入現設學校,宜合數家請一文行兼優、深信因果之師,令其先讀四書及五經耳。待其學有幾分,舉凡文字道理,皆不被邪說俗論所惑。然後令其入現學校,以開其眼界,識其校事。不致動與時乖,無由上進矣。能如是,則有天姿者,自能有為;無天姿者,亦為良善。獨善兼善,自利利他,實不外此老僧常談也。(正編復永嘉某居士書)

欣猒謹案,老人之論讀書,先居家館,讀四書五經,後方入現時學校。以免隨潮流所轉,與不諳時務之弊。斯法甚善,平津間,世家者多若此。其子弟之成人者,無論為何業,類皆有古道風。

※        ※        ※        ※        ※

【二十一】凡發科甲,皆其祖父有大陰德。若無陰德,以人力而發,必有大禍在後,不如不發之為愈也。歷觀古今來大聖大賢之生,皆其祖父積德所致,大富大貴亦然。其子孫生於富貴,止知享福造業,忘其祖父一番栽培,從玆喪祖德以蕩祖業,任期貧賤,此舉世富貴人之通病!能世守先德,永久無替者,唯蘇州范家,為古今第一。自宋文正公以來,直至清末,八百餘年,家風不墬,科甲相繼,可謂是德書香之家。而長洲彭家,自清初以來,科甲冠天下,其家狀元,有四五人,有同胞三鼎甲者,而世奉佛法,雖狀元宰相,猶日誦感應篇、陰騭文,以為誠意正心,致君澤民之鑑。彼狂生謂此等書,乃老齋公、老齋婆之所從事者,非但不知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並不知人之所以為人,生為行肉走尸;死與草木同腐,而且惡業難消,永沉惡道。彼囂囂然自命為博雅通人,致令後世並天地父母之名字亦不得聞者,何可勝數?!欲子孫之不趨敗途,共入正道者,當以感應篇彙編、陰騭文廣義,為定南針。則世俗習染之惡浪滔天,黑雲障日,亦不至不知所趨,而載胥及溺。否則縱令風平浪靜,天日昭彰,亦難保不入洄澓,而隨即沉溺矣!況絕無風平浪靜,天日昭彰之望之世道人心乎?須知「陰德」二字,所包者廣。成就他人子弟,令入聖賢之域,固屬「陰德」。成就自己子弟,令入聖賢之域,亦是「陰德」。反是,則誤人子弟固損德,誤己子弟亦損德,力能兼及,何幸如之!否則且就家庭日用云為,以作為聖為賢之先容,正所謂即俗修真,現居士身而說法者。祈以此意,與令友,及一切知交,愷切言之,亦未始非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一端也。(正編與永嘉某居士書)

「欣猒謹案,以上分論家庭教育教子女之要。」

※        ※        ※        ※        ※

【二十二】教小兒,當詳示為人須自立志,言則非其所宜。以今時學說,推翻舊規,儻一嚴責,或致被彼無知者一誘,則便因恩成怨。彼年已十五,果能將其利害,與彼說之,必不至於毫無感動。如此不感動,則同木石無知,縱嚴,亦愈成反對矣。彼殺父自雄,以取獎譽者,皆以向受約束,擬欲一洩其忿,而不知其永陷畜生、地獄之中,而莫能出也。四書當全讀;書經,文理甚好,亦宜全讀;易之道大,或可從緩。然欲成學問,尤當致力於現象知法之理。易六十四卦之大象,可集之一篇,以作座右銘,極顯豁,極親切,彼廢經者,不知其人之知見作何領會也?詩可從緩,以非大聰明之資格,不能善會其意。禮記、左傳,則選其于身心有益,于世教有大關係者讀之。(續編復念佛居士書)

※        ※        ※        ※        ※

【二十三】人之一生成敗,皆在年幼時栽培與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萬不可學時派,當學孝、學弟、學忠厚誠實。當此輕年,精力強壯,宜努力讀書,凡讀過之書,當思其書所說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讀了就算數了。書中所說,或不易領會,而陰騭文、感應篇等皆直說,好領會,宜常讀、常思,改過遷善。於暇時,尤宜念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以期消除孽障,增長福慧,切勿以為辛苦。古語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此時若錯過光陰,後來縱然努力,亦難成就。以年時已過,記性退半,所學者用力多而得效少耳!第一先要做好人,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報應,一舉一動,勿任情任意,必須想及此事,於我、於親、於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及居心動念,亦當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壞心,即有罪過。要想得好報,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有利於人物;無害於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報之可得?譬如以醜像置之於明鏡之前,決定莫有好像現出,所現者,與此醜像,了無有異。汝果深知此義,則將來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愛慕之也。(正編與周法利書)

※        ※        ※        ※        ※

【二十四】 小兒愛偷人東西,須平日為彼說,人不可做屈心事,若做屈心事,縱使人始終不知,而自己常時心中抱愧。況天地、鬼神、佛菩薩,無一不知,汝何以不知自勉,做此下流事?以後再要偷人東西,定規要領你去向人家磕頭道罪,還人家東西。那怕不值一文錢的東西,也要如此辦。又要求人家,再有偷東西事,盡管打,不可看我面情不肯說,以致彼越覺得偷東西沒關要緊,常常想偷也。你試想想,人縱再下作,若有人說他好,也就歡喜;說他不好,他就不喜歡,你為什麼要作叫人唾罵輕賤的事體?我若遮護你,就是我教你做賊,你後來簡直不能成人了。所以我對你說,你從此以後,若偷我的東西,我定規要打你,若偷別人的東西,我定規領你向此人磕頭道罪,並將東西還人。不但你沒面子,實在我比你還難受,以想你成人,不得不以此制伏你。你知過痛改,勉力學好,使人皆敬重你,因之敬重祖宗父母。你要是不肯改,即同你自己日日罵祖宗父母一樣,雷都要打了。此我之大慈大悲愛護你處,你要知好歹。如此,或有效果。(續編復念佛居士書)

※        ※        ※       ※        ※

【二十五】 生子非難,教子尤難,許多不洞事之人,無子求菩薩,及其得子,唯知寶貴,從玆養成廢器者多多。譬如種稻,只知求好種子,及其苗茁之後,則所有除莠澆灌等手續,概一不用。其稻種雖好,尚能望其收穫否?光聞百有九十九,無子及多子之人,均是此種結果。唯閻丹初敬銘之父,為天下古今第一愛子之人。故以初輩鄉紳,令其子點翰林拜相。其教子之嚴,亦是天下古今所未有,一邊培德,一邊竭力以教,此其所以為真愛也。其他之愛,每有甚於殺者,以殺但一死耳。失教之子,無業不造,則永墮三途惡道,此一死之酷,何止天淵相懸!(續編復張雲雷書)

「欣猒謹案,以上分論家庭教育教子之要。」

※        ※        ※        ※        ※

【二十六】 昨接來書,言及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可謂見理透徹。周之開國,基於三太,而文王之聖,由於胎教。是知世無聖賢之士,由世少聖賢之母所致也。使其母皆如三太,則其子縱不為王季、文王、周公,而為非作奸,蓋亦鮮矣!而世人祇知愛女,任性憍慣,不知以母儀為教,此吾國之一大不幸也!人少時常近於母,故受其習染最深,今日之人女,即異日之人母。人欲培植家國,當以教女為急務,勿曰:「此異性之人,吾何徒受此憂勞哉?」須知為天地培植一守分良民,即屬莫大功德。況女能德鎮坤維,其子女必能肖其懿範,榮何如之?!況自己子孫之媳,亦人家之女呼?欲家國崛興,非賢母則無有資助矣!世無良母,不但國無良民,家無良子;即佛法中賴佛偷生之蟒流僧,一一皆非好母所生。使其母果賢,斷不至下劣一至於此,惜哉!(正編復永嘉某居士書)

※        ※        ※        ※        ※

【二十七】 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實行之方法,必先從事於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須以婦女為主體,蓋有賢母,方有賢子。伊古賢母,從事胎教,鈞陶於稟質之初,化育於未生以前,而必期其習與姓成也。如周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陰相其夫,胎教其子,皆女中之聖人,實開周家王業之基。予嘗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謂:「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者,即指克盡婦道,相夫教子而嚴也。乃今之女流,多不明此義,而妄欲參政攬權思做大事遂將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萬國九州之鐵也鑄不成此一個大錯深可概也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維何即凡教子女必再於孩提之時先須始知因果報應之說則一切悖惡行為自有所畏而不敢為講因果之書莫善於感應篇即陰騭文此二書能為之常常講說自有莫大之利益蓋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兒習焉久則成性及既長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於此故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亂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母有以養成之也蓋既不能以胎教善其使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後根本一壞遂氾濫而不可收拾於是非孝無親之說家庭革命之談乃昌言而不諱馴至朋友則利交而貨賣夫婦則獸合而禽離廉恥道喪天理絕滅洪流滔天未知所屆即起孔子釋迦於今日亦無法以救之岌岌乎殆哉然則將奈何曰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冀各為子女講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植善因必獲善果庶將來人心丕變風俗漸淳天下國家其有太平之望乎?!(續編示殷德增母子法語)

※        ※        ※        ※        ※

【二十八】 人生世間,善惡各須輔助,方克有成。雖天縱之聖,尚須賢母賢妻,以輔助其道德,況其下焉者乎?!以固態認有胎教,致文王生有聖德,故詩讚其:「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然此但約文王邊說,若論太姒之德,固亦可以輔助文王之道。如兩燈互照,遇見光明;兩手互洗,方得清淨。觀思齋太任,太姒嗣徽音之說,可以知矣。由是言之,世少賢人,由於世少賢母語賢妻也。良以妻能陰相其夫,母能胎教子女,況初生數年,日在母側,親炙懿範,常承訓誨。其性情不知不覺為之轉變,有不其然而然者。余常謂:「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又常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操得大半」,蓋謂此也。以天玆高者,若有賢母以鈞陶之,賢妻以輔翼之,自可意誠、心正、明明德、止至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即天姿平常者,亦堪循規蹈矩,作一守分良民,斷不至越理犯分,為非作奸,以忝所生,而為世害也。惜世人夢夢,不以盡倫守分教女,使日唯從事於妝飾,此外則一無所講。異日為人妻,為人母,不但不能相夫教子,以成善士,或反相之教之以成惡人。由是言之,教女一事,重於教子多多矣!而余所謂:「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及「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乃真語、實語也。近世學風大開,女子入學,多被不知教本之教員所誤,從玆不以盡倫、守分、宜室、宜家、相夫、教子為事。各各皆欲操政權、作長官,越分計慮,習為狂妄,亦可慨也!安得為民長者,極力提倡,令其在家庭中培植,俾修、齊、治、平之效,出於不知不覺,了無形跡中,則何幸如之?!(正編馮平齋宜人事實發隱)

※        ※        ※        ※        ※

【二十九】 汝家屬甚多。倘諸弟婦、令妹、令女等,學堂歸來,宜以因果報應,及念佛利益,與之談論。俾彼等各各心中自知己心與天地鬼神相通,與彌陀慈父相通。由玆斷除惡念,增長正信,俾彼現在堪為人之賢妻,將來堪為人之賢母。以此風於鄉邑,是亦治天下國家之根本法輪也。菩薩隨俗利生,并不另起爐灶,對病發藥,令彼各各就路還家而已。現今學堂中婦女,多多妄生異圖,擬操政權,不知「各守本分,相夫教子,乃天下太平之根本」。以故周之王業,基於三太,彼太姜、太任、太姒,乃女中聖人,但以陰相其夫,胎教其子為事。今人不此是學,其所計慮,皆為亂天下之媒蘗,可勝道哉?光本世外人,何論婦女事?以汝家女眷多故,亦願將來師表女流,儀型閨閫,以揚佛日之光耳!(正編復永嘉某居士書)

※        ※        ※        ※        ※

【三十】 世有賢母,方有賢人。古昔聖母,從事胎教,蓋鈞陶於稟質之初,而必期其習與性成也。世以「太太」稱女人者,蓋以太姜、太任、太姒三聖女,各能相夫教子,以開八百年之王業者,用稱聖人焉。光常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嘗謂:「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者,蓋指克盡婦道,相夫教子而言也。無如今之女流,多皆不守本分,妄欲覽政權、做大事,不知從家庭培植,正所謂聚萬國九州之鐵,也鑄不成此一個大錯!以故世道人心,愈趨愈下;天災人禍,頻頻見告。雖屬眾生同分惡業所感,實由家庭失教所致。以故有天姿者,習為狂妄;無天姿者,狎於頑民。使各得賢母以鈞陶之,則人人皆可為善士,窮則獨善,達則兼善。夫何至上無道揆,下無法守,弊竇百出,民不聊生乎哉?!(正編江西歸事略發隱)

※        ※        ※        ※        ※

【三十一】 語云:「天下不治,匹夫有責」,以天下乃合眾一家而成。使家家夫婦,皆知道義,及與因果,敦本重倫,躬行不渝。則所生子女,習見習聞,如水入器,如金就型,其性情自成賢善,必不至暴戾恣睢,以惡為能也。然人之賢否,資於母者,比父為多,以胎時稟氣,幼時觀感,有不期然而然者。故朱子著小學,開章即明胎教,而文、武、周公、孔、孟,皆資賢母,而為成德、達才、作聖之本。是知「女子相夫教子之權,實不亞於男子行政治民之道」,而世之昧者,倒行逆施,不令於此致力,而令參政服官,是何異執刀於刃,能不立見截手乎?!(正編李母黃太夫人墓誌銘)

※        ※        ※        ※        ※

【三十二】 吾常曰:「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蓋以母賢,則兒女皆賢,在胎則稟母之氣,幼時則觀母之行、聞母之言,以薰陶於讀書之前。及其讀書,則一一措之躬行,而為賢人善人故也。又曰:「教子為治天下之本,而教女為尤要」。以無賢女,則無賢妻、賢母,因之亦無賢人矣!(續編復張純一書)

※        ※        ※        ※        ※

【三十三】 世道之亂,人心之死,在於不講「因果」,不講「家庭教育」,果能注重此二事,則人人知因果,家家有教育。一切法語巽言,均成家常茶飯,無一人肯一日離者。光常曰:「因果者,聖人治天下,佛度眾生之大權也;教子為治國平天下之根本,而教女尤為重要也。」以有賢女,方有賢婦賢母。賢母所生之兒女,皆為賢人,此三太之所以興周,而後世稱女人為「太太」之來源也!故又曰:「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蓋以母教為本也。(續編蟄園札記序)

※        ※        ※        ※        ※

【三十四】 節欲一事,其理甚深,其關係甚大,其話甚不易說。夫天生男女,聖人法天立則,令男女居室,以為人倫之最大者。以上關風化,下承宗祧,豈為人圖快樂,而常以欲事為事乎?貪欲之人,其精薄而無力,如秕種不能生芽,故難生。即生,多多皆未成人而夭,即幸而不夭,亦必單弱柔懦,無大樹立。若能保養精神,節欲半年,待其婦天癸發後,擇良宵吉期,相與一交,決定受孕。從此永斷欲事,則所生之子,不但性行貞良,欲念輕薄;而且體質龐厚,無諸胎毒痘疹疾病等患。天癸盡後方受孕,餘時多不受孕。天癸未盡,斷不可交。交則婦即受病成帶,勿望受孕矣。人之大倫之事,豈可惡日惡時而行,故須擇良宵也。禮記月令篇,記聖王於仲春,先雷三日,奮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將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凶災。」奮木鐸以令兆民者,令地方官聲鐸以告百姓也。容止,猶言動靜。不戒容止,謂行房事也。生子不備,即五官不全等。世每有生子,或異人類,或形體缺損,皆坐此故。必有凶災,言其父母,尚有凶禍災殃,如惡病、夭壽等,不止生子不備也。古聖王重民生,故特注意其事,奮木鐸以告之。不但震雷當忌,即大風大雨、惡星值日、及天時交節、佛聖誕期,皆所當忌。此實尊天敬聖,遵王制而敦人倫之大道,惜世人概不肯出諸口,俾其子子孫孫體質,一代劣於一代。或者少年早夭;或由欲事過度,雖不早夭,竟成衰殘,無大樹立。多半皆乃父乃母之不知,由於乃祖乃妣之無教也。子女成人時,當以節欲保身等,委曲開導。父教女不便,母則無妨。能如此,方為真愛子女。而世之愛子女者,多皆任其縱欲,則其害更有甚於殺子女者,可不哀哉?!聖人重胎教,於此致意,乃未胎而預教也。(正編與永嘉某居士書)

※        ※        ※        ※        ※

【三十五】 同室之人,固宜於閑暇無事時,委曲宛轉,開陳至理,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則心識不知不覺,漸摩漸染而為轉變。至其愚傲之性發現時,可對治,則以至理名言,和氣平心以對治之,否則任伊,一概置之不理。待其氣消,再以平心和氣,論其曲直,久之則隨之而化。若用強蠻惡辣手段,斷非所宜,以彼有所恃(所侍者子女也),兼失子女觀法之訓。(正編復永嘉某居士書)

※        ※        ※        ※        ※

【三十六】 此種大會,何可特設女會?女會一立,將必全國女人,戮力爭權。事事皆須男女一體,果皆如虞之二妃,周之三太,則實為大幸。否則其弊有不可勝言者!以天生非常之奇人,而開此弊端,實為不慧所痛惜。吾嘗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相夫教子于家庭之中,俾有天姿者,即可希聖希賢,大立德業;無天姿者,亦可循規蹈矩,作一善良人民。若捨此不講,而專欲操權與男人同,則是亂天下之第一大禍也!(正編復張伯巖書)

※        ※        ※        ※        ※

【三十七】 女人能從小常念佛,及觀音聖號,後來決無產難之苦。或一受孕即念,或將產三、四月前即念,或臨產始念,均得安然而生。若難產之極,將及殞命,肯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決定立刻即安然而生。切不可謂此時裸露不淨,念之恐有罪過。須知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譬如兒女墮於水火圊廁之中,呼父母以求救,父母決不以彼衣服不整齊,身體不潔淨,而棄之不救。菩薩救眾生之心,深切於世之父母愛兒女之心,奚啻百千萬億恆河沙倍?!是以臨產之婦,能朗念菩薩名號者,為極靈極效之最上妙法,不但無罪過,且令彼母子,同得種大善根。此義係釋迦佛於藥師經中所說,非不慧杜撰,凡有念者,無不安然而生。近來難產者甚多,一因宿世惡業;一因現生不知節欲所致,然菩薩救苦,固不計彼之若何為因,而平等救之。(續編復周伯遒書)

※        ※        ※        ※        ※

【三十八】 女兒出嫁,則減輕負擔多多矣。祈與彼說,須盡婦道、孝公婆、敬丈夫、和妯娌、惠婢使。仍守念佛之道,勿以嫁而置之。又須婉勸其夫,令其念佛,及觀世音,以為前途恃怙。能如此者,則人敬之,神護之,災障不侵,福祥俱集,豈但汝自己有光榮,人亦當由汝而敬及汝之生身父母。謂某人有家教,故其女從小即皈依佛法,喫素念佛,今如是如是之好。豈但父母有光榮,并所皈依之師,亦有光榮。若不賢孝,則汝必為人所惡,尚是小事,人必謂汝父母無德行,故生此不賢不孝之女,則汝父母必被人常辱罵之。並汝所皈依之師,人亦以為不能教化汝行孝敬,而受責備也。願彼等現為賢女,出嫁為人賢婦,後來為人賢母,則何幸如之!祈慧察,與彼等詳說之。(續編復李仲和書)

※        ※        ※        ※        ※

【三十九】 小女翠娜,亦甚有宿根,取名慧妙。妙者,合宜適當之謂。倘以聰明用之於無益有損之事理中,則成劣慧,不名妙慧。能所施各適其宜,方名妙慧。今之聰明人,每每以自己聰明,施之於誨盜誨淫,越理衊倫之小說中,以自矜文才,不知其一氣不來,後經若干劫,不知能知天地父母之名字與否?!使此等人無此劣慧,何至其苦如是之極?!固宜栽培,令其一舉一動,咸歸正道。將來母儀閨閫,師範女流,均可於此卜之矣!慧妙之義,如是,如是。(續編復王壽彭書)

※        ※        ※        ※        ※

【四十】 大女事,但勸彼認真念佛,餘無足慮。天定者勝人,人定者勝天。實則世人所得之苦樂吉凶,多半屬人所造,有幾人一本於命乎?大約「作惡而不能如命者多」,「修善而反更勝命者少」。是二者,皆人定勝天者。世人每有一念之善,即可轉禍為福,轉凶為吉。況終身喫素,念如來之萬德洪名,而不能轉回造化乎?!但令彼常存敬畏,發菩提心,則即此尚可作超凡入聖之前導,況其餘小小福事之不能得乎?福與禍相為倚伏,欲其純福無禍,亦唯在自己努力修持耳!汝女之婚事,家人不願意,當再斟酌,並問汝女有決定意見否?若汝女有決定意見,則無礙。汝女無決定意見,後來或嫌窮,嫌約束緊,再被一班嫌窮者喧怨之,則或致不吉,此又不可不預計也。宜先問汝女,再問佛,以作定章。世間人為兒女計,多多皆在家財上計,不在人品上計。富家子弟,不數年即饑寒而死者何限?一貧如洗,成家立業,舉國推崇者又何限?(此約商界說,軍閥不在其內)以汝說及,因不得不為汝說其慎重辦法也。汝女得此好人家,實為大幸,其不滿意之年月,乃天也。然而修持在我,命自我立,果能常存敬畏,一心念佛,及念觀音,則無業不消,無福不臻,此人定勝天之大義也。儻彼懶惰、懈怠,心中不以不滿意之年月為事,則成天定勝人矣!祈將此立命修身之大義與彼說之,則必能洗心滌慮,戰競修持,超凡入聖,尚有餘裕,況年月之小疵乎?二女若未許人,當為擇一信佛人家,令其早些出閣,以卸擔負,而免憂慮。宜與彼說,今時人心不古,人家越富貴,越危險。切不可不洞事,尚欲揀人家,以期其大享富貴也。貧家祇要人守本分即好,縱時局變動,亦不至過于慘悽;若富貴家,或至身命莫保耳!(續編復念佛居士書)

「欣猒謹案,以上分論家庭教育教子之要。」

【書籍目錄】
第1頁:引言 第2頁:總論
第3頁:分論 第4頁: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