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緣起性空為正見的基礎
安祥禪既然是佛法,那麼如何將它貫注在日常生活中,讓它在血肉的現實裏生根呢?第一步,就是以緣起性空為正見的基檚。因為思想決定方向,認識指導行為,如果沒有正見,那裏會有正確的行為?佛法講「空」是大家都知道的,天也空,地也空,越空越消極,越消極越煩惱,而煩惱的是一切都空,唯煩惱不空啊!可見「惡取空見」是錯誤的。佛法的「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肯定「空」具備了無限發展、創造的空間,以及向上、向前開展的無限可能。試想,如果沒有活動的空間,還能幹些什麼?這個茶杯若不空,一塊玻璃擺在這兒有什麼用?船若不空,一下水就沉了。喇叭不空能吹響嗎?所以說「空」是萬有之母體,也是萬有之妙用。為什麼會說空?因為萬有來自「緣起」,緣就是條件和導體。通俗一點說:宇宙的森羅萬象,無一不是條件的假合,沒有永恆不變的個別的自我。是條件相互依存,此有故彼有,當條件分離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了。這些顯示了大宇宙的生機與活力。
宇宙從浩瀚的星海到一個最小的原子,都是條件的組合,絕無單一存在的事物。試把原子的電子、中子、質子分開看看,它能個別存在嗎?它不就當體是空了嗎?既然條件一分離就成空,可見它原本的素材就是空。萬物以空為素材,空能創造一切,這便證明空是無限發展的餘地、無限創造的勢能,那裏會是「沒有」呢?所以我們對於「空」不僅用不著消極,反而應抱持著無限的希望才對。當我們瞭解一切都是條件的組合,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因此人與人之間更要團結、和諧、包容、諒解,珍惜這可貴的「緣」。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一種初動力,加上許多條件,組成功的事物,當體是空,因為它沒有原本如此、永恆如此的實質啊!原本沒有的,最後還是歸空。事事物物都是由空裏來,到空裏去的。必須先瞭解空義,才能正確認識佛法。空,是非常積極的,它不但對我們的人生是解脫之因,對我們研究學問也有莫大的啟導力。如果我們鼓足勇氣、勉強給它下個界說,「空」是什麼?「空」是宇宙萬有的原因──宇宙萬有莫不從空裏來,又回到空裏去,所以我們畫個圓來代表;各位早上起床是休息的終點,同時它也是工作和學習的起點,把點放大之後,它就是個圓,宇宙一切都可以作如是觀。「空」是什麼?「空」是萬有的共同原因;「緣」是什麼?「緣」是創造的唯一的手段。音樂家用幾個簡單的音符,譜出了不朽的樂章,美術家用簡單的線條、色調,勾繪出絢麗的畫面,建築家用力的結構,完成了宏偉的建築,科學家用三個中子打進鈾二三五,變成鈾二三八,產生了核子的連鎖分裂。這些都是條件,不同的條件創造出不同的型態與功能,產生了不同的結果。乃至於整個社會、國家……也都是條件的組合。
佛法講求因緣、動機、條件,同因未必同果,同因同緣才會同果。好比甲乙兩人同時想找塊地種菜,甲的地選在兩棟大樓之間,採光不好;乙的地選在郊外遠一點,採光良好,水土保持也不錯,到了收成的時候,甲收穫的是一批黃黃的、發育不良的蔬菜,乙則是一批健康、鮮綠的蔬菜。相對的,我們做人為什麼不快樂?也可以把不健全的因素找出來、揚棄掉,就會擺脫煩惱了。我們學禪、學佛,不可不認識緣生。不瞭解緣起法,就不可能瞭解真空,建立「正見」,發為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