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的世界 聖嚴法師著

禪的世界 聖嚴法師著

積極的人生觀

[日期:2010-07-19]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積極的人生觀

  一、出世不是逃避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今天的世人,往旆誤以邀進的拚鬥為積極,因而為個人製造不安,也為我們共同生活的環境帶來困擾。許多人認為,人們信佛便是消積;許多佛教徒的言行,也給人家有消極的印象。因此常聽人說:佛教是出世的,是逃避現實的。其實,出世並不錯,逃避則未當。佛教的本質是積極的,至於消極的形象,純粹是由於社會環境及錯誤的認識所造成。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佛陀的明訓,會為欠產的環境帶來安寧;佛教的理念,能為我們的社會帶來祥和;佛法的實踐,必使我們的身心獲得平衡。信仰佛教的菩薩行者,定是最為積極的人。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二、人生觀的意義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何謂人生?人的生命、生活、生存即是人生;人的生命現象以及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於其它動物,故稱人生。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其它的動物,雖也有生命,卻沒有人類的倫理道德,也缺乏人類在彼此之間的責任感與義務心。人與人之間所遵守的軌則即是「道」;由於行道而獲之心得便是沒有產地民不能稱為合格的人生。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人的生活環境,除了共同的物質世界之外,也與其它的生物迥異,人類的生活環境中,有教育、文化、藝術、宗教、思想等的設施。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教育:包括家庭的、學校的、民族的、社會的。生而為人,一定能享受到教育的環境,即使是不會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的文盲,也不能說他是沒受過教育的,因為,他仍受到家庭教育、社會風尚、民族觀念、倫理思想的薰陶。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二)文化:是指我們的服裝、禮節、風俗習慣、語言、法律、科學等人類社會由野蠻到文明演進的成果,它是由人類智慧創造出來的財產。人是文化的動物,不可能離開文化而仍被稱為人類。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三)藝術:能夠知道如何將自然界的物質,改造成更為實用優美,更為賞心悅目,則歸功於人類俱來的藝術天性,即使是很小的幼童,尚未入學,卻執筆便會塗鴉,可見人的生命是沐浴在藝術的環境中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四)宗教:在生命的過程中,人們難免會面臨某些自己的力量所不能完成目的或無法瞭解的道理,咽而有了宗教的需求,相信除了我們人之外,尚有不可知的神鬼或靈界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甚至連唯物論者亦不例外。例如:毛澤東中不相信釋迦牟尼佛,也不相信上帝,卻相信他的思想、權力、謀略,並突出他的權威性,而利用這些來達成統治的目的,因他自己就是教主,故這亦是宗教的一型。因此,人類生活的環境中,應連衍生的宗教,不勝枚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五)思想:人在生命過程中,遇到了生活中的難題時,彼此互相情商,各抒見解,鄧是思想的基本型態,這也是人類之外其它動物所不可能有的特色。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因此,能得人身,生活在這教育、文化、藝術、宗教、思想的環境中,真是太幸運了!切莫因為不受重視,而以螻蟻自居,應該要好好地享受這豐富的人生環境,善予珍惜,善加利用。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然而,人究勞?生命的價值究竟何在?又何處是人生的歸宿呢?人在一帆風順、平步青雲、受人器重時,通常不太會考慮這些問題,當在孤單、失意或面臨許多困擾挫折時,則難免茫然。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以佛法的觀點而言,苦樂、貧富、貴賤、榮辱的心路歷程,即是人類生存的目的;止惡修善、自利利他的生活方式,便是生命的價值;除了選定目標,努力以赴,人生別無歸宿。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苦與樂、貧與富、貴與賤、勞與辱,都是相對的。苦過,不一定有樂;有樂,一定曾經苦過;樂過,可能即是苦來。貧富、貴賤、榮辱亦然。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有位在家弟子,太太是既漂亮又能幹。我讚道:「你真幸福,太太好漂亮,又很能幹。」他說:「師父,這叫苦盡甘來!我能追到這太太,花多少年工夫,好苦哦!」我說:「真正的苦,只怕還在後頭呢!」他說:「我知道,苦中作樂,苦樂無常。」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另有一位在家弟子,他的父親是大企業家,將整個企業交給了他。我問:「你真幸運,生而富貴,現在又繼承了產業,從來不知有窮的滋味,對不對?」他說:「師父,您錯了,我也是窮過來、苦過來的!」原來,他的父親,因為怕他長大之後,不知道窮的滋味而蕩盡家產,所以從小開始,就限制他用錢,訓練他自給自足,讀書時,照樣打工,而且把他送給人家管,不在自己的公司裡上班。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事實上,貧與富的本身,也沒有一定的標準,當今的大企業家們,往往是轎車、洋房、排場堂皇,但是也有一些空心大老倌,只是拿群眾的錢做生意。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人類生存在這世界上,不管所追求的是富、貴、榮、樂,必有其背後相反的經驗存在,而這些正負經驗的心路歷程本身,即是人類生存的目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至於生命的價值,則在於止惡修善、自利利他。予人方便,滿足他人需要者為善;僅對自己有利,而對他人不利者是惡。做任何事,若僅有利於已而無益於人,終將後悔,甚至遺憾終生。唯有能夠與人為善,才有永不褪色的安慰。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最近有一次,有位老先生來見我,他說:「這一生之中,最值得安慰的是,我有位學生當了某大企業的總經理,而且,在當了總經理之後,還來看過我一次,他說,因為我在教中學時,我對他還不錯。」那麼,如果自己的學生之中,有沒有人半來會當大企業的總經理呢?其實,不一定要當總經理,只要尚有幾個學生,還能飲水思源,不做壞事,還算能夠有益於社會,那你應該也覺得很安慰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所以,人生只要努力,就是目的,雖然辛苦,還是值得。人生何處是歸宿呢?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紐約市田東河(East River)及哈德遜河(Hudson River)東西環抱。不論像站在那條河的岸上,舀上一瓢水,你知道這瓢水,來自何處,又將歸往何方嗎?即或你清楚面前這條河,是源自何處,流向何方,可是,眼前的這瓢水,在其流程中,隨的因素極多,的確無法斷言其來自何處,將往何方,但卻必有其來去之所。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人,在這一生的時間中,也像面前的河水一樣,雖不知其何來何往,然必有其來處與歸宿。這世間,凡事凡物,一切現象之發生,皆有其原因,雖有很多現象不知其原因,並不表示沒有原因,既有原因,有許多事,雖似不合理,也即是道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佛法相信因果法則,因果的道理又是錯綜複雜、不可思議,所以,我們的未來,由於因緣的起滅、因緣的變化根本不得而知,除了選定自己願意信賴的目標,利已利人地努力以赴,實在別無歸宿。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三、何謂積極的人生觀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何謂積積?時時地生活於現在,既不將生命的時光,浪費在對於過的驕傲與悔恨,也不將寶貴的生命,消磨在對於未來的幻想與憂慮,即是積極。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許多的人,成功時很驕傲,失敗時很後悔,這都是我們努力前進的絆腳石。成功就是成功,當然有自己努力的因素在內,但還有賴於天時、地利、人和等社會因素,與自然因素的配合。遭遇失敗其情況亦同,往往不是以個人的力量可以決定的事。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有一位信徒,非常的能幹、聰明,而且積極進取,誠然是大企業家的資質,也著實替他服務過的幾家公司賺了很多的錢,因此,他常常心有不甘,終於出來得立創業。可是,每次總是動作不久就垮臺了。幾番起伏之後,認為命運弄人,而求教於我,看有什麼辦法。我說:「所謂命運,即是自己過去帶來的善根福德,不能強求,你別看你過去的那幾個老闆好像傻傻的、無能的樣子,但是他卻能用到你這樣的聰明人。你做老闆時,就用不到像你這樣的人,對不對?」他答:「是哦!」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可見,成功與失敗,是由許多因素配合而成,並不值得驕傲或悔恨。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這世間,有不少的人常做美夢,憧憬未來,一椿椿不斷的計劃,一件件不停的構想,最後皆因缺乏毅力、信心,不諳方法,而成海市蜃樓、空花泡影。同樣地,也有許多的人,因對自己、對未來缺少信心而杞人憂天,疑懼未來,徒僧困擾。不論是思前或想後,皆無非是不切實際的虛耗生命。現在,就是現在,應該趕快地努力於現在!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前天,有位青年到東初禪寺來見我,提起他目前找到了兩份工作,一份是全職,可是他並不挺滿意,另一份是他喜歡的,目前只是半職,將來可能變成全職。他正猶豫不決,怕失去了將來的機會。我則勸他騎驢找馬,而且好好地騎,以免落得在路上走,連驢也沒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這就是一個信佛的人的態度,凡事在檢討得失與確定目標之後,全心、全力、全生命地投入於每時、每分、每秒的現在,做你應該做的事。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至於如何的積極?首先應該唸唸想到利人就是利已,便會積極。許多的人只管自掃門前雪,以自己的利益為最重要,其實,那是最傻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佛經中有個寓言,說有一條蛇,蛇頭與蛇尾互爭前後,計較勤惰。蛇頭說:「我好辛苦啊!吃了東西,結果通通歸你享受,走起路來,在前面拖著你,你這尾巴,真是太麻煩惱了!」蛇尾道:「我最倒楣了,出門時,人家都看不到我,只看到你,沒有我在後邊死命地推著你走,你走得動嗎?說到吃的,你專門享受美食,倒楣的是我,髒的、臭的,全最我來處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們人的身體,不也一樣嗎?雖分五臟、六腑、四肢、五官,每一個部分,都有它自己獨立的功能存在,卻皆屬於同一個人,少掉一樣,就不健康了。一個家庭之中,雖有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姐妹,個個不同,但是,所謂家庭,就是由於有了這些人集合在一起生活,是共同的一個組織體,所以稱為家庭。現代的社會、國家,雖有各行各業、不同階層、不同組織體系的團體,可是都是生活在同一個環境、同一個國度裡,彼此無法分割。勿使城門失火,池魚遭殃;必須唇齒相依,守望相助。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例如:最近美國西岸的洛杉磯黑人暴動,東岸的紐約,便訊速地受到感染,雖未成患,便亦耗損大批防範資源,洛城之鎮暴與重建,所耗國帑,亦必來自全美納稅人的負擔。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如今的世界,由於資訊的發達,交通的便捷,全世界的人,宛若生活在同一個鄉村中,故被稱為地球村。因此,必須要有休戚相關、唇亡齒寒、息息相通的認識。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古人說:「人不為已,天誅地滅。」今天的我們應說:「人不為人,天誅地滅。」損人者必自損,害人者必自害,舉凡某一地區環境的污染、經濟的惡化、政治的混亂、社會風氣的敗壞,每每立竿見影,全人類的生活安全,很快地就受到影響。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因此,今天的我們,做任何事,道德要為全體的他人著想。所謂全體,在家裡指整個家庭,在社會指整個社會,在國家指整個國家。全體受益的話,個人身居其中,必然受益。做生意時,必先考慮也讓他人賺錢;交朋友時,先應想到我能對他有什麼益處?如此,則保證你會被視為是一位活菩薩。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四、菩薩最積極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信仰佛教的人,可分三等  第一種人,燒香祈願,求神拜佛,只為消災免難、富貴平安、萬事順利,但是並不瞭解,神與佛為何要平白地幫助他們、保佑他們。猶如將神與佛,當成地方賢達、土豪劣紳,若想在地方上出人頭地、平安無事,便得拜謁送禮,以期他們高抬貴手、打點照應一番。那樣還能算是神明與佛嗎?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第二種人,信仰佛教,是為了修學佛法,出離三界煩惱生死之苦,獲得無礙自在的解脫之樂;縱然不能得到解脫,也必由於修行三皈、五戒、十善的功德,來生得生天上或人間的富貴之家,享受福報。這種人,已經認識佛法,知道修行,瞭解三界(這世間)不是可靠安全之地,所以希望能往生佛國淨土,因此,皈依佛、法、僧三寶,信仰佛教,並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用麻醉品、不說無聊話(不綺語)、不罵人(不惡口)、不挑撥是非(不兩舌)、不貪心、不瞋恚,並且深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觀念,作為生活的準繩。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第三種人,知道佛法的真義是以無我的空觀為基礎,以慈悲救世的菩薩道為方法,達成成佛的目的,那就稱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簡稱發菩提心。「空」義難懂,系指這世間的所有現象,都是無常的,不斷地在遷移、變化,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實體,故稱為「空」,既然所有的現象皆是空,是否就該不問不聞了呢?不!由於尚有許多不明空義,因此而在巧取豪奪、你爭我斗、不斷地製造是非,我們要積極地去協助那些人,也能瞭解世間是無常的、是空的。釋迦牟尼佛的例子,便是最好的傍樣,他看到世界上的眾生太苦而發願成佛,成佛之後,便來廣度眾生。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以上三種佛教徒中,唯有第三種人,堪稱是學佛的人。學佛,始能成佛,成佛要從修行菩薩道做起。菩薩道的完成,就是佛道的完成。換言之,菩薩道是一個過程,而佛道才是結果。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妙法蓮華經》卷四〈見寶塔品第十一〉說:「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菩提道。」這便是菩薩行為的寫照。菩薩行,又名菩薩道,是以利他為方法,以成佛為目的。利他是基於慈悲,慈悲就是憐憫眾生受種種苦,雖然畏苦、怨苦、恨苦,而又不知如何離苦,菩薩便以利他作為自利,首先奉獻自己,最後成就自己。唯有最徹底、無條件、無休止地奉獻出自己,方能成就大悲無我的佛果。所以菩薩是積極的人生之中,最積極的傍樣。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五、積極的四個原則
㊣七葉佛教書社0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0版權所有㊣
  (一)積積在於付出
㊣七葉佛教書社1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1版權所有㊣
  如果僅僅為了私利的爭取而積極努力,因緣不成熟時,便會造成怨恨、嫉妒、失望;因緣成熟時,又會造成驕慢、自大、自滿。由於跟你自己的利害有關,任何煩惱都會發生,煩惱產生之後,首先受害的是你自己,接著跟你自己有關的人,亦連帶遭殃。
㊣七葉佛教書社2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2版權所有㊣
  若是為利他的付出而積極努力,付出的本身就是目的,盡心盡力,全力以赴。個人的生命有限,而眾生的苦難無窮,故有菩薩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而眾生的苦難,出於物質的貧乏者固多,出於心理的困擾者更多,故又有「煩惱無盡誓願斷」的誓願,以什麼來度眾生?拿什麼來斷煩惱呢?於是又有「法門無量誓願學」的誓願,而這三種誓願的最後目標,則是「佛道無上誓願成」。依此四弘誓願,不僅在一生之中努力,生生世世皆要努力,不到成佛,絕不中止,所以是積極的。
㊣七葉佛教書社3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3版權所有㊣
  (二)積極在於行善
㊣七葉佛教書社4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4版權所有㊣
  利人而又能自利的事,應當趕快地做、多做、不斷地做;雖無私利,也無近利,卻有公利、遠利的事,也應當趕快地做、多多地做、不斷地做;從近處看,雖是自私自利,遠處看則是利他的公益,更應當勤勉地做、多多地做、不斷地做;僅為個人有利或少數人的利益,卻要付出多數人的以及長久性的損失者,便不應做。
㊣七葉佛教書社5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5版權所有㊣
  行善可用財物,可用身、口,也可用心。自做,教他做,或見到他人做時心生歡喜,即所謂「見做隨喜」。善有大小,善中之善,則是以佛法化世,提供佛法之原則、方法,指導人生的方針,此即是最好的佈施。故《菩薩藏經》中說:「我悉隨喜……,現以法施,充足眾生,饒益眾生,安隱眾生,慈悲世間。」
㊣七葉佛教書社6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6版權所有㊣
  (三)積極在於忍耐
㊣七葉佛教書社7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7版權所有㊣
  偉大的事業,無一不是從失敗的經驗中獲得成功;成功的要決,在於百折不撓、越挫越奮的毅力與耐力。
㊣七葉佛教書社8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8版權所有㊣
  對於一位修行菩薩道的人而言,必須感謝善意協助的人,也要感謝惡意打擊的人。因為,順利的因緣,使你事半功倍,走得更快;逆境的因緣,使你鍛煉得更堅強。所謂毅力、耐力,即是佛法的忍辱波羅蜜,是修行菩薩道中,極難修的一種,就菩薩而言,沒有一樣事,不是成就菩薩道業的增上緣,還有什麼事是不可忍受的呢?
㊣七葉佛教書社9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9版權所有㊣
  (四)積極在於安定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人生要在繁亂之中求安定,身心安定,即有安全;身心平安,即是幸福。在幸福時,不忘他人,能為他人謀福利,才是真正的積極。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人生要在絕望之時能安心。東南西北皆我舍宅,天地萬物與我同根,還有什麼不能安心的呢?只要一息尚存,沒有什麼使你絕望的事。今日播種,他日收護;今生結緣,他生成熟。有些人,對於自己做的事失望,對所栽培的人失望,其實沒有必要,做事即是做事,栽培人的那樁事即是目的,不要失望,眾生有盡,我願無窮,這是菩薩的精神。把心量擴大到無限,將目標設定在佛道,還有什麼不能安心的呢?兵家有「絕處逢生」之說,禪宗有「大死大活」之論,都是安定身心的好方法。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人生要在身心的安定中求進步,在進步中求充實,在充實中知謙虛,在謙虛中接納異已。許多人,充實之後,不知道謙虛,亦不能接納異已,故也不能真正的充實,有容乃大,能包容人,才是真正的積極。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自己的身心安定,始能安定他人;唯有能夠安置眾生,努力於自安安人的人,才算是真正積極的人。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九九二年六月六日講於紐約華埠的中華公所,陳果綱整理)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禪坐的基礎方法
第3頁:四念處 第4頁:日常生活中的四念處觀
第5頁:禪修方法的演變 第6頁:禪是什麼
第7頁:禪的智慧 第8頁:智慧與福報
第9頁:禪——自我的提升 第10頁:禪——自我的消融
第11頁:禪與人生 第12頁:禪與生活
第13頁:禪的心靈環保 第14頁:禪的知與行
第15頁:禪與藝術 第16頁:生命的圓融
第17頁:生命的圓融 第18頁:理性與感性
第19頁:提得起.放得下 第20頁:提起與放下
第21頁:無常與無我 第22頁:提升人品的佛教
第23頁:積極的人生觀 第24頁:現代佛教與生活
第25頁:現代佛教青年應有之人生觀 第26頁:人心清淨.環境清淨
第27頁:綠化大地.淨化人間 第28頁:從佛教看我們的居住環境
第29頁:人間淨土 第30頁:附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