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吃苦,後嘗甜
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人世間所有甜蜜的果實,皆要通過風吹雨打的考驗和苦難的磨煉,才能品嘗得到。
佛陀說,吃苦了苦,苦盡甘來。
有一座即將落成的佛寺想要雕刻一尊本師釋迦牟尼佛像,於是,僧眾找來了兩塊非常有靈性的大石頭。這兩塊石頭的質地都差不多,但其中有一塊略為好一點,所以雕刻師就拿這塊較好的石頭先刻。
在雕刻過程中,這塊石頭常常抱怨道:“痛死我了,你快住手吧!我不想讓你刻了。”雕刻師好言相勸:“你再忍一下,再過兩個星期就好了,你能忍得下來,就將成為萬人膜拜的釋迦牟尼佛像。”它聽了後說:“好吧,我再忍兩天。”結果在這兩天中,它還是拼命地喊叫,喊得雕刻師的心都快碎了,最後只好說:“好吧,那你就先歇一會兒。”就把它放在了一旁,然後對另外一塊石頭說:“我現在要雕刻你了,你可不能喊痛。”這塊石頭說:“我絕對一聲都不吭,你大可放手來雕刻,來磨煉我。”雕刻師因為受第一塊石頭的影響,邊雕刻還會邊問它痛不痛,但這第二塊石頭由此至始都沒有過任何怨言。
兩個星期過去了,非常莊嚴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像終於雕出來了。因為雕得很莊嚴,所以令成千上萬的信徒前來膜拜。因為來膜拜的人太多了,踩得地上塵土飛揚,必須得想一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佛寺主持看到旁邊的第一塊大石頭,便讓大家把它打碎,然後鋪在了地上。就這樣,第二塊石頭成為了萬人膜拜的佛像,而第一塊石頭則成為了萬人踐踏的碎石。
忍受雕刻和磨煉的苦因,才有萬人膜拜的甜果;抱怨和逃避被雕琢的痛,最後只能接受被萬人踩踏的苦果。
人世間所有甜蜜的果實,皆要通過風吹雨打的考驗和苦難的磨煉,才能品嘗得到。
故此,佛陀開示眾生:先吃苦,後嘗甜。
正確面對負擔,所以可靠穩妥
在一座寺廟裏,住著一個老和尚和兩個一胖一瘦的小和尚。老和尚每天都叫兩個小和尚到附近的鎮上去化緣。
從寺廟到鎮裏有兩條路。一條是近路,要經過一片淺溪和一座獨木橋;一條是遠路,之所以遠,是因為要繞過一座山。胖和尚每次都走近路,總是穩重地過獨木橋,小心翼翼地蹚過小溪,然後到鎮上化緣。化了緣,他一刻也不逗留地沿著原路早早地回到廟裏。瘦和尚每次都走遠路,總是一路上遊山玩水,采花弄石;化緣的時候,也是這裏瞧瞧,那裏看看,回到寺廟的時候,太陽總是快要落山了。
老和尚漸漸老了,他決定在這兩個小和尚裏選出一個接班人。胖和尚很老實,做事總是中規中矩,穩妥可靠;瘦和尚雖然貪玩好動,但是很聰明,有時能獨辟蹊徑,事半功倍。老和尚反複思量,還是拿不定主意。
這一天,老和尚叫這兩個小和尚化了緣後各買一袋大米回來。胖和尚先化了緣,然後買了一袋大米就往回趕。但他並沒有像平常那樣走近路,而是選擇了遠路。因為背著一袋米,身體移動受限,他怕淌水和過橋的時候,腳下不穩,不如走遠路踏實。而瘦和尚背著一袋米卻選擇了走近路,因為他覺得負擔在身,走遠路將會更苦更累,不如走近路,雖然有危險,但是可以節省許多體力。結果,胖和尚雖然顯得很累,但卻穩穩當當地回到了寺廟,而瘦和尚卻在過橋的時候,一不小心,身體失去平衡,掉進了水裏,人雖然遊上了岸,但米卻被流水沖走了。最終,老和尚選擇了胖和尚來接管寺廟。
後來,寺廟所在的州縣發生了一次大幹旱,許多地方都出現了饑荒。由於沒有人進香,很多寺廟都沒能維持下去,而胖和尚管理的寺廟卻渡過了難關。
面對負擔和壓力時,人們往往會有兩種表現。有的人會因為負擔而腳踏實地,不慌不忙,一步一個腳印,最終獲得一個不錯的結果;有的人卻因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