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陀教你不生氣:佛陀的最佳EQ處方

佛陀教你不生氣:佛陀的最佳EQ處方

古法的深意

[日期:2011-04-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陀為人們揭示了消減痛苦的辦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豎立正見。正見指的是正確的見解和觀念。如果能夠建立正確的觀念,那么個人、社會和世界都會受益多多。

  缺乏正見對個人有害。但如果缺乏正見的人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那么受害的將會是舉國的百姓;如果缺乏正見的是一個執掌軍權的人,那么受害的將會是無數的平民。

  一個人的瑕疵,足以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在佛教看來,人的行為出現瑕疵並不可怕,因為還可以挽救;然而,如果是觀念出了問題,那么後患將難以預料,想解救是不容易的。

  什么才是正見呢?有人曾經觀察過一只野狼狗。那天,一只野狼狗從樹林裏跑出來,站了一會兒,又跑進了樹林裏的草叢中翻滾,接著它又跑出來。就這樣野狼狗不停地跑進跑出,站也不是,躺也不是,仿佛它一直被什么東西追趕著。這個人一直看著它痛苦的跑來跑去,後來才發現它身上長了疥癬。

  之後,這個人就對自己的學生說道:“你們可曾注意到那只野狼狗?無論是行走坐臥,無論在樹林還是在樹洞裏,它都覺得難受,都無法安定下來。它總覺得自己呆的不是地方,總覺得換個姿勢可能會好一些,但無論怎樣,它依然還是覺得痛苦。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問題並不是它自己的姿勢不對,也不是身處的環境有什么不好,而是因為它的身上長了疥癬啊!”

  其實我們很多人的境況都和這只野狼狗很相似,不是抱怨這,就是抱怨那,以為只要換一個環境,或者換一種狀態,我們的生活便會一帆風順似的。因為我們沒有訓練自己對自己感官的制約,所以一直在抱怨外在的痛苦。無論我們住在中國、美國或法國,都還是覺得有不滿足的地方。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內心仍然執著於錯誤的知見。只要這樣的情況不改變,我們就無論在哪裏都找不到快樂。

  得了疥癬的狼狗不可能感到輕松,它只有在自己的疥癬好了之後才會不再痛苦。人又如何不是這樣?只要心裏面還被錯誤的見識占據,就難以真正地了解自己,更談不上尋找快樂了。正見才是快樂的處方,擁有正見的人,幾乎不會把不快樂的狀態轉到身外的環境等因素上去。

  不過,擁有正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一個比較直白的比喻就是,蛆是不會覺得廁所髒的,“髒”對蛆而言是最好的環境。被錯誤知見左右的人,就好比住在糞堆裏,從來不會懷疑自己所在的環境是否是肮髒的,假如有人告訴我們這一點,我們還會不高興,我們甘願躲在自己髒兮兮的糞堆裏,“享受”只有自己才覺得好的異味和異物。心存妄見有很大的危害,但在還沒有見到危害之前,人們是不會察覺的,當然也就不會有去除心頭妄見的想法,這不利於我們的修行。

  正見給人一雙明亮的眼睛,使人能夠看清事物真實的一面。可以說,正見就是一個清涼的處所,是一個修煉內心的人應該到達的地方。沒有正見,或大或小的災難就要降臨了。

  那么人們應該到哪裏去尋找幫助我們走出災難的智慧呢?

  智慧自在人心。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你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個很普通的人,沒有太多的智慧和自性,你可不知道,你的心裏積聚著多大的能量啊。

  自性便是佛性。如果我們能去除自性之上的遮蔽,我們就能夠獲得正見,從而隨處都能獲得幸福。所以無論是學佛還是生活,都需要修煉,去除顛倒妄想,讓自性顯露鑽石般的光輝。

  “戒、定、慧”是學佛的三大原則。所謂“戒”,即生活的准繩、行為的宗旨,心中有戒,便會一心向善;“定”,即心之定力,因為有了戒,行為便不會發生偏頗,心就有了定力。身心相合,智慧應運而生,此謂“慧”。能將世上有情參透之人,便是有智慧的人。聰明不代表有智慧,聰明卻包含於智慧之中。“聰明”多用來表示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玩心眼耍花招也是聰明的一種表現。聰明人重得失,有智慧的人則無所謂“舍”和“得”。

  “舍得”與“得失”,兩個詞裏都有同樣的一個“得”字,但兩個詞卻詮釋出了完全不同的兩種境界。如果你是個明白人,你就會勇於“舍”,並且會因為“舍”而“得”無限快樂;不“舍”便會“失”,你會因為“不舍”而失去心境的安寧。

  若遇到困難只知逃避,是不會得到智慧的,只有曆經磨難,身心相合,才能修來大智慧。所以,要想修練自己,是需要准備勇氣的。還有,樂於付出即是福,善於解憂便是慧,所以,要修練自己,是要准備付出的。當你把智慧握在自己的手裏時,你會發現你的煩惱越來越少了。因為,智慧與煩惱的不同就好比是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手心能握萬物,但手背卻什么也抓不到。

  一個壞念頭,會為自己種下惡因;一個好的行為會讓自己得到善果。心若是田地,善便是種子,我們不僅要多灑播善的種子,還要勤加看管,以免因荒廢而生出惡的雜草。所以行善要堅持,否則就像燒一壺開水的時候,總是把火關掉,過一會兒又再燒,這樣要多長時間才能把一壺水燒開呢?簡直不可預測。

  行善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平常心,只有以一顆平常心去行善,才是真的善、純潔無私的善。

【書籍目錄】
第1頁:源自內心的新氣象 第2頁:快樂和不快樂
第3頁:身心一體 第4頁:不和憤怒兜圈子
第5頁:修行花園裏的好園丁 第6頁:反躬自省靜人心
第7頁:寧靜的內心 第8頁:心靈的秘密
第9頁:減少痛苦 第10頁:照鏡子法
第11頁:傾聽他人 第12頁:把憤怒當作一個孩子
第13頁:痛苦源自內心 第14頁:修養離不了善意的監督
第15頁:我們的錯誤 第16頁:謙虛和包容
第17頁:嚴格自律使人重獲新生 第18頁:古法的深意
第19頁:把心放回心窩裏 第20頁:心靜好磨刀
第21頁:一顆感激之心 第22頁:惜福
第23頁:守財讓我們變得疲憊 第24頁:苦非苦
第25頁:尊重他人 第26頁:持有不動心
第27頁:身處逆境須用開拓法 第28頁:淡然面對世間悲苦
第29頁:醒悟 第30頁:你在想什么呢
第31頁:提醒自己勇猛精進 第32頁:心殘所以事殘
第33頁:對待痛苦的態度 第34頁:愁苦源於心
第35頁:疼痛的自省 第36頁: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第37頁:照管內心的油燈 第38頁:遲來的慚愧
第39頁:結束自己對自己的束縛 第40頁:虛名阻礙了我們
第41頁:內外兼顧的修養 第42頁:認知自己的不完滿
第43頁:每一條生命都很可貴 第44頁:堅持做好人
第45頁:心中的大世界 第46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第47頁:溫暖的愛 第48頁:悲憫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第49頁:人到無求品自高 第50頁:德高望自重
第51頁:取法天地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4)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9-5 9:08:01
感謝,心情得到平靜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9-4 22:00:09
好喜歡喔!如果有書更好
第 2 楼
懺悔弟子 发表于 2013-6-18 0:30:24
南無阿彌陀佛! 感謝分享這麼棒的生活佛法書籍!! 弟子願信受奉行!!
第 1 楼
幸福 发表于 2013-4-26 20:54:11
歡喜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