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鳳/竹山鎮
放生非獨佛教所專,古代聖賢哲士,儒中君子,亦多推廣。如戒殺放生文中載:「解網著於成湯,畜魚興於子產...。救龍子而傳方,孫真人之慈風未泯。」本文主角,雖非佛教蓮友,卻與放生法門結下妙緣,過程迴異,匪夷所思。
竹山徐秀鳳居士,一貫道道親,慈顏善目,聰敏睿智。十餘年前,忽染怪疾,每即夜半,腹痛綿綿,轉側難眠,坐立難安。幾經檢查,打針服藥,終無結論。
後因緣際會,於聖德堂道觀,拜讀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文中字字珠璣,句句雋美,沁人心腑,撼人方寸。居士深為所感,當下發心伍仟元助印。說來怪哉!當晚腹痛即未發作,一覺至天明。心中感念,放生功德殊異。自此,開始力行放生。期間,腹痛時發,但只要身感不舒,放生即緩。如此這般,持續一段時日,怪症始漸痊癒。
華嚴經云:「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末法眾生,業高如須彌,障深似萬壑。初發心勇猛,長遠心難持。居士亦然,嘆言!腹病癒後,放生即斷。迨至八十四年,又面臨難題。榮總體檢,發現卵巢長瘤,院方建議割除,雖說不是甚為嚴重,心中難免忐忑、焦慮不安。至此,乃憶及久未放生,遂決定手術後,痛下決心,放生不斷。甚至進手術房前,亦電告家人代放,如此用心,手術平安順暢。
恩師曾開示:「放生行善,惟貴有恆,長遠心行之,日日積,月月累。久則慈心濟世,殃報遠離。」歷此二難,居士自悟,放生行門,修福增慧,善廣福崇。並非徒然為感應而為之。自此,恆行不輟,除私下自放外,亦參與上圓下因老法師大放。並推己及人,見有急難重病者,苦勸其戒殺放生,多有收效。鑑此,再提及幾則放生感應實案,供眾參考:
一則,施素娥師姐,數年前首次參與放生。行前並未告知她有小便困難之隱疾。那次放生,地擇日月潭,待放畢,眾人行步至車站候車。素娥師姐突匆忙奔走相告,喘息中難掩興奮,上氣不接下氣說:「師姐!師姐!放生為何如此之好?」
居士滿臉孤疑,反問:「如何好法?」
她吱唔道:「我從未有小便如此順暢過,尿如水銀泄地—ㄔㄨㄚˋㄔㄨㄚˋ叫(台語)。」
望著笑顏欣慰的素娥師姐,居士亦感同身受,心戚戚然也!
二則,埔頭頂林茂林師兄之同修,患脾臟腫大,右腹傷口感染發炎,膿血不止,每日均需抽取膿水,且高燒不退。於台北榮總住院觀察,居士慈悲,常勸其放生消厄。
某日,其兒欲北上探病,臨行居士叮嚀勸言,見命放生,必有效驗。殊不知,一出台北車站,即見商賈兜售烏龜,共六隻。其兒見狀,悉數盡購。回至榮總,央求醫生,請假帶母外出放生,適時母正高燒,醫師一再阻止,其子不為所動,決然赴行,六隻烏龜安然放生。
放畢回至醫院,準備抽取膿水。當打開紗布,那膿水竟源源流出,根本無需抽取,數日後,傷口亦結痂癒合了。
三則,埔頭頂鄭信子居士,慈悲精進,貌似芙蓉,念佛數十年。夫兒俱喪,孀居山中,了無掛罣。常來回於山間小路,見著蟾蜍路中休憩,便將其趕至林叢,免其被穿梭車輛輾斃。若有蟾蜍餘屍,亦哀愍悲憐,將其埋葬念佛,免其再一次被輾,如此用心相待,數十年如一日,始終不變。
秉著這一份對蟾蜍的悲心與親近,所謂「人同此心,物亦同感」,蟾蜍本有靈性,知其視己如親,不致傷害,故亦無畏。某日,正當鄭居士佛堂誦經念佛,突有一蟾蜍跑入,長蹲桌前,頭首向內,專注聆聽,晨來暮歸,連續三日。
蛇蠍蟾蜍,眾人視之毒物,避之猶恐不及,鄭信子居士卻悲心憫物,獨排眾議,誠信蠢蠕蠉飛,皆能物物得所。故能得蟾蜍信任。同時亦說明,物皆有情,只因業途迷惘,墜入畜道,口不能言,佛心卻不二。蟾蜍亦欲聽聞佛法,親近三寶,以期早日離苦得樂。同吾人一般然也!
徐秀鳳居士以一介外道,對放生法門卻如此真信用心,推崇普及,吾等比之,豈不汗顏。末後,居士以蓮池大師一偈:「物物各有情,何苦煎太急。」與諸同道,砥德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