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神通與人通 聖嚴法師著

神通與人通 聖嚴法師著

東西方宗教的匯流

[日期:2010-07-17]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何為東西方宗教
  
  此處所謂東方宗教,是指發源於印度,流傳於東南亞及東北亞的佛教。
  
  此處所謂西方宗教,是指發源於中亞,盛行於歐美的基督教。基督教之東來,雖可溯自唐朝的景教,但是近世基督教的傳入,乃是十六世紀開始,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勢力而來,傳教士們抱著救濟落後民族的精神,把基督教的信仰及西方的科技文明,帶到了東方。他們為了達成傳教的目的,首先學習中國及印度的語文,並瞭解作為東方文化背景的宗教和哲學。所以也順便把東方的事物,透過他們利用歐洲語文寫成的記事報導,便是東方宗教被介紹至西方的萌芽時代。
  
  接著引起了宗教學及語言學者們,對於印度學(Indology)及佛教學(Buddhology)的研究風潮。因此,明治時代(西元一八六八─一九一二年)的日本佛教界,派出了數十位優秀青年,赴歐洲留學,正像唐宋時,日僧遠渡重洋,到我國留學一樣。可見佛教之受西方學術界的重視,要早於佛教信仰之傳播於西方。直到現在,與其說,佛教信仰已為西方社會所肯定,仍不如說,佛教的文化思想,已受到西方宗教學術界的肯定。例如大正七年(西元一九一八年)日人渡邊海旭氏所著《歐美之佛教》一書中,即已介紹了歐美學者們對於佛教的研究、成果及範圍,分為︰1.巴利文聖典,2.梵文佛學原典,3.中國佛教,4.西藏佛教,5.西域發掘的佛教。一九七○年日本的鷹谷俊之氏所著《東西佛教學者傳》,所集三百六十多位佛教學者,除了九十五位是日本人之外,其餘多是西方學者。一九七三年,又有一位出身於荷蘭萊頓大學,現在任職於澳洲國立坎培拉大學的J.W.de Jong博士,於日本發表的《佛教研究之歷史》(History of Buddhist Studies)一書,以文獻學的方式,介紹了迄當時為止的歐美佛教學者,對於佛教的研究,所作的貢獻。
  
  二、西方宗教的現況
  
  基督教在東方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它不僅是跟著西方殖民主義者的船堅砲利而來,更是由於東方社會渴求西方科技文明之幫助,挾帶而至的副產物。不論是處於物質窮困的下層社會,或者是處於思想困頓中的上層社會,均會對於新來事物的接濟,抱著新鮮的希望。所以根據社會學者的調查,二次大戰之後的韓國、臺灣以及日本,基督教徒(包括新舊各派)的人數,急速增加,甚至使得教會訓練傳教士的工作,發生了供不應求的現象。然到一九六○年代之後,教會的成長率,便停頓下來了。基督教在日本的黃金時期更短,當聯軍撤離之後,日本的民族自尊立即抬頭,故在一九五○年代,基督教會便把日本稱作貧瘠的沙漠。
  
  再說西方社會,不用說,迄今仍是基督教的勢力範圍,上至國王繼位、總統就職,下至小孩出生、人的死亡,除了少數的猶太族及回族之外,都得沿用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如果要移民去巴西等中南美洲國家,最好你是領過洗的天主教徒;美國雖無法律規定人民必須信仰基督教,如果是無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會被視為危險分子。事實上,凡是出身於宗教(基督教)信仰堅固的家庭者,品格便不會太壞,許多父母也寧願多花學費,而把孩子送去私立的教會學校讀書,倒不是為了使孩子有宗教信仰,而是教會學校要求嚴格,生活道德的規矩好。
  
  所以一個良好的家庭,必有其宗教的信仰。雖然,今日的歐美各國,青年人在星期天進教堂做禮拜或望彌撒的,越來越少,許多教堂的傳教士在埋怨世風日下,由於經費來源不足,教堂破落,只有脫手求售。三藩巿與洛杉磯,便有兩所中國佛寺,原來是基督教的教堂。歐美的許多修道院中,修士及修女的人數,也越來越少,甚至逼著他們到東方,例如到印度募集少女去當修女。特別是願意終身過出家生活的人數日見減少,也就是進入修道院和離開修道院的人數,成了反比。這是羅馬天主教會所感到的危機。至於新派基督教,由於派系分裂,過度複雜,而且互相攻擊,其總人數雖不少,力量則不及天主教。
  
  三、西方人所見的佛教
  
  歐美人士接觸到的佛教,如上所說,早期是以學術為主的。有興趣於佛教的研究和追求佛教的信仰,是有所不同的,研究者對其所鑽探的學問,一定是忠實的,但卻不一定持有信仰的態度,所以有幾位著名的歐美佛教學者,不僅不是佛教徒,事實上他們是有神父頭銜的傳教士。今日在西方佛教學術界努力的幾位中國學者,原則上也未以佛教徒自居。但他們傾心於佛教是毫無問題的,其中當然也有自學者的立場而接受皈依成佛教徒的。
  
  將佛教視為宗教而予以信奉的人,跟一般的東方佛教徒,也有不同之處,東方的一般佛教徒,很可能是由於世襲的習俗,也可能是由於社會的環境,使之自然地成了佛教徒,未必要通過理性的考察。西方人之能由其傳統的宗教,改變成佛教徒,至少要有其原因:若不是在思想上對傳統的宗教感到反感或失望,便是由於佛教的教義吸引了他們,更有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是從佛教的修行方法中,體驗到了身心的利益。因此,西方人信奉佛教,也未必要和原來的宗教站在對立的立場,相反地,倒是由於佛教不排斥其他宗教,使得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一邊學習佛教的修行方法,如以打坐持咒等的實踐,使他們獲得平衡身心的實際利益,同時仍可保持他們家族所持的原有宗教。基督徒信奉了佛教,依然陪同親友上教堂,是平常事。
  
  目前的佛教在西方,以其傳播的根源而言,可分作︰1.日本的禪與淨土,2.西藏的密教,3.南傳的小乘教,4.中國的通佛教。日本的禪及西藏的密,是以西方的白人為主要對象,日本的淨土及中國的通佛教,則以日僑與華僑為主要對象,乃是隨著移民到達北美的。近十多年來,始由沈家楨居士,投資大量金錢,鼓勵贊助各大學的佛學研究計畫,並有宣化法師及聖嚴本人,分別在美國的西部及東部,以禪法接引美國的知識分子,除了修行生活的實踐,也發行了英文的佛教書刊。陸寬昱、陳觀勝、張澄基、陳健民、顧法嚴等居士的英譯佛書,對中國佛教的傳播也有貢獻。幾乎與中國佛教同時打入西方社會的,尚有韓國的禪師、越南的法師,韓國佛教以北美為中心,越南佛教則以歐洲為中心,也可以說,這是由於韓戰及越戰的結果。至於南傳佛教在歐美,聖典英譯的力量超過生活的實踐,但在止觀打坐方法傳授方面,也有其若干吸引力。
  
  總之,佛教傳至西方,為時尚短,好在現代的歐美社會,在宗教上已無迫害異端的現象,並在觀念上渴求著新文化的引進,所以佛教將會在歐美文化中生根,是可斷言的。
【書籍目錄】
第1頁:走在缺陷處處的人生道上 第2頁:再談走在缺陷處處的人生道上
第3頁:人格在寂寞中昇華 第4頁:蒼涼的人生
第5頁:人心的安頓和自性的超脫 第6頁:從人生的痛苦到人性的昇華
第7頁:從人與人間到解脫之路 第8頁:怎樣準備人生的最後
第9頁:談神通與人通 第10頁:理想的社會
第11頁:美麗的未來境界 第12頁:宗教行為與宗教現象 一、宗教
第13頁:宗教行為與宗教現象 二、宗教行為 第14頁:宗教行為與宗教現象 三、宗教現象
第15頁:東西方宗教的匯流 第16頁:論佛教與基督教的同異
第17頁:再論佛教與基督教的同異 第18頁:人的佛教
第19頁:佛教的孝道精神 第20頁:佛教對福壽康寧的看法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