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結營前的綜合討論
各組心得
第一組報告:從此勿走冤枉路
我們這組的成員中,有曾是二十多年虔誠的基督徒,有某種因緣下,受師父感召學佛。有患失眠症的、煙癮的、脾氣暴躁的,也有已有二、三十年宗教經驗,四處尋訪明師的,更有人有氣動及神通等種種經驗的。可謂各路豪傑,齊聚一堂。
不論各人的背景如何,三天下來,大家一致的心得是對師父的風範及人格修養,至誠感佩。雖然是初學,大家對於佛法及禪修,卻都已有較深的體會。
甚至連果暉法師跟師父出家十年了,也表示這幾天從師父的某些開示中,得到新啟示,重新做不同方式的實踐後,有了另一番的體會。
有位師兄報告他曾經迂迴走過許多冤枉路,才到了這裡,讚歎我們其他人能一開始便跟隨師父學習,真有福報!
我們認為師父不只是位禪師,還是位人師,他的風範、他的道德修養,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受,所以他所傳授的佛法,才能有如此強大的說服力。
比如打坐用的數息法,如非師父這樣的高僧所教,大家可能對這麼簡單的方法不易信服,反而可能好高騖遠,走旁門左道,胡參瞎煉走入歧途,浪費時間,無助修行。
佛法浩瀚深遠,有些人從跟佛法有關的書籍中所吸收到的知識、常識、感覺佛法似乎跟很多日常的價值觀是不相容的,因而感到迷惑,而在修行的路上彷徨徘徊。這三天中,師父把佛教的積極性,與生活融合的觀念,透過簡單易懂的說法,灌輸給我們,當可解除在佛法外徘徊的師兄師姊們的疑惑了。
第二組報告:死而復甦救了人
基督教有一句話說,一粒種子擺在那裡還是一粒種子,一粒種子如果撒在土裡,則會發芽,生長成樹。在禪修營這三天中,有的人有一種死而復甦的感受。有些人來此之前,有人告訴他們,去禪修回來之後,頭上便會有光圈、光環,導致他們很緊張,覺得壓力很大。
歸納這幾天所學,大致是屬於思想、觀念方面的較多。但回去世之後似乎應該把這內在的,轉換成外在的行為,表達出來。因此有人說,臉應常帶微笑,說話要像師父一樣柔軟,對人應更親切些,凡事不要盡往不如意處想。
有位師兄對孩子的教育一向是不講道理的,他跟他的孩子都像是跆拳道的黑帶級,每次都是兩個人比賽,誰贏就聽誰的。他說這次回去之後,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看來師父又救了一個人,救了一個家庭了。
另一位師兄是說他經常在辦公室,遇到看不順眼的人和事,就破口大罵。聽了師父的開示後,明白確實凡事都應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應有包容心及關懷心,要懂得自我反省。
我們都瞭解這無限的包容與平等的關懷是涵蓋對一切的人、事與物,且要不斷的提醒自己,不斷的學習,似乎不光是面帶笑容、柔軟親切就算數了。
師父再三強調要把握現在,活在當下,「此刻」是最重要的。有人說他對部屬一向很親切,凡事尊重他們的意見,捨棄自己的成見,但他們反而認為他太民主了。現在學到師父所說的「活在當下」,今後「當下」必要的話,他會堅持自己的意見。
有位師兄說了一個「凡事盡量往好的方向想」的故事。他說有一個寺廟的大施主,每次到寺廟去都受到很好的禮遇,有一次去了之後,方丈一下叫徒弟切水果,一下倒茶水的來招待他,這個徒弟都很勤快的去做。
後來方丈有事外出,叫徒弟陪這位施主吃飯。這個施主心裡便不大受用,覺得自己這麼重要,方丈不陪倒叫徒弟陪。於是他問這個徒弟:「為什麼方丈要你切水果便去切水果?」這徒弟答:「很好啊!師父還沒叫我去種水果呢!」「為什麼叫你倒水果就倒水呢?」徒弟又答:「很好哪!還沒有叫我去燒水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事往好處想,心裡便會舒坦得多,日子也會好過些。
還有位師兄認為這幾天師父的開示,等於是送了我們一面鏡子,供我們隨時隨地檢查自己。
第三組報告:自己有福學修行
我們這組一致的感想是覺得自己很有福報,能參加此次禪修營。師父的德學、口才太好,不想相信他都難,所以不得不學到很多。此外,負責輔導的法師們、護持的義工們,誠懇無私的付出,實是我們最好的身教榜樣。
禪修真的像是攬照鏡子,非常有意思。有人在二年前在農禪寺學禪坐時,就有這種感覺。當自己完全沉靜下來,把雜念、妄念祛除後,做任何事都可以很專注。
師父舉例子說,野獸只有在肚子餓的時候才吃人,吃飽了即使人站在牠旁邊,只要人不惹牠,牠並不一定會傷人。而看看我們人類,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什麼東西都可以吃下肚去;為了私利,不惜嚴重污染破壞河川、土壤、海域和空氣。有人從事環保工作,曾親眼目睹一隻活生生的海龜,因喝了受污染的海水而當場斃死,很多時候人心比野獸還可怕。
我們這組有一致的願望,就是一定要把禪修營的所學所得,帶回去落實在生活、工作、人際關係以及各種的學習上,做到師父的「把佛法與生命結合」。
第四組報告:因病給藥好醫生
一進法鼓山就看到法鼓山的理念標語:「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這三天來,一直在思考這兩句話的意義,終於體會到我們得以參加此次禪修營,除了個人的福報外,師父要提升人的品質的原力才是主因,至於建設人間淨土,似乎今後我們的責任比師父還重。
在禪修營裡,師父融合佛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醫學,將我們的生活及生命等切身的問題提出,並以簡單易懂的方式,教我們如何自我反省、自我觀照,凡事往好處想,以及以平等心待人對事,各種困難問題,將會自然地迎刃而解。師父就像一位醫生,針對不同的病人開給了不同的藥方,很多師兄姊們表示,服了師父的方子,已經覺得自己的病症減輕很多了。
第五組報告:悲智兼顧利益人
此次參加禪修營的成員,大多數是負擔重任、身居要職、有高成就的企業老闆或高級主管。但經三天下來,我們都體悟到自己跟別人一樣,只有一介凡夫,沒有什麼地方比別人強。無形中,貢高我慢,自視自負的心減了不少。
我們真的不應由於自己比較有學問或有錢而自覺高人一等。比如說,清潔隊員或清潔工友,做的是清除垃圾、掃廁所等的雜事,我們不願做也不敢做,即使做了也沒他們做得好,就此事而言,我們便不如他們。這是一個分工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只有分職、分工的區別,沒有我高你低的分別,我想這就是師父所開示的:「以平等心來待人接物」的精神。
有人因長期工作繁忙、睡眠不足,脾氣暴躁易怒,部屬們經常對他敬而遠之,慢慢地,他自己也發現了那張生氣的臉,真是難看。於是就在他的辦公桌上,擺了一面鏡子,當要動怒時便照照鏡子,久而久之,情緒比較不會那麼容易波動了,甚至遇到狀況,反而能夠鎮定的安撫部屬;情境一改變,任務反而容易完成。因此,這幾天的禪修訓練,他對於「定」的體悟相當深刻,他確信自己往後更能夠不慌不忙,從從容容的去面對所遭遇的一切,用智慧去解決各種難題。
有人說,對於「回向」,可借用胡適先生的一句話「做人要預留利息有人間」來表達,鼓勵大家多做善事,雖然自己不一定能得到回饋,說不定我們正為自己的子孫種了福田。
中國人常是羞於把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如果能不吝於讚歎別人,必可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正如師父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從自己做起,去帶動整個社會的風氣。
有人提到他曾花很多錢去助人,結果反而傷了自己。這是沒有把慈悲和智慧配合起來運用的緣故,唯有運用了智慧,才不會落入濫慈悲;而在發揮智慧的同時,又必須有慈悲心做基礎來利益他人,這樣才是正確的佛法。這真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課題。
第六組報告:把智障兒當菩薩
我們這組有一位師兄是牙醫,以前他也很怕自己會生養到智障的子女。但自從他成為一個智障學校的義務校醫後,才發現智障的孩子,其實也有非常純真和乖巧的一面。師父前天開示要把智障兒當菩薩看待的自動還債觀念,他覺得他在他的工作中得到了印證。
另有位師兄因事業投資關係,經常前往大陸,發現正如師父所說,大陸的人更缺乏身儀、口儀和心儀,比台灣的人更沒有禮儀。他發心要把在法鼓山所學到的禪心、佛心帶到大陸去弘揚。
我們每個人都有太多的煩惱,斷煩惱便成了一項最重要的課題。如能做到不要太重視自我,不要太主觀,以空無的觀念去對應煩惱的現象,並把心胸打開,去無限的包容、做平等的關懷一切人,相信將如師父所說,我們會體驗到「煩惱就是智慧的泉源。」
第七組報告:往住坐臥皆是禪
我們這組的成員,來此之前,跟社會上大部分的人一樣,對佛教不瞭解,經這三天的學習,對佛教有了比較深刻和正確的認識,回去之後,將盡可能把正確的訊息,傳播給我們的社會。
經過三天的禪修熏陶,有些粗略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打坐在心理上有助於培養定力、專注目標和掌握自己。
(二)長期持久的打坐,可鍛煉出健康的體魄,來應付繁忙的工作和生活。
(三)在工作上應建立一明確的觀念,即是「有部屬才會有主管」。有了這樣的心態,就較懂得尊重人,對於和部屬相處及領導有很大的幫助。
(四)我們都知道行、住、坐、臥皆是禪,這三天中學到的經驗是,當快步經行時,不但要勤,且動得俐落;慢步經行時,不僅要慢,且慢如蝸牛。人生正是如此,順境來時如快步經行,痛快無比。逆境到時,卻彷如蝸牛爬行,漫漫長路無止盡。但無論順逆都不要忘了要如師父所說的:「腳踏實地,步步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