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禪超越宗教與哲學
禪是宗教嗎?它是宗教,它承自釋迦牟尼佛親傳,豈可不是宗教?但它同時卻又超越了宗教。它不是理智的宗教,理智是分別心的產物,佛法是離分別的;六祖壇經裏有六個很重要的字,你要能記住、思索、力行,那就夠了。那是六祖壇經的總綱──無念、無相、無住,如果你能做到這六個字,哪里還有什麼理智啊!佛法也不是感情的宗教,如說有,也只是無我的感情,就是無緣大慈──無條件的同情;同體大悲──感同身受的同感,而沒有自我的執著。所以禪超越了宗教。
那麼有人說:禪是中國最高級的哲學。哲學是什麼?所謂哲學,有死的哲學,也有活的哲學,會有這種哲學嗎?有!你想一想所有哲學宗派,都不外乎:
本體論──說宇宙是什麼?
宇宙論──宇宙的法則是什麼?
認識論──用什麼方法保證你認識的正確?
人生論──至人法天,人要如何順應大自然,確立自己的人生觀?
每一個宗派都是如此,千篇一律。
今天的哲學,包括二次大戰興起的存在主義在內,哲學派系超過一百家,難道真正有一百個真理嗎?我的答案非常肯定,誰都不是真理。它只是僵化了的,沒有生命的戲論,都是分別心的產物。什麼是活的哲學?活的哲學可以蘇格拉底的哲學作為範例,你看過蘇格拉底的本體論、宇宙論、認識論、人生論、歷史觀沒有?他的哲學是活的哲學,當時希臘哲學家們的共同問題都在探討宇宙是什麼?是心嗎?是物嗎?是一元?二元?多元?當大家都在追究宇宙是什麼的時候,蘇格拉底也有個問題,他的問題不是宇宙是什麼?而是「這些人何以有這些愚昧的問題?」所以蘇格拉底極偉大,西方人把他視同中國的孔子;他的偉大,在於他遠離一切假像的執著和認同,他的哲學是活的,法則是活的,而非僵化定型的。如果你想瞭解他的一些輪廓,也只能看看他與弟子柏拉圖的對話錄。禪之所以超越哲學,是因為禪反對概念遊戲的妄想、計執。
至於說到存在主義哲學,那根本不叫哲學,那叫瘋人狂想曲;不要過去,反對傳統,反價值觀,反的結果會變成原始人。當然也有它的長處,天下事都是相對的,它有自己的解脫觀,但卻妨礙了大眾。這是西方個人主義的昇華,只管自己,至於妨不妨礙誰,這都是小事情;法不孤起,無風不起浪,它當然有它的基因。
由此,各位可以知道,禪不離哲學,但遠超越哲學,哲學家沒有辦法摸到禪的任何一條思索、分析的線索。我們在討論哲學的時候,瞭解到哲學有活的哲學、死的哲學;相對的哲學,絕對的哲學。絕對的哲學,就是沒有一個能認知的我,和所認知的你,這是絕對;有一個認知的我,有一個所認知的真理,這是二元。所以禪宗說「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說得越精緻,距離真理越遠;說得再對,也只是比量。所謂比量就是相似,並不全等,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禪是超越哲學的。
(二)禪是心的原態、生命的共相與永恆相
禪究竟是什麼呢?幾年前臺南禪學會成立的時候,我曾說過:禪是心的原態,禪是生命的共相和永恆相。沒有經過六根六塵對境,吸收六塵污染以前原本的心態,就是佛經上講的本心。
禪是什麼?禪就是佛。
佛是什麼?佛就是如來。
如來是什麼?如來就是如其本來。
本來是什麼?把你的心態恢復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心態時,你會當下豁然,更無可疑。
我們瞭解這一點以後,我們可以肯定禪是真實的,是自覺的。如果我們這麼講,對不對?不對。你說「是」什麼,就一定有「非」什麼,禪是一法不立的;你講什麼生命的共相、心的原態,語忌十成,完全漏了底嘛!
實在說,縱使漏了底,也打不破你這漆桶。什麼叫心的原態?什麼叫生命的共相?說了等於沒說。所以今天再重複一次,禪是什麼?「禪是生命的永恆相」,永恆相就是無始無終,不生不滅、永恆的生命。
(三)禪的基本內涵是正見加正受
禪是什麼?它的基本內涵就是正見加正受。
什麼是正見?我們一般人的見解,往往離不開偏見。所謂偏見,就是由自我意識、主觀謬執所發出來的見解;而正見是真實、正確的見解。如果看到任何自以為真實的事物,都只是眼花。正見不會見到與真實相對的任何事物,只會見到宇宙唯一的真實──也就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甚麼是正受?有兩種解釋,一個是真實的受用。苦修了一輩子,沒有真實的受用,煩惱還在糾纏,邪念還經常萌生,冤結依然未解,那就是沒有真正的受用,豈不白修了嗎?耕耘有收穫,努力會成功,修學正法沒有得到真正的受用,豈不冤枉?禪是有真實受用的,沒有正受,就不是禪。正受的含意除了真實的受用,另外一個就是正確的感受。什麼是錯誤的感受?遇事認同,入眼皆真,是常識的感受,這也沒錯,但這並不等於正見,也不是正確的覺受;就禪者而言,只不過是由見取所派生的錯覺而已。
人們的一切想念,一切反應,離不開自我的官能,這便背離了真實。真正的正受,就如證道歌所說「常獨行,常獨步」的獨來獨往。大家不要誤會,以為獨行獨步是到曠野荒郊沒有人的地方散步,而是要你到西門町去獨步獨行,在人擠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過一條又一條大街,好像一個人獨來獨往,沒有受到任何干擾,才有少分相應。這證明你對外在的幻象已經不再認同了。為什麼說它是幻象?因為它不真實。
在這大宇宙中,沒有什麼真實的存在。我們人體是六十兆原子細胞堆積的,原子是物質最基本單位,你把電子、質子、中子分開,你就發現什麼都沒有。這證實了佛的偉大,緣起性空,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緣就是條件,一種最初的動力,加上必須的條件,就形成、創生了新的事物,當條件離開的時候,這個事物也就不存在了。
我們這座房子,是由鋼筋、水泥、石子、木料、人工等等條件構成的,一旦把這些條件抽掉,就沒有什麼叫做房子的東西了。連地球最後都會消失、氣化,所謂世界非堅,是不堅固的。
(四)禪的修持要領是無念、無相、無住
禪是什麼?就它的修持要領來講,就是六祖壇經講的無念、無相、無住。
無念,是心離好惡、取捨、憎愛,遠離一切來自前塵緣影的分別想念,而非捨棄正念、正思惟。
無相,並不是否定外在一切事相,而是讓心不被外在的事物牽引、薰染成為分別想念的素材,當下即相離相,不留痕跡。
無住,是不讓心停留在任何一個地方,產生執著;念起即覺,覺之即無,活潑無染。
無念、無相、無住,三位一體,在日常生活中以這種心態來面對一切,並持之以恆,則正見可立,正受也會加深。
(五)禪的基本精神是自尊自重
現在我們來講禪宗,也就是宗門禪的基本精神何在?禪的基本精神,不是成佛作祖,而是尊重自己。它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以完成生命的覺醒。不但是佛法這麼要求,連上帝也是這麼要求的。禪是超越宗教的,我們不必忌諱什麼。如果讀過舊約聖經,就會發現裏面很多地方都在提醒「你們要清醒!你們不要睡覺!」大家注意到這些警語沒有?那就是教你覺醒。因為人大都喜歡做白日夢,很少是清明在躬的,所以才會迷失。
一般人縱使沒有刻意在胡思亂想,也常常被不自覺、不自主的念頭所旋繞,那就是作夢。
人必須從這些迷惘中覺醒,清明在躬地主宰自己的心國,才不致迷失,才能正確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否則就遠離了正見;沒有正見,哪里會有正受?對於沒有正受的人而言,生活就形成對生命的一種懲罰、煎熬了,這種人就會活得無奈,有時甚至呼天無路。
禪是心靈救濟的慈悲法門,接受了禪,你的心靈就能得到解脫;發掘並確立了原本的真我,你就不會再有煩惱,也不可能萌生愚昧的見解。說你最後會贏得生命的永恆,也絕對不是黃葉止啼,而是絕對真實的。為什麼要發掘呢?因為我們的真正自我,也就是我們原本的心,已被六塵的罪垢所包圍、埋沒;如果你不把這層由見取六塵所累積的污垢去掉,你那原本的真心──摩訶般若,便不能出頭,便永遭埋沒,不能發露,就真的被活埋了。等你發掘出並確認你那個真實、原本的我,由珍惜護持而保任無失,就能成長茁壯,以至法的人格化的圓成;也就是大事了畢──圓滿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佛說無我,是說原本就沒有你這表層意識分別取相的假我,原本就沒有分別心,並非沒有本心──即生命「本來面目」的大我、真我。所以佛最後涅槃時,標示出「常、樂、我、淨」。
常──永恆。
樂──離煩惱。
我──自覺。
淨──離垢。
這是學佛、成佛的圓滿歸宿──生命的永恆。但是你一定先要把自己從業垢中開發出來,確立自己,肯定自己,淨化自己,提升自己,然後才能自我完成──法身的熔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