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動靜皆自在 聖嚴法師著

動靜皆自在 聖嚴法師著

禪修之道

[日期:2010-07-22]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禪修之道
  
  有很多人對禪修很有興趣,但是往往參加一、兩次以後就不再來了,很可能是過程讓他們太痛苦了,打坐的益處沒得到就苦不堪言,當然不敢繼續來參加了。曾經也有人問我,聽說禪修很辛苦,有沒有一個方法,不那麼辛苦又能很快得到好處呢?我回答他們,這就是不進大學就想畢業,簡直像做夢一樣。不過,如果大家覺得禪修最辛苦的是盤腿,那麼就不一定要盤腿,這樣大家應該有興趣來試試看吧!
  
  打坐不一定非要坐在蒲團上,只要用穩定的姿勢,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可以練習;不過,如果要打坐超過半小時以上,還是要坐在蒲團上,才能夠持久。
  
  一、禪修的四種利益
  
  以下介紹四種禪修的利益:(一)身體健康:身體的肌肉、神經能夠經常放鬆,對高血壓、心臟病有幫助,也能促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
  
  (二)心理平衡:頭腦清醒,精神不緊張,心情保持愉快,心理自然會平衡。有些人不懂得如何保持心理平衡,所以時常會憤怒、恐懼、興奮等等,透過禪修的練習,能使憤怒平息、恐懼消失、興奮緩和,使心情經常保持平靜而且愉快。(三)精神昇華:精神是指心理對世界的體驗和看法,超越平常生活中粗淺的感覺。譬如:我們看到一盆花,平時沒特別注意它,在緊張時甚至不感到它的存在;但是在心情安靜穩定的時候,看到一盆美麗的花,就像看到美好的世界一樣。當我們從物質層面進到精神層面時,這個世界會變得不同,看到有人哭、有人笑,不會只看到表面,而會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體驗哭與笑的人內心的感受,明白他的內心世界,因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防線、對立狀態就會從此消除了。(四)開發智慧:智慧有不同的層次,聰明、反應快、觀察力強,都不是真正的智慧。從禪修的立場來看,智慧是超越你和我、有和無、利和害的,以純粹超越的角度來判斷,這就是智慧,禪修便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有智慧的人欣賞世界、熱愛生命,發生任何事情,不管是好是壞,都不會有得意或痛苦的感受,能用超越於主觀的客觀角度來欣賞世界,便不會有煩惱;世間的人缺少由禪修而生的智慧,所以總是痛苦不已。
  
  二、持五戒
  
  禪修除了用放鬆身心的方法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須遵守一定的規範和準則,以保持其穩定性。那是「持五戒」,即消極的不做以下五類惡行:(一)不殺生:主要是指不可以有殺人的行為或動機。(二)不偷盜: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和不應該得到的東西,都不可以有偷竊、搶劫、佔便宜的心理或行為。(三)不邪淫:行為要正當,不做見不得人的事,不做違背風俗習慣和法律不允許的事情,甚至連念頭也不可以有。主要是兩性不得有不正當、不穩定、苟且越軌的行為。(四)不妄語:不用欺騙的語言、手段、方法,使人受損失而自己得利益,乃至連妄語的念頭也不要起。(五)不飲酒及不使用麻醉毒品:不使用酒精和毒品使自己的身體受損、精神錯亂,而至行為失控。
  
  三、修五施
  
  練習禪修的人要做到不以自我為中心,減少自私心,消除與人的對立心,常把別人當成自己一樣,最好的方法就是布施。在東方的哲學中,道家老子和佛教釋迦牟尼佛都主張施與,給人越多,自己擁有越多,成長越快;不捨得給人表示自己的安全感不夠,煩惱就越多。能夠布施的人內心必定是富足的,因為他能把自己的東西與人分享,代表他有支配權去安排他所擁有的東西,「修五施」能使禪修者達到捨己除執的目的,這五種布施是:(一)以金錢、物質來接濟他人。(二)以技術、時間來支援他人。(三)以語言、觀念來導正他人。(四)以隨喜的心意來幫助他人。(五)以佛法的智慧來接引他人。
  
  四、調五事
  
  禪修的人同時也需要「調五事」,即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五種基本工夫:(一)調飲食:飲食要適當,不宜過量或不足,營養要均衡。不吃太刺激的食物,例如濃茶、咖啡等,這會影響打坐的心情,酒當然更不可以喝。
  
  (二)調睡眠:我們一生下來就會睡覺,睡覺很容易,但要睡好覺也並非易事。能好好睡覺是一大福報,覺睡得好,心情好,健康也好;覺睡不好,精神欠佳,脾氣會暴躁,易與人爭吵,精神壓力大,久而久之身體也不會好,打坐自然得不到效果。睡眠要充足,但時間長並不一定好,若求睡眠品質良好,右脇臥的姿勢很重要,頭腦、身體都放鬆才能睡得安穩;在緊張的情緒下睡覺,一定胡亂做夢,不是真正的休息。睡覺前要放鬆情緒,頭腦中的事暫時放下,沒做完的事不要擔心,擔心也沒有用,還是安心睡覺,睡好了起來可能做得更好一些。(三)調身:調身可分動和靜兩方面,動的方面可以做柔軟運動,不要太劇烈;靜的方面可以用靜坐,姿勢要正確,身體任何部位都不要有壓力。靜坐也不一定非要坐,走路、站立、平躺均可,重點是一定要輕鬆、自然、安定;只要做到心不混亂,就是禪的基礎。(四)調息:呼吸很容易,但品質要好,要自然平穩的呼吸,不要控制呼吸,而是欣賞、享受呼吸,這就是調息。呼吸與身體的姿勢有關,如果身體是彎曲扭曲的,呼吸一定不順暢;神經和肌肉在緊張的狀態中,呼吸也一定不自然。所以隨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無論是坐、立、臥,都保持自然、舒暢;身體放鬆不是放逸偷懶,頭腦必須是非常清醒的。
  
  (五)調心:以上四種都與心情(心的情況)有關,心情安定與否和我們的飲食、睡眠、身體、呼吸都有密切的關聯,如果調整得很好,心情自然愉快平穩。之後便可以用真正禪修的方法,達到調心的目的,把虛妄心、污染心變成真心、清淨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先從調飲食、睡眠、身體和呼吸做起,再配合禪修的方法,如打坐、參話頭、默照、直觀等,達到清淨無染的境界。
  
  五、知五悟
  
  最後講到禪修者通常有五種發悟的層次,我稱為「知五悟」:(一)聰明境:由打坐而觸發文思靈感、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反應敏捷、思路通達、理解力、記憶力的改善增強。(二)光音境:在坐禪中,心境為無限深廣的光明所攝,或為無盡柔和蒼茫的音海所攝,自己被化入於光音之中。(三)神通境:由坐禪而產生心電與事物的感應,能聽、能看、能嗅、能知、能感受到平常情況下所不能產生的特異能力。(四)空靈境:感覺自己是一片無限,沒有我,沒有他,沒有任何執著,只有一片無限,心裡非常明朗。從真正禪的立場來看,以上四種境界都不是真正的開悟,只是個過程。(五)寂靜境:這才是真正最高的開悟境界,又叫作寂滅境,我們稱之為無心。到了這個層次的人,遇到任何狀況,心情都不會隨之而動,所以發生危險時不會害怕,遇到誘惑時不會動搖,因為已經沒有心了,怎麼還會有起伏呢?這對大家來說,很困難也很容易,如果懷疑它就很困難,如果相信它,勤練習便很容易了。
  
  六、問答討論
  
  問:請問在平常生活中要如何修行?
  
  答:任何時候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吃飯的時候專心地吃,走路的時候用心地走,看書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在看書,這就是修行。如果吃飯心不在焉,邊走路邊想心事,看書累了也不休息,越看越迷糊,而造成身體緊張或昏沈,這就不是修行了。
  
  問:禪宗主張不立文字,但是為什麼很多書籍都在介紹禪呢?
  
  答:所有禪宗的文獻,都是在告訴我們,不要依賴那些語言文字,只有靠自己努力修行才行,所以我今天晚上講了那麼多話,你們也都不要執著喔!(聽眾笑)問:
  
  有人說中午、半夜不可以打坐,是真的嗎?請問什麼時間最適合打坐?答:
  
  打坐最好是在睡眠充足、精神飽滿、身體狀況良好的時候。如果說或半夜不適合打坐,沒有其它原因,只是因為這些時間應該是在休息,精神不濟還勉強打坐,當然效果不彰,無益於健康了。但假使你平常時間都在休息,反而只有這些時段體力最好,當然可以打坐了。(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日,講於美國新澤西州羅特格斯大學,李青苑整理)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禪的修行與證悟
第3頁:禪學與正信之佛教 第4頁:禪與淨土的修行法門
第5頁:禪與精神健康 第6頁:禪與現代生活
第7頁:禪與心靈環保 第8頁:禪修與環保生活
第9頁:宗教.禪.佛法與邪魔 第10頁:無我與真我
第11頁:妄念不起.萬緣不拒 第12頁:妄念.雜念與正念
第13頁:明心見性 第14頁:談心
第15頁:平常心 第16頁:心如日輪在虛空
第17頁:零缺點 第18頁:從有到無.從無到有
第19頁:共修的力量與共修的功能 第20頁:平常人的禪
第21頁:禪修之道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