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金剛經靈異錄 張少齊居士著

金剛經靈異錄 張少齊居士著

怡然而逝

[日期:2010-08-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張少齊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怡然而逝

王龍溪先生是陽明先生致良知之學的衣缽弟子,他把良知之學與佛學,融會貫通,相互發明,為宋明理學家尊奉佛法的第一人。

他有位同學姓陳單名讓,做紹興的司理(管理公產的),奉皇帝的詔命變賣地方廢產「以實公儲」,因為龍溪先生的生活情況不太優裕,乃選擇沒有管理的寺廟,而田最好的,寫張贈書,送給龍溪先生,使他生活得好一點,而後可以安於學識的研求。

龍溪先生對於這位好友的幫助,非常感激,但有一問題,異常令他困擾,就是「無功受祿」,是否合情?拒絕又拂卻好友的美意。在受與拒之間,彷惶不決。

最後他招集了一般好友來商量這一問題。好友們一致的結論,認為「不求而得,受之無傷」。龍溪先生乃決意接受好友的贈與,不再猶豫。

可是,有料想不到的意外發生了。

龍溪先生的德配張安人,知道這件事了,她獨持異意,認為不可接受。

她對龍溪先生說:「你平生所講的是些什麼學問?難道竟忘了?怎能無原無故地接受人家的贈與呢?你這樣做,固然與你所學相違,恐怕也非後世子孫之福!」

龍溪先生聽到安人的一翻妙論後,不禁悚然。認為安人所見極是,馬上把那份贈與書還給好友陳司理,並婉言不能接受的理由,請他原諒。

龍溪在學術上雖然為當時的一般學者所尊,但與安人結褵以來,直到中年,尚無子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夫妻倆不勉憂心忡忡。

安人知道自己不能生產,乃替夫君娶一妾,不久連舉九子。有人謂安人說:「兒子雖多,究非自己所出,總是不太好啊!」安人說:「文王的正妃太似,總共有一百個兒子,難不成都是她生的嗎?不是個個尊她為母親,而孝順她嗎?祇要問教誨的當與否,那裏一定都要自己生呢?」

說這話的人被駁得啞口無言。

安人虔奉觀音大士,闢一室,日誦金剛經和普門品,數十年,寒暑無間。

她每逢出門,必跪向觀音大士祈禱,夢寐之間,常常得到靈應。

安人與龍溪先生閑居之間常常討論學問的得失。有一天安人問龍溪先生致良知之教,與佛說是同還是異?龍溪說:佛是覺義,良知就是始覺,致良知,就是開佛知見,沒有什麼同異!

安人又問:「心經上有大士「度一切苦厄」,有沒有這回事?」

龍溪先生說:「這事完全靠一個人的念力,一念覺了,就是見佛,這時一切苦厄自然頓消。這即所謂:『自性自度的道理』。」

安人又問:「因果和輪迴的道理怎麼樣?」

龍溪先生說:「這很簡單,一念善因,終成善果;一念惡因,終成惡果。止惡修善,不昧因果,是謂修行。一念萬年,無有生滅,即無輪迴。」

安人對龍溪先生精深的闡述,恍然有悟。

安人到七十歲的那一年,有一天,略示微疾,她知道她的生命已到盡頭,於是把家裏的事情略略交待以後,就怡然而逝了。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般若之宗旨與實踐
第3頁:脫險救傷 第4頁:至誠感光
第5頁:落水遇救 第6頁:死而復甦
第7頁:有願必成 第8頁:群鴉負土
第9頁:拯救難產 第10頁:母屍不臭
第11頁:鄰僧夢別 第12頁:比丘來迎
第13頁:欲求見佛 第14頁:冥王示警
第15頁:免罪放還 第16頁:怡然而逝
第17頁:光從口出 第18頁:眉放白光
第19頁:暝目坐脫 第20頁:諸病悉除
第21頁:示期往生 第22頁:別眾而逝
第23頁:異香拂然 第24頁:佛光照身
第25頁:全身不壞 第26頁:父母超生
第27頁:香發於體 第28頁:銀台接引
第29頁:不願受胎 第30頁:化人誦經
第31頁:正念而逝 第32頁:端坐而逝
第33頁:同名異實 第34頁:雛鴿獲度
第35頁:七日還蘇 第36頁:三刃俱折
第37頁:靈異重重 第38頁:颯然蘇起
第39頁:一室盡明 第40頁:天樂相迎
第41頁:七日而蘇 第42頁:謝經一卷
第43頁:右跏而逝 第44頁:不墮地獄
第45頁:救人於危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郭上誠 发表于 2014-5-1 12:36:07
讚嘆再讚嘆金剛般若波若蜜經
救度眾生,利益人天功德深廣
無量莊嚴不可思議!
亦萬分隨喜此大善法寶網站(七葉佛教書舍)
弘揚佛法殊勝功德!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