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之過
不久前,我的一位移居某國的朋友,田女士夫婦回國探親。她憂心忡忡地對我講述了她弟弟田傑在美國患病的情況,希望此次回國我能帶她拜見妙法老和尚,請教病因。(田女士一家早在93年就皈依了佛陀,一向支持弘法事業。)
見到師父後,田女士詳細介紹了她弟弟的病情。
田傑到某國獲得了綠卡之後,與當地的一個華人女子結了婚。起初生活比較幸福。後來,不知何故,竟懷疑起與他要好的一個同事,使用電子手段遠距離傷害他,造成他頭痛,渾身難受。所以他就不敢再去上班,呆在家裡。可是他仍然感覺到同事在用電子儀器向自己進攻。他說如果不是以前練過氣功,有點功夫,早就被害死了。當別人問,同事為什麼要害他時,他說是嫉妒他的才能。而實際上他的電腦水平還是得益於那個人的幫助。
因為提心吊膽,寢食難安,他就把房間的牆上全都貼滿了錫紙,說是能阻擋電子干擾。並做了一個留有通氣孔的大鐵箱,睡覺時躺進去,還要蓋上蓋子。好不了幾天,仍然感覺抵擋不住電子干擾,於是就把金屬盆扣在頭上,躲在牆角或床下,隨時處在極度恐懼中,精神幾近崩潰。醫生說他患了妄想型精神病,給他開了藥,可他堅決不吃,說自己沒有病。
然而田女士心裡卻十分害怕弟弟的病再嚴重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因為她知道堂叔和三叔家的一個孩子,早些年就患上了同樣的妄想型精神病,堂叔早已自殺,三叔的孩子雖然活著,卻長年住在安定醫院,雖生猶死。現在同樣的病又落在自己弟弟身上,一定也不是打針吃藥就能解決的。她想求教妙法老和尚,這究竟是誰的過錯?為什麼父兄兩代,三口人都患了同樣的病。將來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妙法老和尚對田女士說:「你祖父那一輩兒人中,有一位喜歡以寫鬼怪恐怖小說為消遣的文人。他寫的小說讓人看了心驚肉跳,疑神疑鬼,夜不能寐。有的青少年,在看了這種小說後,內心留下恐怖的陰影。有的人害怕黑暗,不敢走夜路。有的人甚至在特殊的環境中,被某種現象、聲音驚嚇致病、致死。如是因,如是果,因為小說流傳人間,貽害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而最終禍害到自己的後代子孫。
「越是被人喜歡閱讀的小說,流傳越久。好的書籍,給人帶來知識、快樂,甚能催人上進,教導人孝親尊師,奉公守法。比如孔老夫子,貧寒一生,致力於仁義禮智信的教育,雖然當時並沒有被政權所接受,可是越往後越被重視,乃至歷朝歷代都尊孔子為聖人,炎黃子孫世世代代都受到儒家文化的滋養。孔家相傳至今已七十幾代,代代受人尊崇,這叫善有善報。反之,寫那些恐怖、色情、誨淫誨盜的小說、戲劇、電視、電影等,既禍害當今社會,又貽患後代。我們不妨回憶一下,媒體報導過的一些自殺、被殺、或出車禍意外的編劇、導演,甚至演員,他(她)們都有過哪些作品出現於世,又有哪些行為見諸報端,就能知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所以拿筆桿子的人一定要明因識果,不要只為撈取金錢,貪圖一時的快樂,給子孫留下無盡的後患。要知道:縱有千般快樂,無常終歸到來,一切帶將不去,遺害子孫後代。害人如害已嘛。請問田女士,你的祖輩是否有寫恐怖小說的人?」
「我家的背景比較複雜。我小的時候很少知道爺爺的情況,一是天各一方,二是政治原因。至於祖輩情況,知之更少,只是長大後偶爾聽母親講過一點兒。我知道我父親出身在書香門第的大家族,祖父和曾祖父都是清朝的學士,最初把『莎士比亞』還是哪一位大作家的小說翻譯成中文的,就是我本家的一位姑姑。至於是誰寫過恐怖小說我不知道,但是在那樣世代從文的家庭裡,這是極有可能的事。我深信您剛才講的道理,不然怎麼我家接連出了三個精神失常的人呢。我現在心裡很害怕,誰知道那些鬼怪、恐怖小說什麼時候才會在世上消失呢?這種可怕的病,豈不是要代代遺傳下去!請教師父有沒有辦法救救我弟弟,有沒有辦法終止這種遺傳?」
師父微笑著答道:「你不用害怕,既然說破此事,如果沒有解決的辦法豈不是又讓你們增添了一塊心病?剛才我講的是大的因果,具體到患有這種病的個人,他的前世一定也造過同樣的惡因,比如驚嚇別人致病致死,今生才投胎到這麼一個家庭,融入到這個家族大的因果報應裡面來。因為你遇到佛法而能相信,並且還能盡已所能護持佛教,所以為你的家人積累了福報,結下了佛緣。因此你弟弟是有希望康復的。你是不是還沒有吃全素?」
「是,師父。」
「那你回去後,能不能發心吃長齋?」
「沒問題,師父。」
「好,你可以在寺院舉行一個法會,超度所有因看過恐怖小說受到驚嚇、傷害的人,並代替你寫過這種小說的先人懺悔。然後,自己可以在家裡連續念十部《楞嚴經》回向法界眾生,以此功德,消除先人的罪業。今後家族內再不會有人患此病。另外,每天在佛前供一杯清水,讓你弟弟每天誠心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遍,念大悲咒三遍,然後飲用,你弟弟的的精神會逐漸好轉。現在仍存於世間的少量恐怖小說,在佛力的加持下,將因某種緣故而消失,病因斷除了,疾病也就徹底根治了。」
田女士恭恭敬敬記下了妙法老和尚指點的事項。
現在田女士已經回去了。她弟弟病情有沒有好轉,我還不清楚。因為我所遇到的故事裡,還沒有這方面的因果事例,所以我把它先寫出來,以利同修們參閱。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段文字,使大眾獲得啟迪。謹以此功德回向田傑先生,祝他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