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及在大陸,我從棲霞山到進山時,在客堂,身為頭單知客的太滄法師,馬上出來見我,我那時還是個學生,就能如此受禮遇、重視,至今難忘!愈成熟的稻穗愈低頭,慈悲、柔和、親切實是身為主管的品格。為做事必須忍耐;為完成必須委屈。我甚少因“人”的因素而破壞圓滿,故常訓示徒眾要有“常住第一、自己第二”“大眾第一、自己第二”的觀念。
在日常中我悟出生活就像翹翹板,不是上便是下。為人處事在遇到困境、瓶頸時,要能如“水”——遇山水轉,遇石水轉,遇岸水轉,無論遇到誰,我轉!因此在人生旅程上,何妨委曲婉轉,流出自己獨特流域,流出我們自己理想的曲線。
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即將下山的太陽,紅透得如一個蛋黃非常好看,大自然非常奇妙,圓的太陽、圓的月亮、圓的地球……真理也是圓的,法輪也是圓的,有“圓”才能轉,能“圓”才好看,故人不能有棱角,要圓融、圓滿、圓轉,則無事不成!石之五訓
如何自在
有人問:“如何‘自在’?”
我答:“時自在——命自在
處自在——心自在
物自在——舍自在
周邊自在——業自在
大小自在——生自在
有無自在——心自在
動靜自在——信自在
深淺自在——願自在
無礙自在——法自在
不自在亦自在——智自在。 ”
“知人、育人、用人、留人”是身為領導者必具的識能;知人首重目標一致,育人則要懂得教導部屬,用人要公平合理,留人要使之有前途,在統理大眾上——
一、不能一開始就想要了解人的優點,必須等用人之後,優點才會自然呈現。
二、用人時,只須取其優點,不必過分去了解他的缺點。
三、不可只任用投其所好的人。
四、不要計較小過,只要重視對方的工作即可。
五、用之則無疑,務必給予充分權限。
六、在上位者,不可與在下者爭功。
七、人才者,必有乖癖,因為是器材,自然不能捨癖。
八、只要能善用人,必定可獲得適事、應時的人才。
而居於下位者,對處事之態度,莫過於“勿以七分的學德,博取十分的榮譽。應以十分的才幹,擔負七分的任務;要用十分的準備,教授三分的課程,雖受三分的恩惠,也報十分的德澤。”
話,可聽可不聽
有些人話多,卻都無益,我舉個例對大眾開示:
“有一次愛迪生對海倫凱勒說:'你聽不見聲音也有好處,至少比較容易集中心思,不受外界干擾,像這樣活在自己世界裡,不是很好嗎?'”
海倫凱勒說:“如果我是位像你這樣了不起的發明家,我希望能夠發明一種使聾子得到聽力的機器。”
愛迪生詫異表示:‘你這麼想?我可不做這種無聊事,反正人類說的話多半無關緊要,可聽可不聽。 ’
你們同意嗎? ”頓時無聲。
慈心學校
六祖惠能大師,當初之所以能到五祖弘忍處求法,是因一位善士安道誠先生,施銀十兩為其作安家費,才成就其學道,而成為一代祖師!俗云:“錢有兩戈,逼死多少英雄;窮只一穴,埋沒無數好漢!”有很多歐美先進國家,在教育方面的福利設想得非常周到,學生就學期間不僅每月可領到零用金,畢業後還有創業貸款,等事業安定或有基礎時,再酌量分期還給國家。我們期待國內在這一方面能迎頭趕上。讓我聯想到每當我到監獄布教,總感覺那是一個“養成壞人”的學校,在監獄裡凡事“不可!不可!”的壓迫教育,容易造成犯人憤世嫉俗的反叛性格,而學到更多犯罪技能。
我很有心想替政府設立“慈心學校”,把所有犯人在釋放前三個月,交給慈心學校施予感化教育、心理輔導,改變思想,可以打坐、可以運動、可以回家探親、可以交友、可以說話、可以閱讀書報,在充滿慈悲、溫暖、愛護與關懷的氣氛下,幫助犯人淨化思想、心理,教導做人處事的方法,培養謀生進德的技能。如何將“監獄生活”當作是閉關、磨煉、勵志的地方,來成就自己的修養,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猶太教法典裡說,天地間有十大強者——
鐵強,火可以熔化它
火強,水可以熄滅它
水強,雲可以蒸發它
雲強,風可以吹散它
風強,人可以抵擋它
人強,恐懼可使其消沉
恐懼強,睡眠可以克服它
睡眠強,死亡更強
可是“仁慈”卻不會因死亡而消逝
肯定自己
“肯定自己”是修行者的一大課題,世間上能改變人的東西太多了,金錢可以改變你、感情可以改變你、思想可以改變你、威力可以改變你……超越自己、超越對待, “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才是學佛者本色!
排斥別人意見時,千萬記著——你排斥的只是意見不是人。
蘇格拉底替自己建了一座小屋,就有人問道:“你名氣這麼大,這座小屋與你相配嗎?”
他說:“這小屋如能坐滿真正的朋友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