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要求,要以「唯求心安」,作為人生的取向。做任何事都應心安無愧、磊落光明。我們做事,可以重效率,做人則決不可重功利。因為人生最可貴的並不是金錢與權力。我在禪學會裏常說,物質的滿足、地位的榮耀,決不是構成幸福的足夠條件,也不能填補心靈的空虛。這在二袓初見達摩時,就為我們留下了「求心安」的榜樣。二袓說:「我心不甯,乞師予安」「拿心來,我給你安」「找心找不到啊!」「那就給你安好了。」這一問一答之間,告訴了我們,人到無心、心自安。當你表面意識停止活動,一切妄想、謬執停止活動,本來真心抬頭的時候,心國自然河清海宴。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人必須付出才能獲得,耕耘才有收穫,如果你不善盡責任義務,不把那些令你心地不安的因素抽掉,而要來求心安,那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