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現代因果實錄三 果卿及果宏著

現代因果實錄三 果卿及果宏著

親子宿緣

[日期:2012-08-1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果卿及果宏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親子宿緣

  現實生活中,面對諸多的不如意,我們不明事緣,往往不知所措,倍感艱辛與苦惱。佛在多部經典中,都闡述了宇宙的真理——因果律,這是真實而不虛的。種下去 的種子,因緣成熟必定是要開花結果的,不論善與惡。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受佛法化,依佛行持,攝心為戒,清淨自己的身、口、意,謹於言而慎於行,唸唸是善,人 世間就不會有這麼多的苦難。下面這則真實的因果故事,再次為我們敲響了「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的警鐘。

  在一位佛友家中,有一位面容愁苦、心力交瘁的中年婦女帶著祈盼的眼神問道:「果宏居士,我有件為難的事想請您指點一下?」我示意她:「請講。」於是她指了 一下身旁坐著的一位中年男子說:「這是我先生,我們婚後生了一個兒子,由於我們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孩子,我的母親也就是孩子的姥姥,責無旁貸地擔負起照顧 孩子的重任。所以兒子是由老人一手帶大的,和老人的感情無比深厚。因為姥姥格外疼愛這個孩子,處處事必躬親,不讓外孫作任何事情,都八、九歲的孩子了,仍 讓姥姥給他洗臉、洗頭、洗澡,甚至長到十歲了,吃飯還要姥姥喂,不喂就不吃飯。在孩子十三歲時,姥姥身體每況愈下,年事已高的老人,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 精力再伺候外孫了,就把孩子交給我們,讓我們自己帶。孩子十幾年的不良生活習慣,我們夫妻倆早就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雖然多次規勸祖孫二人,卻又無力改變 現狀,現在機會來了,我們下決心要改變這個孩子,讓他自立、自理。可是不曾想,煩惱的事兒卻接踵而至。早晨不幫他穿衣服,他就不起床,十三歲了,刷牙還得 我幫著刷,臉也得我幫著洗,不把飯菜端到眼前他就不吃飯,一直到背上書包上學、出了門,我們全程跟班兒似的伺候才算完事兒。都不好意思跟您說,現在這孩子 都十六歲了,洗臉、洗澡、甚至洗屁股還得我這個當媽的伺候,一切都沒有辦法改變。可是,他在學校裡各方面表現得和一般同學們都差不多,沒有什麼異常。我們 夫妻倆想到這孩子在家裡的種種表現,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肩不擔擔、手不提籃的『少爺』生活,將來怎麼立足於社會,怎麼生存?我和他爸爸每天都在為這 孩子流淚,我簡直就不想活了!求您救救我們吧!」

  面對這位痛不欲生形容憔悴的母親,我百感交集,在這嘔心瀝血的養育之情中,承受著多麼沉重的果報啊,我不禁感慨因果規律絲毫不差,這是一段讓人警覺的因果故事:

  在古時候,一個富貴的大家庭中有一位小少爺,他的母親將他視為掌上明珠,極盡能事地滿足他的一切要求。在少爺身邊除了保姆、侍女外,他的母親又吩咐一男 僕、一女僕也來伺候他,陪他玩耍。小少爺在生活中與兩位伺候他的僕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視他們倆為自己的親人。後來小少爺漸漸長大,對兩位僕人更是呵護有 加,百般縱容。可是,兩個僕人,卻依仗少爺的信任,胡作非為,時常盜賣少爺的物品乃至偷拿錢財,到外面吃喝玩樂,他們盜財盜物無可計數。他們倆不但不思改 悔,甚至狼狽為奸,謀劃劫財逃走,最終未能如願……韶光易逝,過去世就這樣匆匆而過。如是因,如是果。這一世,前世的兩位僕人就是他們夫妻倆,少爺成了他 們(兩位僕人)的兒子,他們之所以這麼辛苦照顧孩子,是因為他們欠債的果報。又有孩子前世母親來作他的姥姥,依舊溺愛這寶貝外孫,而夫妻倆面對前世的女主 人自然不敢放肆,言聽計從,何況她今世又成了他們的母親。因姥姥嬌慣外孫,他們開始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後來想管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前世種的因,今世得的 果,這就是夫妻倆應該承受的果報!面對這位泣不成聲的母親,我語重心長地說:「不能再恨自己的兒子了,更不可以抱怨生活,要心甘情願地去接受。現在明白了 因果,要深刻懺悔自己前生造下的罪孽,不能恪守本分,偷竊主人的財物,自以為佔了便宜,沒想到這一世成了還債人,真是苦不堪言。從今天開始,希望你們在佛 前虔誠懺悔前世的罪業,在持戒茹素的前提下,每天都要為前世那位少爺誦一部《地藏經》,用以增加他的福報和慧命。併力勸你們的母親——孩子的姥姥來勸說你 們的兒子:長大了,要自己照顧自己生活起居,如果再不能學會自理,將變成一個無用之人,會被社會所唾棄。如果姥姥能如此勸告外孫,你們兒子會聽姥姥的話 的,再加上你們的懺悔誦經,你們兒子會很快轉變過來,因為他不是不會做,而是因為業力的關係,不願去做。好了,『藥方』開給你們了,還要你們自己『抓藥、 煎服』,真能如此照做,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個真實的因果故事,讓我的心情格外的沉重。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家庭中的孩子,忤逆父母、吸毒、吃搖頭丸、上網吧夜不歸宿、早戀墮胎、未婚同居,除了教育 失誤,環境誘惑等因素外,有沒有因果在?我們做父母的該不該反思自己?所以,我們要發願生生世世守五戒、修十善,恪守為人的本分,不貪、不求、不自私、不 自利,要知道我們在六道中頭出頭沒,輪迴生死苦海,結親結怨,始終有你該還的情、該還的債,因為你永遠也走不出天地間因果這張縝密的網,只有按佛的教誨去 依教奉行,才有終得解脫的一天。

  提示:《慈悲梁皇寶懺》警示所有執著於家親眷屬的凡夫們:「又復六親。一切眷屬。皆是我等三世怨根。一切怨懟。皆從親起。若無有親。亦無有怨。若能離親。 即是離怨。……推此而言。三世怨懟。實非他人。皆是我等親緣眷屬。當知眷屬。即是怨聚。豈不人人慇勤悔過。宜各至心。五體投地。」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戒定具足開智慧,怨親等度證菩提。

  果卿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自序
第3頁:鬼神與天地人的關係 第4頁:觀音救難
第5頁:逢凶化吉 第6頁:化險為夷
第7頁:阿彌陀佛救了她全家 第8頁:佛法化解災難
第9頁:佛咒的力量 第10頁:絕處逢生
第11頁:誦經咒要專注 第12頁:學佛不能迷信
第13頁:神通不可貪求 第14頁:炒股障礙修行
第15頁:佛法改變了我 第16頁:善念與惡念
第17頁:學佛救癡人 第18頁:改造命運的方法
第19頁:當行無相佈施 第20頁:利人就是利己
第21頁:放生感應錄 第22頁:蛋不可食
第23頁:不吃一切眾生肉 第24頁:了業
第25頁:重罪輕報 第26頁:懺悔的力量
第27頁:惡病要至誠懺悔 第28頁:謗佛謗法一定要懺悔
第29頁:墮胎是重罪 第30頁:偉大的胎教
第31頁:學佛後的奇跡 第32頁:重生
第33頁:飛翔的翅膀 第34頁:前生今世
第35頁:危險的婚外情 第36頁:穿衣不可暴露
第37頁:可怕的同性戀 第38頁:惡疾宿緣
第39頁:孽緣 第40頁:警察與富翁
第41頁:討債子 第42頁:地主與僕人
第43頁:同業相感 第44頁:執著的母愛
第45頁:婆媳怨 第46頁:一報還一報
第47頁:慘死的鴿子 第48頁:超度亡者感應錄
第49頁:殊勝的淨土法門 第50頁:拜經救母
第51頁:求子經歷 第52頁:親子宿緣
第53頁:解脫之路 第54頁:大悲咒的妙用
第55頁:《大般涅槃經》語錄 第56頁:《大智度論》語錄
第57頁:後記 第58頁:鄭重聲明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8)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8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4-29 6:37:51
宣化上人是觀世音菩薩再來, 菩薩能知過去, 能看未來. 衪既然指示同性戀是可怕的, 吾輩自當深信遵從
第 7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9-27 13:42:38
歧視同性戀為違法行為
第 6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6-19 12:14:23
婚外情是否也是一種緣份?若發現彼此才是畢生最愛也認定是最後一個伴侶而結婚,而且對前夫/前妻和兒女盡回養育的責任,是否已不是邪淫? 現今,很多人因未了解清楚對方或不情願而去結婚,身在妻子/丈夫身邊但心想著該最愛的人,若跟該最愛的人一起後,一心一意對著他/她是否不是邪淫?可否跟那個最愛的人一起後才念經懺悔,念經回向給各自的前夫前妻?
第 5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6-19 11:28:55
若曾犯此過錯(衣著暴露),除了誠心懺悔和不再干犯外,請問怎樣做可消除罪孽呢?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12-2 23:55:10
回复 匿名 的评论
同志之所以受苦,更多時候並非來自其罪業,而是來自異性戀主流文化的社會壓力。
好像他們屈居弱勢而承受苦迫,是活該報應似的。這種濃厚宿命論氣息的「像似佛法」,廣泛流傳於佛教界,以紫奪朱。持此論者,不但無心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而且經常對受苦眾生「傷口抹鹽」,讓他們倍增二度傷害。
歧視、壓迫以惱害眾生,是惡業之一。同志未必會製造干犯眾生的惡業,反倒是對同志的歧視、壓迫與惱害,肯定就是惡業;社會中如果存在
這說法不對,像是手淫過度的人容易猝死,男同性戀至少容易痔瘡吧?女同性戀我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