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談第一點學佛應當知道,並且絕對要遵守的事。我們學佛最主要目的,是希望從佛法中獲得真實利益,想要從佛法中獲得真實利益,那麼行為就必須合乎佛法的標準。換句話說,佛法的基本精神,我們必須注意到,假如不注意,很難從佛法中獲得真實利益。
一、深信因果
有些學佛的人確實從佛法中獲得利益,有些人若說他不用功嘛,他又拿著念珠搖來擺去地,搖了十多年,結果與沒修的人差不了多少。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念念自私自利,他的行為沒有一念合乎佛法標準的。想一想,如此學佛又學到那裡去了呢?而造成此種結果的原因,都是由於他不怕因果的緣故。
因果有多重要?在此舉一事實,這是近代的事——
大陸有一紅教喇嘛,很有修持,很多人都不遠千里萬里來供養他。他住在山上,雨天時住在大樹下,下雪則住小樹下,他的周圍幾公里以內住滿了跟他修學的喇嘛,每一個喇嘛找一棵樹、一個山巖,或一個洞修持。經常有來自各地朝拜他的信徒,帶不少供品來供養他。這個喇嘛的神通有多大?等這些供養的錢、食物夠分配了,他曉得每個跟他修學的喇嘛有什麼需要,他只要往空中一灑,就可以自動地分給每個喇嘛所需要的。
在他修持的山下有個乞弓,這個乞丐每天從早到晚,都要每個村莊挨家逐戶地乞討,若不乞討就沒得吃。他看到喇嘛如此廣受供養就眼紅,心想:「你看那個喇嘛!一天到晚坐那兒,四時不拈香,什麼事也不做,人家把錢、供品各種好食物都送給他,還說:『求您老人家太慈大悲接受。』接受了還要跟他磕頭說:『喇嘛!多謝您的慈悲,受我微薄的供養。』而我呀!還要跟人家磕頭,求爺爺告奶奶,希望人家給我一口飯吃。」他愈想就愈不平,愈想就愈難過。於是有一天,他就上山去找喇嘛評評理。
他對喇嘛說:「喇嘛!喇嘛!您一天到晚坐在這兒,什麼事也不做,好吃懶做,人家都來供養您,請您老人家接受,供養您後,還要跟您磕頭;而我每天從早到晚,由這村乞到那村,要跟人家磕頭,人家才給我一口飯吃,我們倆的際遇怎麼差這麼遠呢?」
喇嘛聽了以後:「你說怎麼辦呢?孩子!」乞丐想想也沒話答,就說:「我有什麼辦法呢?那是個人的業報,您看!我好苦啊!假如您能把一天的供養給我,我這一生的生活就沒問題了。」
喇嘛說:「可以!可以!」乞丐一聽,精神就來了:「真的嗎?」喇嘛說:「真的!你選擇一個日子好了。」乞丐想想:「今天已過大半天,而後天又太遠,乾脆明天吧!」喇嘛:「可以!可以!你今天就住這兒,不要下山了。」
於是乞丐晚上就坐在喇咻旁邊,等到明天一到,好收供養。因為大喇嘛非常有修持,所以平常送供品的人,從早到晚絡繹不絕。乞丐想到這麼多人送各種供品來,心裡很高興:「明天這些供養都是我的了,我有這麼多供養,以後就不必再乞討,我的生活會好了。」他跟喇嘛約定,第二天過了半夜以後,供品就是他的。等呀等!等呀等!從早等到中午,沒見一個人來供養,再等到太陽快西落時,也沒見有人來供養。他愈想愈感奇怪,愈想愈難過,想來想去,不禁悲從中來,嚎淘大哭,哭泣不止。喇嘛很悲憫他:「孩子!不要哭了,山下送供養已經到了。我們等一等,他子時以前一定會到。」
他就一勁地等到深夜,看到有一個人扛著一張大牛皮來,到了大喇嘛面前,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並呈上牛皮,說:「喇嘛呀!我是個可憐人,沒什麼東西供養您老人家。我是個牛皮販子,挑了一張最好的牛皮來供養您,求您老人家慈悲接受。」
大喇嘛就跟乞丐講:「孩子!收下吧!」乞丐一看,實在是太痛苦了,就嚎啕大哭。喇嘛也不管他,等他哭完了,就說:「哭夠了嗎?孩子!你有什麼好哭的呢?你是個最會做生意的人,一本萬利,還不滿足啊!幹嘛還哭呢?」
他這一講,喇嘛周圍的人及牛皮販子、乞丐都感到奇怪。於是喇嘛就繼續講:「你聽著,凡世間的事,都是有因有果的。你前生是個栽縫,這個牛皮販子前生也是個乞丐,他曾經向你乞討一個頂針(婦女刺繡時,手指戴一銅環,以便雅穿布,藏人則用牛皮製頂針)。想想,一個頂針所需的牛皮不過一點點面積,他跟你討一個頂針,你給予他一個,你以那一小塊牛皮換來這麼大一張牛皮,還不滿足,還不夠嗎?你是個最會做生意的人,真可以說是一本萬利啊!孩子!收下吧!」
由這個故事可以知道,一粥一飯都有前因,都是以往種下的因,才有現在的果。
我們學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趨吉避凶,要想趨吉避凶,離苦得安樂,就必須深信因果。譬如想獲得快樂,就必須先種下快樂的因,將來才能成快事的果;想離苦得安樂,就必須先離苦因,才能離開痛苦,獲得安樂。因此我們往往發願—「唯願一切有情具樂及樂因,離苦及苦因。」因為若不從因地著手,則永遠沒有好的收穫。假如你根本不去耕耘,如何能有豐收的機會呢?我們在生死苦海中亦如此,若要解脫,則須勤修持,勇猛精進,假如不勇猛精進,只想投機取巧、自私自利、慳吝鬼一個,拔一毛都心疼,還能有福報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要深信因果。
我再跟各位舉一件真實的事情——
有一地方官,到他管區的一個廟裡去進香,廟裡的師父們都列隊在門外迎候。當他到大殿禮佛時,看見殿中有一和尚沒有去接他,他當下就火了,叫人把他拉下去,打了三十個板子。等他進香完畢,回到家裡一想:「我去進香禮佛是求福,人家沒接我,我為什麼打人家三十個板子呢?」愈想愈不對,愈想愈後悔,為了補償這件錯誤,乾脆建個精舍,供養他三年。
這個被打的和尚,因為曾經吃過苦頭,死活都不敢去。老和尚說:「你不要怕,你去!他這一次一定會認真好好供養你三年。」他仍然不敢去。老和尚就跟他說:「從前有一個和尚,肚子餓了,剛剛找到一塊餅,準備療飢,一隻狗跟在他後面討食,他火了,就踢了狗一腳。說:『我剛剛找到一塊餅,還沒有吃,你就跑來討。』這狗負痛嚎叫而去,這和尚當時深感後悔,他想:『我餓了要吃,牠不也是餓了,才討食嗎?我幹嘛要踢牠一腳。』於是他就把狗喊回來,分半塊餅給牠吃。你就是分半塊餅給狗吃的和尚,打你三十板的官員,就是那隻被你踢一腳的狗。」因此流傳在叢林中有兩句話說:「一腳三十板,半餅供三年。」由此可知因果是多麼可怕。
我們現在所遭受的苦樂果,都是以往所造的善惡因,要想獲得幸福快樂,就必須種下幸福快樂的因;要有豐收,就必須勤於耕耘。因此第一點就是希望各位深信因果,不深信因果就不能從佛法中獲得利益。有些人,一天到晚雖拿著念珠搖來擺去,但自私自利,你要他跟別人迴向一下,他都不肯,他覺得「我辛苦念佛的功德,怎麼可以迴向給別人呢?」另外還有些人,見了利,跑得比誰都快;有了苦,飛得比誰都快。舉例子來講,他到道場去,說到享受,他要求得比誰都高,要他出勞力,又逃得比誰都快,如此他能得到利益嗎?
接著再跟各位報告一個真實事情——
從前有一個人要到衡山掛單,山很高,廟在山頂上,通常廟裏為接待來往的僧人,而在山下成立一個山莊,他晚上就歇在這個山莊,準備第二天上山去掛單。山莊的莊主有通力,告訴這位掛單的僧人不要去。「為什麼呢?」他說:「你跟這個廟沒有緣!」僧人說:「十方叢林十方僧,還有什麼緣不緣的呢!」他不相信。莊主說:「你若是不相信就試一試,你跟這個廟只有一粥之緣。」這個僧人不相信,第二天一早就上山,趕到山上時,剛好已過午,廟已過過堂,中午他就沒得飯吃,晚上要持午,也是沒得吃。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吃了一頓早餐。
講到這裡,我先把廟裡狀況跟各位解說,大叢林對所有來掛單的人,都先安頓在接待室,接待室在叢林裡有個名字,稱為「雲水堂」,亦即所有在此的客人,皆如行雲流水般的不固定,住在此,一方面讓廟方視察你是否為修行人,再決定願不願接納你掛單;同時你也看看廟裡的環境是否適合你自己。如果你不滿意不願住下去,可以起單再到別處去行腳;假如廟方覺得你不適合不願意接納你,不讓你掛單,你在此住幾天後,就要遷單自行離去。
這個僧人第一天也是住在雲水堂,他不是吃了一餐早飯嗎?等到快打板吃中飯時,雲水堂有僧人打架,一打架,他也在旁邊看熱鬧。廟裡那能允許打架?廟方一看,你們這些都不是好東西!都不是修行人,都全部滾。好啦!他一離開廟門,廟裡剛好打板,中午過堂吃飯了。結果他只吃了一餐早飯。於是他又下山住進山莊,向莊主請教,他說:「莊主呀!您老人家說的真是不錯,我在廟裡只吃了一粥。」就把這些經過告訴莊主,並請問莊主:「這是什麼原因,使我感此結果?」莊主說:「你前生也是住在這廟裡的清眾,廟裡普請(亦即大眾出坡做事),而你偷懶,只搬了兩塊磚就不肯做,你以搬兩塊磚的因緣,所以只有這一粥之緣。」此僧也只有嘆口氣認了。但既至此山,他也不願再走了,因為衡山是個大山,山明水秀,於是他就在山上搭了一個茅篷,自己在茅篷修持。
不久這個大廟的住持出缺;從前大廟的住持出缺,都是由地方上的紳士和地方官共同推薦一個高僧來主持。因為住持出缺,所以地方官就到廟裡來看看,準備再找一個適合人選主持寺廟。當他經過茅篷時,正遇見僧人在那兒修行,一看這個人在苦修,修得也不錯,就問他:「前面有大叢林你不去住,卻住在茅篷,這有多苦呢?」僧人就將自己的經歷一五一十地告訴地方官。地方官不相信:「那有這種事情,我不信。我看你修持得不錯,這廟裡的住持剛好又出缺,乾脆我送你去當住持好了。」
於是他就回去安排安排,吹吹打打的把僧人從茅篷請到山莊,準備第二天再上山去接任住持。結果僧人也忘記所以了,他告訴莊主:「莊主,您不是說我只有一粥之緣嗎?您看!明天我就要去接任住持了。」莊主嘆了一口氣說:「你這次不但接不了住持,連廟門都進不了。」他一聽,火了:「莊主你聽著,明天我接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懸牌遷你的單。」莊主說:「好嘛!希望如此!」他一聽更火了:「你記住!你好可惡!我非懸牌,遷你的單不可!」莊主就不再理他了。第二天早晨,僧人從山莊上山,剛剛看到廟門,就心臟病突發,倒地死亡。
廟裡特將此因果事實立一個碑。關於此事有兩種記載,一是日本文獻所載,在南嶽衡山;一是虛雲老和尚傳記中,老和尚所講,在盧山歸宗寺;雖兩者地點不同,但卻是兩種文獻都有記載的事實,因此其可靠性非常高。
由以上所報告的幾件事實,各位可以了解因果和心地的重要,因此各位想脫離生死苦海,就必須守護身、口、意,深信因果,所謂:「如是因,如是果。」這是佛法與其他宗教不同之處。一般宗教講:「信我者,得渡!」但佛法講「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千萬不要等閒視之。現在一般最容易錯因果的地方,就是好耍嘴皮,好耍小聰明,也好擅改祖師們的規矩。各位在此福山寺點經,經常接觸藏經。你們看看高僧傳、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指月錄、續指月錄等,上面皆記載很多關於強作聰明、擅解祖師意,乃至於作詩詞、歌頌祖師,頌錯了,都有因果,遭受果報。或對祖師的訓示不滿,從前有個人對祖師答覆他的問題不同意,生輕慢心,結果吐血。這種例子非常多,因此希望各位不要耍小聰明,深信因果,尊重聖言量。
二、嚴守戒律
學佛人應遵守自己該守的戒律,假如是在家修持的人,就必須遵守在家人的戒律,如不遵守戒律,那根本修不成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戒律亦如安全規則,好比你在交通繁華的地方行走,而不遵守交通規則,就會出事,因此你一定要遵守安全規則;在人生修學的過程中,如果不遵守戒律,不但得不到利益,而且一定要墮。我們修持的目的在超脫生死大海,既然想要跨越生死大海,卻又不遵守航行規則,這樣豈不是會被水淹死嗎?因此戒律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在家人最低限度要守五戒,即是戒殺、盜、淫、妄、酒;若再嚴格的說,連十重禁戒也要守。同時再跟各位強調一下,絕對不會因自己沒有受戒,犯了戒就不墮的。舉例來說,你雖不是美國人,在美國犯了罪,他們一樣制裁你;也不能說你不懂法律,犯了法,法律就不制裁你,法律一樣會制裁你的;更不能說你無心犯法就不受制裁,即使無心,也要得到應受的制裁。我們要想脫離生死苦海,就必須遵守脫離苦海的安全規則—也就是遵守戒律。假如不遵守戒律而要修持成就,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不但談不上成就,而且是必墮無疑。什麼原因呢?
戒律實在是精進鎧,為什麼說是精進鎧呢?假如我們想要勇猛精進,脫離生死苦海,戒律就像鎧甲一樣,能防護你不受外來的傷害。不僅僅注意外表的行為,身、口、意都應嚴格遵守,因為舉心動念都有應得的果報,假如不稍加注意,往往會認為自己沒有犯過。在法律上,如果你只是意識犯了罪,法律是不制裁你的,因為法律不曉得你心裡起了什麼惡念;譬如我準備搶銀行,只是心想,而並未採取行動,這樣是不會受法律制裁的。但因果律就不是這樣了,因果律如何說呢?凡舉心動念,都將產生善惡果。亦即心中每一個念頭都是一個種子,等這個種子遇緣熟了,一定得受果報。因此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地護持自己的身、口、意,使自己的身、口、意都能合乎安全規定。
各位要知道,違反了戒律,是一定要墮的。這在古今中外人士的例子非常多,以往我也曾跟各位介紹過,今天暫時不談。現在我再歸納以上所說的幾點:
(一)想要修持,脫離生死苦海,就必須遵守自己應當守的戒律。
(二)絕對不能說自己沒受戒,犯了戒就不負因果。
例如比丘、比丘尼戒,雖然我們在家人沒受,但如果犯了,仍然有因果。或許你會問「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破戒?」你只要儘可能守護自己的身、口、意,依照戒律去做,雖不中,亦不遠了。所以我們要守護自己的心、意、識,無論如何,要隨時隨地使自己心中不起一切惡念;假如起了惡念,不隨它發展下去,虔誠地懺悔,不再管它,把心繁於一個念頭,那麼惡念就會逐漸逐漸消失了。什麼原因呢?這就如同交朋友,生朋友我天天跟他來往,熟朋友則逐漸疏遠斷盡;以往我們的習慣積非成是的太多太多了,現在只要不斷地更改錯誤的觀念和行為,就能逐漸地使我們的行為趨向正軌,使惡念逐漸地減少,善念逐漸地增長,日久天長,生熟就互易了,我們也自然地可以獲得善果。
要獲得人天身,就必須遵守五戒十善;要修持,就必須嚴格地控制自己的身、口、意,完全要合乎佛所說的一切標準,儘可能就自己所知道的去做,假如不知道,也不必強不知以為知,為什麼原因呢?我們是凡夫;舉例子來說,有很多比丘戒,在家人是不能夠知道的。為什麼?因為你若知道了,會說:「你看!他是比丘,他在破戒!」心中就有輕慢心,你有了這個念頭就有因果,所以佛教要我們在家人,不能知道出家人戒律的原因,完全是為了避免我們造惡業。因此第二點希望各位,無論如何要儘可能地守護自己的身、口、意,遵守戒律。
三、一門深入
現代人學佛最大的通病,就是不肯一門深入,今天聽張三講這個修持好,他就修這個;明天聽李四講學某某很靈,他又學某某。結果搞來搞去,今天學這個,明天又學那個,學了一大堆,一樣也沒學成;跟我一樣,學了幾十年,如今還要受罪。原因在於我沒好好修持,沒有一門深入,若一門深入,絕對可以轉業(唯除定業外)。我常常講:「世人啊!木匠能生活,裁縫能生活,泥水匠也能生活,行行出狀元。」但絕對沒有人早上做木匠覺得不賺錢,下午又改行做水泥匠;明天又覺得水泥匠太苦,沒有裁縫來得舒服,又改行做裁縫。這樣如何能生活呢?只有一門深入才能生活。任何成就皆是一門深入所換得的,不管世間法或出世間法,絕對沒有今天學這個,明天又學那個,而可以獲得成就的。因此希望各位要一門深入,不管世間、出世間法都會有成就,必然不落空。
佛法實在是浩如煙海,窮畢生之力也沒有辦法學得完,莊子不是說:「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如何能以有限的生命窮無窮盡的知識呢?世出世間法都是如此,若不一門深入,結果東弄弄西弄弄,修兩天密宗,又修兩天禪,再念兩天佛,以後聽人說那部經好又去誦,聽說那部經很有感應又去念那部經。現在這些人都是不怕因果的,在那邊亂蓋,他說的不見得靈,就算他靈,你也不見得靈,因為各人的因緣不同。世間法有句話說:「同行無同利。」他說他修的法、念的經多好,那是他好,但他也不見得好;就算他好,你也不見得好。本來佛說的法多是因病予藥,實在是平等平等,沒有高下,只要是了義教,依之都能了生脫死。最要緊的是要一門深入。據我修學佛法多年的經驗,這是千真萬確的。凡是佛、菩薩所說的了義教,只要一門深入,好好修持,絕對絕對可以了。那要看你用功程度。你要勇猛精進,如理如法虔敬修持,很快就會了,像我一樣,就很難成就。因為我修一修,我懈怠了,我不勇猛精進,又不一門深入,今天修這個,明天修那個,修到頭髮白了,馬上就要墮,一無所成。
人生短暫,光陰迅速。舉例講,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百元,看到糖好就買十元的糖,接著又買十元的餅,看到鞋子好再買一雙,如此不斷浪費就不能生活,沒有生活費了。假如好好集中起來使用,刻刻苦苦地用這一百元做小本生意,那麼這一百元可以運用得很好,說不定還可以致富。每一個人只有一百年的光陰,如果東弄弄西弄弄,很快就消失了。各位可以講:「還有明天,今天這一天沒有關係。」各位要曉得,天文學上的數字也是以一為基礎的。我常講:「大富有的富豪,當初不見得比我們富足,只是他善於運用金錢與支配金錢;成功的人物一天也只有二十四小時,我們也是二十四小時,他絕不比我們多半分鐘,為什麼他能成功?在於他善於支配時間,運用時間。」
你要想時間不浪費,就要一門深入,不要把自己搞得太忙太雜,若太忙太雜,根本沒有時間修持。
尊者密勒日巴說:「多學廣聞無利益,汝應一意專心修,修持精粹心要法。」為什麼要修持精粹心要法呢?因為這個臨死管用,臨死不會後悔。你修的法與念的咒很靈,一旦臨死用不上,豈不是會後悔嗎?「汝應一意專心修,簡行少事做莊嚴。」行為愈簡單愈好,事情越少越好,否則事情一複雜,根本沒有時間修;縱然有一點時間想修持,在精疲力竭之餘,念上幾聲佛也難以得力。換句話說,必須善於運用、支配自己的時間,要簡行、少事、一門深入,好好認真修持,才能在佛法中獲得真實利益。
四、放下
要想修學佛法,必須要能放下,若放不下,連入門都不可能,不管念佛也好,修禪定也好,都難得到真實利益,譬如一方面念佛,一方面還想其他事,如此念佛不專精能上路嗎?各位我們念佛為什麼念不好?就是不專精。「若人散亂修,佛說無利益。」當你辦公的時候,集中全力辦公,因為我要從此獲得資生的資糧,若不認真的做也有因果。下班以後,時間是我的,把辦公室的事放開,一概不想。換句話說,當修持的時候,要高度集中精力,認真的修持;念佛時認真的念佛。
還有,一般人縱然沒有任何壓力,為什麼仍然修持不下?因為他的惡業力起現行,不是想東就是想西,不是想南就是想北,天上飛的、地下跑的,南轅北轍,一聯想就想個沒完,放不下。又如何修得成呢?只要半點改不下,連入門都不可能。那麼應當怎麼辦?過去的事情已經消失,不要再回頭想它,未來的事還沒到,不要做白日夢,最要緊的,牢牢把握住現在,只有現在才是最真實的。
從前有個人買了一口鍋,用繩穿好,掛在棍上背著,走路時搖來搖去,把繩子搖斷了,鍋子掉到地上打碎了,他連看都不看,頭也不回地走了。人家問他:「你鍋子打破了,怎麼連看都不看呢?」他說:「已經打破的鍋,我看它有什麼用呢?」
已經過去的事,千萬不要再回憶,想來想去也是一番空;還沒到的事情不要幻想,做白日夢幹嘛?!最要緊的是牢牢把握住現在,只有現在才是最真實的。現在好好耕耘,未來必有好收穫;現在造惡業,未來絕對受苦果。要修持,必須放捨的乾乾淨淨,一切都不想,高度集中心力好好修持。
要放下也實在不容易,因為我們生活習慣太濁,對世間法的貪戀太深,對自己的孩子、親人眷屬,乃至周圍環境都非常貪戀。各位曉得,這些都是不永久的,都是無常的,終會消失,只有引我們墮的呀!有一首偈說得很好:「三有眾生諸受用,常被三苦火逼燒;如屠引誘趣殺處,應斷貪等修菩提。」所謂的「三有」,就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所有眾生一切的受用皆如是,常為貪、瞋、癡所逼燒,好像屠夫牽著你出去,你以為要牽你出去吃草,還高高興興地搖頭擺尾,結果他牽你至屠場宰你的頭;不要因世間法春風得意,春風得意的結果就如屠夫牽你的頭,要把你殺了,死亡已經近了。
就如我來此之前,在我住處座上做早課,那天正好是星期天,我正在想「我應當勤苦修持,以求解脫。」而住我對面的一對夫妻,他們很會享受,每逢假期就把孩子送走,夫妻倆換上輕便裝,帶著水壺及需要的食物,以輕快的腳步開著汽車去郊遊。我就想「咦!這對夫妻蠻會享受、很幸福,安排得很好。」但接著我就想「這真是如屠引誘趣殺處!」不錯,他們是能在短暫的人生中,享受世間法所謂的溫暖快樂生活,光陰就逐漸空過了!福報也逐漸享盡了,享盡的結果又如何呢?接著我又想到常常照顧我生活的兩位居士生活狀況,想到他們一天到晚忙得很可憐,我就想起一首偈「舉世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修。」
各位如果真想在佛法中獲得真實利益,就要認真地好好修持。或許你會說:「我忙!有這事還有那事!」世間的事是永遠忙不完的,你會永遠永遠沒有時間修持,沒有時間修持怎麼辦?只有等屠夫宰你了。
要想好好修持:
第一、要深信因果。
第二、必須遵守戒律。
第三、必須一門深入。
第四、必須放下一切,專心修持,如此才有成就的希望。
各位:「珊瑚枝枝撐著月」無一真實,無一可戀。我們由於業力的關係,覺得世上的一切都是實有的,實際都是唯心所現。舉例來說,糖事實上是甜的,大家都會承認,可是當你生病的時候,怎麼會覺得糖是苦的呢?如此講,你會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明明山是山,水是水,地是地,怎麼不真實呢?」
我再舉一例,房子是真實的,對不對?我們隔著房子絕對看不到東西,我們絕對不能停留在虛空中,這是事實。可是我再說一種現象,表演特技中的催眠術,能叫少女步步登空,也能平躺在空中而不掉下來。這是什麼原因呢?他告訴被催眠的人說:「妳看看那四樓上的錶幾點鐘?看看我房間內都是些什麼人?」她能看得很清楚,我們就看不到,為什麼她能看到呢?因為被催眠的人,一定要對催眠者有百分之百、萬分之萬的信心;同時催眠者對他自己的催眠術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在這兩種先決條件配合下才能產生效力。他告訴被催眠的少女:「妳前面是個樓梯,上去吧!」這少女深信不疑就步步登空,再說:「躺下吧!妳後面是張柔軟舒適的沙發床。」她深信不疑就能夠躺在空中。本來一無所有,她認為這是實有。由此可以證明「一切唯心造」,山河大地也是唯心所現。
再跟各位舉一例,「影塵回憶錄」這本書,是倓虛老和尚的弟子們,為敬仰老和尚之德行,講他一生經歷的書。影塵回憶錄有一段記載——
有一個老居士在青島湛山寺閉關,聽到大眾在大殿念佛,他就跑到大殿念佛,等他念完了下殿回關房,回去一看,關門鎖著,他進不去了。
各位想一想,他怎麼能自己跑出去而進不去呢?他出去的時候專心念佛不分別執著,他忘記了他在閉關。回去時為什麼進不去?看到門鎖著,有分別心所以進不去。換句誥說:「一切境界唯心所現。」我們何必執著假的事情。放不下是由於把虛假的東西看做真實,才產生這種後果。
一般人放不下,是因為對世間的七情六欲、物質享受,貪戀得太深太深,所以放不下。譬如菸癮很大的人,如果沒菸抽時就想得要死,睡不著覺,到處找,那怕是地上一根剩餘的菸頭,他都會撿起來,吸一兩口都覺得好舒服,為什麼覺得舒服?那是他的業力。你若不相信就抽抽看,你抽了會想吐。因此希望各位,千萬不要執著、浪費光陰,放下吧!好好的修持吧!迷途不知返,結果如何呢?「秋風凋碧樹」,秋風不是很舒服嗎?可是碧綠、碧綠的樹,逐漸逐漸地就被和暢的秋風凋零了。對世間法貪戀不捨,耽於世間法,結果就如秋風凋碧樹一樣可怕,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那首偈:「如屠引誘趣殺處」那怎麼辦呢?放下吧!斷除貪、瞋、癡,好好修持以求解脫。
覺床菩薩偈——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視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 ※
問:為什麼所種的因很小,卻能招感大果報呢?
答:是!為什麼原因呢?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早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他的弟子也曾經問佛:「為什麼小小的因會產生這麼大的果呢?」釋迦牟尼佛回答他說:「這個種子本來很小,假如掉在地下,生根發芽,長成了一棵樹,這棵樹又結很多種子,連綿不斷。」所以這因果很可怕,你聽明白了沒?
問:是否因為那個小因匯集了其他許多惡因,致令產生那個惡果?
答:原因很多,總之一句話,這一粒種子掉了地,它必須有很多助緣才能生長,再加其他的助緣,它就長成了一棵樹,這一棵樹又結種子,連綿不斷就無限量。我舉一個例子,本來我和你有了一點誤會,這誤會本是很小很小的,可是這意見老悶在心裡,就愈想愈難過,心想你怎麼這麼難相處呢?天天想,就愈擴愈大了,這怨也就愈結愈深,仇恨就愈結愈大,結果冤冤相報,無了期。雖然是很小的一個惡因,卻可以產生很大的惡果,很可怕!「縱經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縱然經過一百劫、一千劫(劫是佛教計算時間的單位),很長很長的時間,以往所造的善惡業都不會亡失,因緣會遇時,都還要受果報。
在這裡再介紹一個梁武帝因果報應的故事——
梁武帝有一次正在大殿上和誌公和尚下圍棋,這時恰巧有一個和尚到大殿來參見。他正在下圍棋,拿著棋子「叭!」用力往棋盤上一放,說:「殺!殺!殺!」君無戲言,侍衛就把這個和尚推出去殺了。梁武帝喊殺是殺被圍住的棋子,卻被侍衛誤會把和尚推出去斬了。
梁武帝當時也不曉得,隔了很久,心想怎麼很久沒有見到這個和尚朋友呢?於是叫人把他找來;侍衛長跟他說:「不是叫陛下殺了嗎?」「那時候叫我殺了?」「有一天您跟誌公和尚在下棋,他剛進大殿,您說:『殺!殺!』陛下想想看。」「唉呀!我那時候喊殺是殺那棋子,你怎麼把和尚殺了呢?唉!木已成舟了,他臨死可有留下什麼遺囑嗎?」「有!他說待陛下詢問時要我呈給陛下。」梁武帝就把信打開,信上怎麼說呢?「縱經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梁武帝不解,問誌公和尚:「這是怎麼一回事?」誌公和尚說:「陛下,你聽著!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小沙彌在花園鋤地,一鋤頭下去,把一隻蚯蚓斬斷成兩截。被陛下所斬的和尚,就是當時的小沙彌,陛下就是當時的蚯蚓。」以誤殺還誤殺!這果報是很可怕的。
西藏有個修行人,他冤家來殺他,殺不了他。他說:「你殺不了的!你一定要拿草來取我的頭才可以。」為什麼呢?因為現在要殺他的這個人,以前是一隻蟲,這修行人曾拿草把蟲頭取下來,所以這個人就不能拿刀殺他,要用草把他頭取下來。你看因果多麼可怕!希望各位小心謹慎守護自己的身、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