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慈用悲
要以同體大悲的心,視眾生的貧病,如自己的貧病一樣。為了讓眾生能夠幸福,所以施慈;不忍心眾生的苦難,所以用悲。即使遭受傷害,也要平心靜氣,這分寬宏大量,就是菩薩心。而“慈悲”二字更應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時時保護好自己的心。
修行不離心,懂得滿足就是最富有、最幸福的人生。
現代社會多元化,世界的距離也愈形縮短,許多人離鄉背井遠到他方做生意,若能安分守己,正直誠意地謀生,就是人生正確的途徑;但是有的人因一念貪心,蒙騙欺詐、作奸犯科,這都是在造惡業。
佛陀曾說過一則故事:很久以前有個臨海的小國,國中許多人都因海上探險尋寶而致富,其中有位長者也很富有,他卻覺得:財富就像鏡花水月般無常,汲汲營營有何用呢?尤其看到許多處在貧窮、病痛中的人,苦不堪言,他就發願,要將自己的財富與人分享——對貧者施糧食,病者施醫藥。
長者布施的名聲遠近馳名,人人尊重他,更有許多病患不辭路遙前來求取醫藥。漸漸地,長者將財富花用得差不多,於是他又和商隊一起到海中尋寶。
在回程中,天氣非常炎熱,路上又缺水,長者好不容易找到一口井,趕緊通知商隊,大家爭先恐後地搶水;長者看大家喝完水又提振精神,他才高興地放下包袱,前去取水喝。此時,商隊中有人看見長者的包袱裏有許多價值連城的珠寶,都是長者冒險在海中尋獲的,商隊的人一見珠寶就心生歹念,趁長者取水時,將他推入井裏。大家分了珠寶,就回國了。
國王看到商隊回來,卻不見長者歸來,懷疑商隊的人在半途陷害長者,但苦無證據,也無可奈何。
另一方面,掉入井中的長者很幸運,這口井並不深,跌下去沒有受傷,很快就脫困回家。國王看到長者回來,非常歡喜,只是看到他一身狼狽,心中更加疑惑,不斷地追問長者:“你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沒和商隊一起回來?”
長者不願拖累他人,只對國王說:“我這回什么寶物都沒得到,只因路途遙遠,才這么狼狽,是我自己沒有福氣。”
國王仍然不相信,決定嚴辦那群商隊。長者趕緊向國王求情:“國王!這些人只是一時的利欲熏心,而起了貪念,不值得國王動怒。還有很多家庭需要靠他們生活,請讓他們有機會能改過遷善。”他一再地懇求國王饒恕他們。
國王見長者這么仁慈,就對商隊的人說:“看看這位長者的仁、德、慈、愛,難道你們都不受感動嗎?”
大家都非常懺悔,向這位長者叩頭感恩:“所有的寶物都歸還您。您向來濟貧救病,財物在您的手中,可以救很多人;財物在我們手中,都是造惡業,我們也要跟隨您學習如何行道、自我懺悔、洗淨自心。”
這位長者護住“施慈用悲”的心,將一切眾生當成自己的家人,不斷地付出仁德大愛,即使遇難時心中都毫無埋怨,還是以憐憫心憫念一切眾生。
聽了這段故事,讓人知道,要以同體大悲的心,視眾生的貧病,如自己的貧病一樣。為了讓眾生能夠幸福,所以施慈;不忍心眾生的苦難,所以用悲。即使遭受傷害,也要平心靜氣,這分寬宏大量,就是菩薩心。而“慈悲”二字更應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時時保護好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