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筆者謹將本文的重點歸納如下,以供讀者的參考: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果的現象也是如此,必須依賴「智慧」與「經驗」的歸納才能領悟和確立,否則舉證再多也無補於事。
2、一個人只是「心好」,「不害人」並不夠,還應該進一步行善,才能有效的消解一個人的業障,才能減輕惡報,進而種下善因獲得善報。
3、行善不一定要有大財富、大學問或充分的閒暇,只要發心行善,多行無畏施,盡量利用機會幫助別人、服務大眾,以解除他人的痛苦,增進大家的幸福,隨時身體力行,實踐各種美德,便是一種功德無量的善行。
4、行善如運動,必須有恒心,長期行之必可獲得明顯的回報,因此不宜急功近利,操之過急,換言之,必須要有信心和耐心,將來才能收到豐碩的成果。
5、一個人要為善為惡全在一念之間,要成聖賢或自甘墮落也全然決乎一心,因此「禍福無門,由人自召」,一個人的命運的改造,主要還是操在自己的手中,因此平時應該培養「智慧」和「正見」,以及擇善固執的意志,才不會見異思遷,而誤入歧途。
6、要佈施行善最好能事先了解對象的實況,如此才能發揮「雪中送炭」的真正作用,也才能使寶貴的善款不致於浪費和誤用。此外,如果有人利用人們的善心來騙取別人的同情和財物,則將來這些善心人士一旦發覺上當受騙,便可能心存警惕或顧忌,不再熱心慷慨助人,結果往往會使一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得不到接濟,因此這類騙徒(以及假借慈善之名卻暗中遂其自私目的的偽善之徒)將來所受的惡報必然罪加一等,比一般更為嚴厲。
7、一個人如果愈注重觀察便愈了解因果現象的可怕,「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因此要求福避禍,就必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此將來才能最有「保障」。
8、穆罕默德說:「一個人真正的財富乃是他在人間的德行。」因此愈能奉獻社會,愈能替眾生造福者,事實上便愈「富有」,也愈「偉大」,所以具有真智慧的人不會自私,因為「唯其不私,所以能成大私。」奉獻最多的人,功德最大,將來享受福報最多的也是他自己。
9、大科學家牛頓說:「知識淺薄的人會遠離上帝,但知識大量增加後便會回到上帝的身邊。」美國著名的學者威廉‧詹姆士也曾說:「如果真有一個上帝,而我們不知道或不承認,則將來死後不知道要吃多大的虧。」同樣的,如果宇宙間真有賞善罰惡的因果現象,而自己不知道或堅持不承認,則將來有一天也很可能會後悔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