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生做事最大的困擾不是挫折,不是艱難,而是時間不夠用。眨眼,離開台灣又一個多月了,不禁憶起一首對聯——
綠水本無愁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人世間的事總是在已定、未定、待定的環境理想目標下循序不已。
我非常欣賞以退為進的人生觀,當一個人前面的世界遇到瓶頸時,大可不必沮喪洩氣,李密庵的《半半歌》道——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幽閒,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經廛。
在弘法座中,有人問道:“對毀謗的看法?”
我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毀謗是打不倒一個人的,除非自己本身不行、不健全、沒有實力,我面對毀謗的方法是不去辯白,對是非則默擯之。”
“民主的定義是什麼?”
我告之:“民主就是協商,有意見時應彼此溝通、懇談,沒有解決不了的事。在團體中共識很要緊,否則各行其道,不就把力量分散了嗎?身為主管的助理要扮演協調的角色,要架橋溝通,不要彼此用言語築牆防禦。
'光榮'是由多數人共同成就的,現代趨向集體創作,凡事只知團體沒有個人。 ”
有一學生問道:“有人說西來寺是民運人士的客棧,您對這問題的理念如何?”
我笑答:“不管任何種族、類別的人士,只要肯走到佛前來,我都感到有意義,我一生不喜歡給人留有遺憾,凡事給人歡喜,如果能讓每一個人都歡喜,我甚至可以委曲求全的。”
有位大德問:“主管如何對待部屬?”
“要把自己化解於團體中,就如佛云'我是眾生中一個',《願體集》上有句話——
人能以待死者之心待生人,則其取材也必寬。
人能以待初交之心待故舊,則其責備也必恕。 ”
徒弟問我:“為什麼大家有事都找您談,且心甘情願的為您所用?”
“孔子有句話說'能與人言而不與之言則失人,不能與之言而與之言則失言',我自信自己是個不'失人'又不'失言'的人。”
經常被徒眾問到的問題是:“佛光山為什麼有錢?”
“其實佛光山從開山以來,經濟方面是在日日難過日日過的情況下度過,從未停歇;在佛門有些人總認為貧窮才有道行,談'錢'就很粗俗。一個人除非不做事,要做事就離不開錢,金錢是學道資糧,是很現實的問題。如何將信眾們布施的善財、淨財、聖財,好好用在佛化事業上,才是值得關心的事。”
徒弟問:“在師父心中的能幹是何形象?”
“所謂能幹是隨和、謙虛、體貼、遷就、忍耐、不易怒、沒有氣勢,讓每個人皆大歡喜,要以收心、修心、用心、明心來面對每一天。”
信眾問:“如何面對‘氣’?”
“人心裡不舒服而介意,謂之'氣'。氣雖沒有形質,但在生活中卻跟我們相感應,如:氣色、氣味、氣息、氣量、氣概、氣數、氣節、氣質……
一個人——
怒則氣逆、喜則氣緩
非則氣消、恐則氣轉
寒則氣閉、暑則氣洩
驚則氣亂、勞則氣滅
思則氣結、怨則氣損
如何使自己心平氣和,就需般若智慧了。 ”
我一生行事都以事為主,非以人為主,依法不依人是我“公平”的基準。我從未嫌過一個徒弟,大家在我心目中都如天之驕子,招呼徒弟吃飯、喝水,順其情緒做事是常有的事,也希望身為主管的徒弟們,多少學一點我這份體諒心,對屬下多包容、多寬待、多照顧、多用心,不要老大、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