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心念就是修行
佛陀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為了適應眾生根機而施教。優婆掬提以黑豆和白豆的增減,來試驗心中的善念或惡念的生起,作為修行的方針。
在佛典中有一段經文闡述:有一位叫掬提的生意人,為人老實,而且信仰佛法。他的兒子優婆掬提,很有善根且富有智慧。當優婆掬提年齡漸長,掬提居士就將自己開設的一家店交由兒子接管,他則專心修學佛法。
有一天,掬提居士對一位已證得羅漢果的比丘說:“尊者!我很期待兒子能進入佛門、修學佛法。”
比丘說:“很難得你有這分心,我會讓他有機會接近佛、法、僧。”
互相承諾後,比丘就到優婆掬提的店裏隨緣度化,應用智能解說佛陀的教法。優婆掬提聽聞佛法後深感歡喜,有如甘露灌頂般;他問比丘說:”我要如何才能進入佛門?如何真正修行呢?”
比丘說:“你要照顧好你的心。心念如果能達到善良、慈愛與平靜的境界,就是修行了。”
優婆掬提說:“這無形無影的心念,要如何照顧?又該如何證明哪一心念是好的?哪一心念是不好的?”
比丘回答說:“你可用黑豆和白豆,來試驗心中的善念或惡念。一天中若起善念,就放一粒白豆;如果生起一惡念,就放一粒黑豆。黑豆減少、白豆增加,表示善念升高了;白豆減少,就表示惡念、煩惱增加了。”
爾後,優婆掬提按照比丘的教法,把他的店當成道場,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有人來買東西,他就生起歡喜心、感恩心,殷勤服務客人。使客人感到愉快後,他就放一粒白豆。
有時遇到喜歡論斤計兩的客人,優婆掬提對客人起憎惡和不歡喜心時,他就放一粒黑豆。一天下來,黑豆的數量比白豆多,優婆掬提隨即提醒自己要加緊努力,照顧好自己的心。
過一段時間後,黑豆的數量仍比白豆多,優婆掬提就下定決心:“不要讓心念被境轉了!要對境不生心,以平常心、歡喜心來對待一切的事物。”優婆掬提精進的心,終於使黑豆的數量由多漸少,甚至完全消失。
心念是修行的關鍵,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就在於一念心。若能好好照顧自己的心,保持平常心,就會處在寧靜之境。照顧心念,保持平常心的方法,就是要培養大愛和善念。
佛陀的教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為了適應眾生根機而施教。優婆掬提以黑豆和白豆來警惕自己,作為修行的方針。我們要用何種方法使內心時時歡喜,沒有煩惱、障礙呢?端視自己是否能多用心,時時培養心中的善念,並好好照顧這分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