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殿試卷用淡墨
險哉獲間遽相傾
難得王言詰厲聲
淡墨偏教關節合 師生兄弟跡同明
【正文】王 文簡公以銜,與其弟以○,為諸生時,有聲庠序間,為學使竇東皋先生所賞,一時稱為二王。鄉捷後,同應乙卯會試。竇為總裁,首題民之所好好之二句。竇為學使 時,按臨湖郡日詣學講書,至此節別有心解,至是適以之命題,通場惟二王解與己意合。及揭曉【出榜曰揭曉。】,以○得會元,以銜第二,下第者遂多浮議【不中 曰下第。浮議,謗言也。】。
【譯文】王 以銜,即文簡公,和他弟弟王以○作秀才時,在學界就出了名,受到學使竇東皋先生賞識,一時被稱為二王。兄弟二人在鄉試中雙雙獲捷,後又一同參加乙卯年的會 試。竇東皋先生為會試總裁,出的第一題就是「民之所好,好之」二句。竇東皋先生被派往菱湖郡任學使工作時,常去學館講書,講到「民之所好,好之」這一節 時,發揮了獨到見解。至會考時,就恰好用上這兩句作了命題。所有參考生的答卷中,只有二王的文章旨趣,與東皋先生心意相合。出榜揭曉時,王以○得會元(第 一名舉人),王以銜為第二,其他未錄取者在言詞上多有不平。
【正文】時 和相當國,以竇骨鯁不附己【鯁,音梗。(荀子)君有忠臣,謂之骨鯁。(按)骨鯁,剛直之謂。】,思有以中傷之【中傷之,猶言害之也。】。聞之大喜,遽以上 聞。純廟為所動,謫竇官【謫,音摘,猶降也。】,而逐以○回籍讀書。及廷對日,文簡公念師幹吏議【獲罪曰幹吏議,師指竇東皋先生言。】,弟被放逐,鬱鬱不 得志,僅以淡墨書卷,潦草終場,無復奢望。
【譯文】當 時正是和相國當政,因為竇東皋先生剛直,不去攀附巴結他,他就想找茬加以中傷。聽到會考的情況,大喜,立即上報皇上。皇上被他說動,降旨謫去竇的官職,把 王以○逐回本鄉讀書。到了廷對(殿試)那一天,文簡公想到自己的老師竇東皋獲罪皇上,弟弟又被取消舉人資格,遣返回鄉,心中十分鬱悶,只用淡墨書寫考卷, 潦潦草草地寫完就交了卷子,也不再抱什麼奢望。
【正文】適 和相有館師,亦於是年中進士,和囑之曰:「子殿試日以淡墨書卷,可得鼎元。」及得公卷,以為必館師也,竟置一甲。臚唱日,純廟見其書以淡墨為疑,和從旁力 贊曰:「此人以淡墨書卷,能莊雅若此,較濃墨者倍難,必積學士也。」純廟以為然,遂得首選。及唱名為王以銜,上顧和厲聲曰:「此亦竇光鼐所為耶【鼐,音 柰。】?」和噤不敢出一語【噤,音禁,口閉也。】。於是竇怨大白,而浮議亦頓息。甚矣!小人之所為,無往不福君子。小人亦枉自為小人哉!
【譯文】恰 巧和相國有一位館師,也是當年中的進士。和相國曾在廷對前囑附他說:「你在殿試的時候,用淡墨書寫卷子,可得鼎元。」閱卷時,拿到文簡公的卷子,以為一定 是館師的,就排在了一甲(第一名)。在臚唱日(皇上臨場,最後定榜),皇上見卷子是用淡墨書寫,心中有疑,和相國就從旁極力加以讚揚,說:「這人用淡墨書 寫,能寫得這樣端莊典雅,比用濃墨書寫更是難得了,一定是位飽學之士。」皇上也認為是這樣,就定為首選。到了唱名時,卻是王以銜。皇上瞪著和相國,嚴厲地 說:「這難道也是竇光鼐幹的嗎?」和相國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於是竇東皋先生的冤情才大白於人前,外面的各種議論也就平息了。真是的!小人的一作一為,件 件都成了君子的福運。小人也真是枉為小人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