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真正的恐懼」
深觀之下,你看不見雲的生日和死期。真相只不過是雲化成了雨或雪。死亡這件事並不存在,因為事物永遠在延續著。雲承繼了大海、河川以及太陽的高溫,而雨又承繼了雲。
我們怕死亡,我們怕別離,我們怕自己不存在。在西方世界裡,人們非常害怕自己不存在。他們如果聽見「空無」這個字眼,也非常害怕,雖然空無只不過意味著概念消失罷了。空無並不是存在的反面,它不是不存在或滅絕。「存在」這個概念必須捨棄,「不存在」這個概念也得捨棄。空無只是用來幫助我們的一種工具罷了。
實相跟存在與不存在沒有任何關係。莎士比亞說:「存在,或者不存在——這便是問題所在。」(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1〕而佛陀的回答卻是:「存在或不存在,根本不是問題所在。」存在與不存在只不過是兩個相左的概念,它們既不是實相,也無法用來描述實相。
覺醒之後的洞識不但去除了「永恆」之見,同時也去除了「無常」之見。「空無」也是同樣一回事。「空無」只是一種工具,如果受制於空無之見,你就迷失了。佛陀在《寶積經》〔2〕裡說過:「你若受制於存在或不存在的見解,那麼空無的觀念或許能幫你解脫。倘若執著的是空無之見,你就沒希望了。」有關空無的教法,只是幫助你體悟空性的一種工具,若是把工具當成了洞識,你就被概念緊緊束縛住了。
如果對「涅槃」也抱持某種見解,那麼此種見解也要去除。「涅槃」就是把所有的觀念都空掉,包括涅槃本身。若是執著於涅槃之見,你就尚未體悟涅槃。佛陀這份深刻的洞識和發現,使他超越了恐懼,超越了焦慮,以及生死輪迴之苦。
譯註
〔1〕這是莎士比亞的劇本《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王子的著名獨白。
〔2〕《寶積經》:《大寶積經》的簡稱。寶積,即法寶之集積,因為是大乘深妙之法,所以視之為「寶」;有無量法門涵攝在此經卷中,故謂之「積」。唐《菩提流志》新譯三十六會三十九卷,取舊來諸師所譯二十三會八十一卷合之,以四十九會一百二十卷為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