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聖嚴法師著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聖嚴法師著

佛教的基礎思想

[日期:2010-07-19]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教的基礎思想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諸位先生女士: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雖然諸位之中絕大多數是初次見面,但是佛教徒相信,人的生命從片段看,雖然是無常的,從本性看,卻是永恆的;過去,沒有起點,未來,也沒有終點。生和死的現象,不過像是每天早晨起身後穿上衣服,夜晚睡覺前脫下衣服,第二天醒來再穿衣服,夜晚再把衣服脫下一樣。每天的衣服顏色和形式可能不同,穿衣服的,卻是同一個人。生是從死的結束而來,死只是另一次生的開始。所以,站在佛教的立場看來,生未必可喜,死也未必可哀。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因此,通過了過去的無數生和死的過程來看,不論諸位是來自什麼國家、什麼民族、什麼社會背景和什麼宗教信仰,現在固然是朋友,過去也曾經是朋友,今天和諸位闊別的老友們重逢,心中有著無比的歡樂。今後,只要「因緣」具足,我們也將常常有相互見面的機會。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佛教所說的「因緣」,並沒有神秘可言,「因」是因素的意思,兩種以上的因素相互發生關係,便稱為「緣」。比如說,我們全紐約的佛教界,為了慶祝美國建國二百週年而舉行特別法會,松壇的主人希望我們假這個祭壇舉行佛教儀式,諸位應邀來作觀禮的嘉賓,以這幾個因素的相加,便促成了這次盛大的集會。此在佛教而言,叫作因緣成熟。也就是多種因素的配合,必會產生一種結果。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所以這個因緣的觀念,與佛教的另一個叫做「因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有了因素與因素之間的連絡和活動,必會產生活動之後的結果,佛教將這前因與後果的原理,透過過去的生與死和未來的生與死的界限,用來說明人生的貧與富、貴與賤、幸與不幸的差別,無非是由於各人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結果。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因此,如果你是一個佛教徒,你便會珍惜已經得到的幸運。同時,你在不幸的時候,除了勇敢地設法改善你的命運之外,你是不會埋怨誰的,因為那都是你自己在過去世中的善惡行為,產生的結果。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也許有人希望知道,佛教對於我們這世界的完成乃至將來的毀滅,抱怎樣的看法,告訴諸位,在佛教而言,叫做「因緣起」和「因緣滅」,由於因素的聚散和變動,便有各種現象的產生和消失,消失了又產生。人生是如此,家庭是如此,擴大來講,民族、國家、世界乃至整個宇宙,無不如此。由於生到這個世界來的眾多的生命,在過去的相同或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中,有過相同的或類似的行為,它的結果,便是這個世界的生起。因為生到這個世界來的生命換了又換,世界的本身也在變了又變,直到毀滅為止。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佛教站在因緣和因果的觀點上,說明了我們的世界,是由到世界上來的所有生命,共同促成的。當沒有生命須要再到這世界上來的時候,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當這個世界在太空中消失,據佛經中說,可以容受生命的世界,尚有無量無數。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諸位先生女士,佛陀成道後發現的第一句真理,便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是大乘佛教的精義所在。從佛教哲學的觀點上,解釋「佛性」的觀念,大別有三派不同的立場: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從現象分析,認識佛性,有以《成唯識論》為中心的唯識學派,此派以為人生宇宙的一切現象,全是眾生的行為積聚的業識所變現,業識的本性無所謂善惡,善惡是在於分別執著的煩惱心,如果轉煩惱而成智慧,便是佛性的顯現。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二)從本體,認識佛性,有以《究竟一乘實性論》為中心如來藏學派,此派以為,不論凡聖,眾生的本性是一律平等的,而且是永恆的、寂靜的,清淨的,不過,凡夫的本性,好像被埋沒在石頭中的金礦,聖者便以修行的方法,從虛妄染污的煩惱心的深處,將佛性發掘出來了而已。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三)從因緣論,認識佛性,有以《中觀論》為中心的中觀學派,此派主張,凡是因緣所成的,都是空的,此所謂空,是說世間的一切現象及觀念,固然沒有一樣是永恆不變的,即使出世間的清淨佛性,也不可用任何觀念去範圍它。唯有空,並且把空的觀念也空掉,方是真正的自在和無限。佛性有自在和無限的特性,故也並非離開世間而有出世間,世間和出世間的不同,在於有沒有從煩惱心中得到自在而達於無限。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所以,凡夫為解脫煩惱和生死的束縛而求成佛,成佛之後,為救度眾生,仍然在凡夫群中活動。這便是「非空非有」的中觀思想。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可惜限於時間,今天無法向諸位詳細介紹佛教的修行方法,相信因緣成熟的時候,諸位一定能有機會知道它,所以祝福諸位早日成佛。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多謝各位。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五日講於美國松壇)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第一篇 禪的體驗 之 不可思議的禪
第3頁:禪的源流 第4頁:禪的入門方法
第5頁:從印度禪到中國禪 第6頁:中國禪宗的禪
第7頁:禪的悟境與魔境 第8頁:明師難遇
第9頁:第二篇 調琴 之 捨 第10頁:調琴
第11頁:話頭.公案.機鋒.轉語 第12頁:佛.眾生.無明
第13頁:輪迴與涅盤 第14頁:無我的四相
第15頁:無得失心 第16頁:禪定.禪.神秘主義
第17頁:第三篇 禪 之 前言 第18頁:佛教的基礎思想
第19頁:坐禪的功能 第20頁:從小我到無我
第21頁:公案 第22頁:禪病
第23頁:拜師 第24頁:師徒之間
第25頁:第四篇 禪七開示錄 之 農禪寺第四十期禪七 第26頁:東初禪寺第五十七期禪七
第27頁:東初禪寺第五十八期禪七 第28頁:東初禪寺第五十九期禪七
第29頁:附錄 -- 禪修疑難解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