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的生活 聖嚴法師著

禪的生活 聖嚴法師著

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日期:2010-07-19]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一、前言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這個題目好像很吸引人,所以聽眾來得這麼多,把演講室擠得滿滿的;也可以說地方太小,勞動諸位來聽講,很多人沒有位子坐,非常抱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諸位如果先想知道禪是什麼?那是相當困難的。因為禪本身不是一個東西,不是一樁事;不是學問,不是理論;只是一個梵文音譯的漢字,一個抽像的觀念,所以沒辦法說禪是什麼。單獨講禪沒有什麼好講,而且無法可講,因此暫且把「禪」這個字擱下不講,而從後面開始講起,就是先講生活,再講現代人的生活,再看看禪的生活,配合現代人的生活,探討禪和現代人的生活有什麼關係,由此也許可以說明表達禪是什麼?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二、生活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在生死之間或生存時候的活動,叫作生活,我們正一天天活下去時,這叫生存。在生存時的過程之中,所有的活動,就是生活。生活的內容或定義,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概括地說,我把它分成三點來說明:第一,家庭生活;第二,社會生活;第三,精神生活。在人的生命過程之中,不離這三種生活範圍,也不可能缺少其中任何一樣。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家庭生活很簡單,就是夫婦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的倫常,也就是倫理的生活。人不能沒有家庭,但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也離不開社會。舉凡求學、工作以及人與人之間所有一切關係接觸的活動,都是社會生活。除了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之外,人還需要有精神生活,唯有藉著精神生活,才顯出人與動物不同,才有人的尊嚴。精神生活中也有層次、範圍的不同。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國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都包含在運動、娛樂、藝術三項中,就是人除了物質的食、衣、住、行之外,在三民主義中,還提倡育、樂的重要。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人一生下來就會運動,而人也才得以漸漸成長,這一點人和動物相似。印度有一種瑜伽術的運動,它有很多姿勢及動作模仿自動物。它可說足精神的抒發。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娛樂包含在藝術裡,但最單純的娛樂,並不一定就是藝術。比如男女談戀愛,如果是像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與林黛玉,或莎翁筆下的羅蜜歐與朱麗葉,就是藝術。再如生物的本能——求偶,不是藝術,而是娛樂;但人和動物不一樣,人的求偶應與精神的生活相關。人與人之間,彼此互通款曲,是一種個人感情的抒發,可以說是娛樂。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進一步談到藝術,藝術就進入精神領域,乃通過繪畫、音樂、詩歌、舞蹈,來發掘美、表現美、感受美、欣賞美。藝術沒有種族、文化、地域的界限,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和從事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藝術生活的條件。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有的人可以沒有運動、娛樂、藝術等的愛好、嗜好,但嚮往道德的修養,就是人格的修養及陶冶,因而有聖賢、君子的期待和要求。東方的儒家、西方的猶太教,就是此要求下的產物。在其他未開化的部落民族,也有他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在物質條件缺乏,精神空虛、苦悶的情況下,宗教乃應運而生。從年齡上來看,年輕時喜歡運動、娛樂、藝術,漸漸步入中年、晚年,自然而然接觸到道德修養的生活,也就是宗教信仰和宗教修養的生活,這不一定要受到什麼打擊,而是自己本身在人生體驗的層次上漸次昇華。有許多學者主張人類的精神生活停留在藝術就夠了,不必進展到宗教信仰,但還是有很多學者主張,最後縱然不信宗教,但亦應有宗教徒的精神修養。此外,人們奠定宗教信心,發生宗教的情操,殆與其心智的開發、身心的成長,有連帶關係。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三、現代人的生活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現代人與古代人有何不同?人都是一樣的,古代的人是我們的祖先,我們和古代的幾千年以前的人相較,並沒有任何變化,我們還是和古代的老祖宗一樣,所不同的是環境在變,由於歷史的變遷,現代人的生活與古代人有所不同。現代人的生活特徵是什麼?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知識爆炸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古時候的中國人說:「汗牛充棟」、「學富五車」,是形容書的數量之多;但那時候的書是用竹簡刻寫成的,體積大,佔空間,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那書是有限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現今由於文明的演進、知識的開發和累積,以及學術分工的結果,各種各類的圖書琳琅滿目,卷帙浩繁。由於書籍太多,甚至用微卷(microfilm)的方法庋藏。我們看臺灣各大學的圖書館藏書豐富,但台灣各大學全部圖書的總數,還不及美國一個耶魯大學圖書館的書多,那它的藏書到底有多少?即使皓首窮經也讀不完。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過去中國人如能精通儒釋道三教,他就是了不起的學者;在今天,通達三教並不算什麼。今天一個人不可能讀完全部的書,但我們還是要盡量去讀書,隨時汲取新知,否則就是落伍,要被時代淘汰。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在美國,進學校是無限期的,從學校畢業之後就業,為了工作上的需要,須再進修,或者公司要栽培他,或者即使公司不栽培他,而自己想進修,希望步步高陞,都要再進學校讀書。因此很多人白天工作、晚上讀書。也有活到五、六十歲,為了再就業,還要去讀書,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可是學到老仍然學不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二)科學進步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科學的定義是,用分析、推理去明白、瞭解一件事,用合理的方法或試驗的成果所累積的經驗,去做一件事。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今天這個時代受到科學文明的恩賜,科學文明也給這個時代帶來不幸和災難。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處處享受科學進步的成果——交通工具、家用電器等的發明,給生活帶來舒適和便利;資訊工業的起飛,邁入家用電腦時代;醫藥衛生的進步,人類的壽命延長;人類的活動範圍從地球延伸至外太空,人類早已登上月球,如今更向太空深處探索宇宙的奧秘;學術精密分工,科技發展至尖端。由此看來,科學似乎帶給人類幸福。相對的,有福就有禍,福禍相倚,科學也帶來災禍。現今是核子武器時代,一旦觸發戰爭,幾可毀滅一半的地球人口。還有公害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生態環境的破壞,人們的生活環境不安全、不安寧,造成身體上的危害及精神上的壓迫。現代的文明病——癌症,更是人類健康的大敵。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如今的情況是,科學文明的進展,就好比人騎在虎背上,下不來,也不能停,只有騎下去,所以科學的腳步繼續往前走,而隱伏的危機也越來越大,就像鼓脹了的青蛙,一戳即破。三個月前,《中央日報》發表一篇文章,謂地球就像一艘太空船,坐在這一艘船上的人,應同舟共濟。此文警告我們,很容易有人為的禍害,而使整個地球毀滅。這在從前是不可想像的事。所以科學現在沒行辦法停下來,只有一直往前走,最後會走向死亡、走向毀滅。這不是我個人的悲觀論,事實上,科學正在這條路上走。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三)時間縮短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過去中國人在光緒年間的平均壽命是三十多歲:今天台灣的國民平均壽命是,男的接近七十歲,女的超過七十歲。所以現在的人不是「人生七十古來稀」,而是「人生七十才開始」。這乃因醫藥進步,衛生改善,使人的壽命延長。這是時間拉長了,不是縮短。事實上,時間是縮短了,這意思是說,由於知識爆炸和科學進步的關係,使人越來越覺得時間不夠用,時間不夠支配。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現今的環境給我們太多的誘惑,能引起我們興趣的事物太多,希望參與、知道、瞭解的事物太多,而自己的生命時間有限,所以覺得時間短促,希望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時,最好連睡覺的時間也免了更好。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在台灣的中國人非常勤勉,充分利用時間賺錢,很少休息。但西方人,他們生活的目的不是為了錢,而是希望自己日子過得舒適、愉快就好。他們把精力花在培養興趣上。現在台灣年輕的一代,漸漸也有這種傾向。到我的農禪寺跟我學佛、學打坐的人,同樣也有其他的興趣,他們覺得在我這邊學到的不夠,太單調、太單純,人生要多彩多姿。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西方人因競爭激烈,工作時拚命工作,否則前途沒有希望,工作之外,玩的時候拚命玩。所謂拚命,就是非常緊張。他們物質條件夠,交通便利,旅遊蔚為風氣。像雷根總統在白宮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必定出門度假,以舒緩工作的緊張和壓力。除了高官富賈外,一般人也喜旅遊度假。我的學生就勸我,不要每個星期天忙著講經教禪,也應該出去玩玩。他們喜歡郊遊、划船、溜冰、滑雪。他們的玩是很緊張的,緊張的開車出去,緊張的玩,緊張的開車回來,就是因為時間不夠用。他們已不知悠哉游哉的玩為何物?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四)空間縮小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由於交通的便捷,使人感覺地球越來越小,人與人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距離縮短。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過去唐玄奘到印度取經,路途遙遠,旅程艱辛,要花幾年的時間。今天到印度很簡單,坐上飛機,幾個小時就到。所謂孫悟空一個觔斗十萬八千里,好遠好遠,現在十萬八千里並不遠。所以空間縮小。我們過去不要說講到出國,就是離開家鄉到鄰省或鄰縣,也真是一樁大事,好像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一去就不容易回來似的。今天出國是稀鬆平常的事,像我這麼一個身不由己的人,我到美國的次數比到高雄的次數多;我把美國看得很近,因為一上飛機就到了,高雄則一年難得去一次,或者兩年才去一次,到美國一年至少來回兩次,感覺上離美國很近。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科學的發達,交通的迅捷,使我們在地球上感覺空間縮小。現今步入太空時代,人類可以乘坐太空船遨遊太空,將來我們在太空中的感覺,比現在更加敏銳。宇宙是一天天在縮小之中。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五)繁忙和緊張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繁忙和緊張,是現代人生活的特徵。像諸位趕來聽演講,緊緊張張的出門,結果好多人還是比別人晚了一步,沒有位子坐。大家為了趕而緊張。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由於知識的爆炸,我們渴求汲取新知,充實自己,再加上大眾傳播媒體,如報紙、電視、廣播的介紹,消息靈通,受到的誘惑也多,而使我們益顯忙碌。比如買房子,如果沒有房地產介紹,沒有廣告,大概只看一、兩處就夠,不必東看西看。我在紐約成立禪中心,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買房子。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因為忙就緊張,為了工作、為了學習、為了消遣而忙。忙的時候不緊張,那你一定學過禪。忙一定緊張,我常講,手動、身體動、心也動,不要慌就好。但這不容易做到,因為繁忙會帶來緊張,緊張便會使你情緒不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現代人的生活緊張。像我在東京所見,東京街上的人走路是用跑的;每天早晨的紐約街頭,沒有慢慢走路的人,大家都在趕時間。台北的人走路也很匆忙,但還不若東京、紐約的人那麼緊張。他們為什麼緊張?因為晚上緊張的看電視、參加宴會,一直搞到半夜兩點才睡覺。第二天早上緊張的起床,緊張的趕巴士、地下鐵,跑上車,下車後也跑。不如此,無法支配時間。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六)失落感(迷失了方向)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人受到的誘惑太多,環境給我們種種暗示,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給,樣樣都是好的,尤其經由大眾傳播媒體所介紹的,都是最好的,政治、宗教、藝術皆然,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及立場,都說自己最好,人們無所適從?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拿西方人來講,本來他們以宗教為最高歸宿,後來接觸到東方文化中的宗教、哲學,便引發其好奇心,因有比較,而對自己的東西產生懷疑、反省。他們看到東方人能夠生活得自然自在,而他們卻生活在緊張忙祿中,乃產生理性的批判,欲從中一窺究竟。他們過去只知道人死後有天國,現在接觸到東方的宗教,好像還有其他地方可去。基督教沒傳到東方前,東方人也有他們的精神生活,也過得很好。這種反省、認識,對他們利弊互見,因為他們無從判別,無法決定自己的路向,而感迷惘、茫然。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現今人們學習用思惟來探討一些問題。比如生與死、價值觀、人生觀、寧宙觀等等。這些問題在腦中盤桓,好像走在人生問題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迷失了自己。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四、禪是什麼?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這是從「現代人的生活」這個觀點而講禪。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佛學上的最高境界是「不可思議」,意即無法用頭腦去想像、推理,無法用嘴巴說明。這是佛法最高的層次,或者是佛法體驗的最高層次。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禪是什麼?剛才一開始我就告訴了諸位,禪沒辦法說明,它不可思議,沒辦法講、沒辦法想,所以不必講、不必想。但我還是要講,那只有配合實際的生活來講,旁敲側擊的講,根據前面所提的六項,配合講,看看禪對現代人的生活,是否有其重要性或必要性。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不反對知識而超越知識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今天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禪不反對它,但若說要充實學識至「汗牛充棟」、「學富五車」的程度,或把耶魯大學圖書館的藏書全部讀完,那也不必。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禪宗史上的六祖惠能並不識字,至少識字不多,不像現代的人要讀幾十年的書。在禪師之中,有讀書人,不讀書的人更多,知識分子佔少數。禪宗斥知識為葛籐絡索。相信知識、倚賴知識的人,凡事都要追根究底,這種人不可能瞭解禪。
㊣七葉佛教書社0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0版權所有㊣
  我說知識、學問不離思想、語言,而離開思想、語言,才能得到禪,因此仰賴知識理解禪是困難的!可是我又說禪不反對知識,那怎麼說呢?知識有其功能,像六祖惠能開悟後,仍要聽經,這樣他可以知曉佛學上的名詞、理論,他可用那些邏輯、名詞,化度其他人。如果他僅僅開悟,而嘴巴不能說,如何化人?如果沒知識,他不可能有一部《六祖壇經》傳世。《六祖壇經》充滿智慧,也利用知識。而且有好幾部經對六祖來講是很熟悉的,這是知識。
㊣七葉佛教書社1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1版權所有㊣
  知識是用之於對外的。同樣的,知識是用來幫助我們理解的——理解如何體驗禪,如何進入禪的境界。所以禪不反對知識,但也不倚賴知識,而是超越乎知識。  (二)順乎科學而不受科學限制
㊣七葉佛教書社2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2版權所有㊣
  科學能改善、運用物質生活的條件,以及人與人之間事務的處理,因而類分出自然、社會、人文的科學。
㊣七葉佛教書社3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3版權所有㊣
  禪不反對科學,因為禪並不是一樣東西,也並不否定一樣東西,它並非是什麼。
㊣七葉佛教書社4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4版權所有㊣
  從《六祖壇經》看,六祖惠能涅盤前,召集弟子說:「我有三十六對,能瞭解它,可教化人。」三十六對就是生、滅,煩惱、菩提,明、暗,清、濁等。這都合乎邏輯,邏輯本身就是科學,從科學精神來求證。胡適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禪要證據,因此禪宗重印可、印證。不管自己禪修有多深的體驗,一定要有老師證明。老師是過來人,他知道新進入禪境,或得到禪的悟境的人是什麼程度。自以為是,便不科學。
㊣七葉佛教書社5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5版權所有㊣
  有一位科學家跟我說:「佛法的道理很好,我可接受,但我重視經驗的邏輯。僅僅是邏輯上講得通,不一定是事實上通。所以今天科學有理論,理論之後,要講實踐,要實驗。如果理論講通了,在實驗上通過了,那證明你這是正確的,這是科學的精神。如果你說這是在佛法道理上講得對,我可接受,但是在實驗室裡實驗一下,才能讓我信服。」我告訴他:「這是精神的,實驗室裡只能用放大鏡、顯微鏡,或方程式把它代出來。禪的修持一定要靠自己切實地從事,等於說我們有了理論,你到實驗室去從事實驗的工作,你願不願意去實驗?」他回答:「我現在信都不信,怎麼去實驗?」我說:「你這就不是科學的精神。比如有一位理論家,把一種理論說明了,說這是可以行得通的,那要有人願意到實驗室去實驗,而實驗室那個人說我不想實驗,因你還不能證明它是行得通的,這就本末倒置,不是科學。如果要講科學,就照你說的,有理論你願意去實驗,實驗以後才可以證明。精神的部分,是不可思議的,就是已經體驗過的人,他沒有辦法寫成文章,或者拿給你看,就是要你親自去體驗。然這絕對沒離開科學精神。」
㊣七葉佛教書社6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6版權所有㊣
  (三)從時間的支配到時間的消失
㊣七葉佛教書社7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7版權所有㊣
  時間一秒秒的過去,剛才兩點半開始演講,現在已快到四點鐘了,大家都可以感覺到時間的滑動。現代人的生活,時間縮短了,因時間縮短了,所以更需要用禪的方法來拉長時間。
㊣七葉佛教書社8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8版權所有㊣
  時間縮短的原因是,誘惑太多,使人們產生興趣的事物太多,以致時間不夠支配。禪就是要我們不受種種外境的誘惑,認定自己的興趣、專長,專心一意地努力,不要學這學那的。宜把興趣的範圍縮小。禪首先教我們把心看住,心看住了,就不會受外境的誘惑。所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出家人把鐘撞好就夠了;在座諸位各人也有各人的鐘可撞。我們要安分守己,認定自己要學的東西、要做的工作,努力發揮,不要三心兩意,朝秦暮楚。
㊣七葉佛教書社9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9版權所有㊣
  人的時間有限,一個人的才能有限,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試驗上,認識自己最要緊,要安於自己所走的路。可是人是很愚癡的,沒有失敗之前,不甘心,非要試一試,今天學這,明天學那,結果一事無成。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們要珍惜時間,警覺時間的可貴,好好支配時間,把每一秒都作最行效的運用。只要我們從內心減少慾望,減少攀緣心,就不難做到。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如何來使時間消失?那就應該把自己的心放在一個特定的念頭上,這個念頭就會變得無限長;如果不能系心於一念,東想西想,時間過得特別快,事實上,時間浪費更多。時間的長短是主觀的,不是客觀的,比如說良宵苦短,而在苦難之中,則度日如年,這是主觀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但從佛法或禪的修行,開始注意我們心念的活動,瞭解念頭怎麼在活動,究竟在想些什麼?如果你發覺無事可想,則念頭漸漸減少;如果你對所想的事興趣濃,則念頭漸漸多而亂,這樣就把時間浪費掉了,把生命浪費掉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常勸人,攝心專注於所做的事上,如此可節省時間,提早完成你所做的工作,而且比你胡思亂想時做得更好,這是一定的道理。禪的鍛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集中注意力。不論聽什麼,就是聽,清清楚楚的聽下去;不論做什麼,就是做,清清楚楚的做下去。這樣絕對比胡思亂想時做得更好,工作效率更高,時間也就經濟多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常勸沒有時間玩的人學打坐、參禪,這樣就有更多的時間去玩了。為什麼?工作時間減少,而工作效率反而更好,這就是善於支配時間。但支配時間以後,在打坐過程中,如果念頭停留在同一個念頭上,則沒有時間存在的感覺。我常測驗打坐的學生,經過打坐一個小時以後,我叫他們參禪,過了十分鐘,我問他們:「你們感覺到剛才有多少時間?」心很亂的人可能說十五分鐘,為什麼?因為他想了很多事,腿也有點痛,身體也不大自在;心比較專注,坐得情況較好的人說五分鐘;有的說一分鐘;有的說好像才剛剛坐下去嘛。時間的感受不一樣。所謂「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這是心理上感受的時間。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以人的壽命來講,每一個人都應該活到八百歲,但世上的人頂多活到一百歲。為什麼?因為勞神傷腦,身體發生問題。如果心理沒有問題,經常保持輕鬆愉快,身體不會有病,即使有病也會好。因此對於時間不夠,覺得時間太短的人,禪的方法可使他的時間拉長,可以活的時間長,可以利用、支配的時間長,直到最後,時間的感覺消失。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明末憨山大師,常坐在廟前溪上的木橋橋墩上,聽流水聲。一日,他一坐下去以後,忽然忘掉了自己。先是動念即聞水聲,不動即不聞,眾響皆寂,也失去了自己。又有一次,他在打坐時,突然間坐忘如睡,五天之後,有人以引磬,在他耳邊連敲數十聲,他始微微醒覺,開眼視之,不知身在何處?來人對他說:「我行,師即閉門坐,今五日矣。」憨山答:「不知道啊!我剛剛呼吸了一下而已啊!」
㊣七葉佛教書社A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A版權所有㊣
  對憨山大師來說,五天的光陰,只是剛剛的事情,那麼這時間有沒有?時間消失。因此可用禪的方法,使時間拉長或消失;既然時間能自由的拉長或消失,故對時間沒有長和短的感受,已經不在乎,也不會緊張了。
㊣七葉佛教書社B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B版權所有㊣
  (四)從空間的阻礙到空間的粉碎
㊣七葉佛教書社C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C版權所有㊣
  這個演講室位子,只有兩三百個,還有很多人進不來。因為有位子,而有阻礙,位子在空間裡,有空間一定有阻礙。一般的觀念認為,空間一定是沒有阻礙的,空間就空間,怎麼會有阻礙。事實上,我們知道有空間,是因為有阻礙,才知道有空間。沒有阻礙,不是空間。這個演講室這麼小,怎麼知道它小?因為來的人太多,位子太少,所以覺得空間太小;因為有阻礙,所以有空間的感覺。空間存在嗎?空間是不存在的,而是我們人感覺有空間。為什麼?因為有阻礙。這是佛法的講法。因為空間有阻礙,則感覺空間有大小,距離有長短,這就是不自在。有空間存在,則不自在。人們覺得地球很小,我們到太空去,到太空去那裡?到月球去,月球到那裡?到火星去,到太陽系以外的星球去,到宇宙的深處遠處去。宇宙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有障礙,為什麼?我們本身就是一個阻礙。因為我們的身體佔空間位置,阻礙了空間,才感覺到空間的存在。
㊣七葉佛教書社D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D版權所有㊣
  由於有阻礙,所以我們要想突破空間是不可能的。要想超乎空間,征服空間,征服太空,都不可能。只能一步步地發覺阻礙到什麼程度。
㊣七葉佛教書社E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E版權所有㊣
  空間的位置,從阻礙而產生,也從時間而產生。例如從甲地到乙地,雖沒行阻礙,卻花費了時間。坐上飛機,從美國到台灣,天上沒有阻礙,可是一飛飛掉那麼多時間。這是時間告訴我們,空間距離的存在,如果時間消失,空間就沒有。
㊣七葉佛教書社F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F版權所有㊣
  有一篇文章說,如果我們乘坐火箭,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飛向太空深處,則時間的感覺便近於零,而人可繼續生存。因此如果乘坐等光速的火箭,從很遠的太空轉了一圈回到地球,可能地球已不見了,我們這裡的人也早已不見了,可是他們還活得好好的,年紀輕輕地回來了。
㊣七葉佛教書社G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G版權所有㊣
  停止運動及快速的運動,均能使時間的感覺消失,時間消失時,空間的感覺也沒有。不過,空間的感覺消失並不等於我們要介紹的「虛空粉碎」。
㊣七葉佛教書社H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H版權所有㊣
  虛空粉碎,是禪的體驗或經驗。禪的體驗裡,有一個層次叫虛空粉碎、大地落沉。
㊣七葉佛教書社I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I版權所有㊣
  我們之所以會有煩惱、痛苦、矛盾、衝突,是因為有時間和空間的關係。在時間上,前念和後念的衝突,昨天的想法和今天的想法互相矛盾;在空間上,你和我,氣候和我,一切人、事、物和我,發生相應或相反的種種關係,而產生喜、怒、哀、樂的情緒,給我們帶來困擾。
㊣七葉佛教書社J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J版權所有㊣
  但我們可以從修行的方法,而達到忘記身、心以及所處的世界。首先不要理會聲色貨利的諸多誘惑,只管我自己個人,我的所作所為,再看看我正做的是什麼,再往內縮小,看我的心在想什麼,再把焦點縮小,看我正在想的那一個念頭,一直想下去。因為念頭停止在一點,時間即停止,空間亦不存在,對週遭的一切都很清楚,但不在乎;這一念前後的一切的一切,我都不想——不想過去,不想未來——即可沒有煩惱、困擾,身心自在,身體從舒暢而消失。因為你一直停止在這一個念頭上,最後這個念頭本身變成毫無意義,既然失去意義,這個念頭就不存在,這時身、心、世界都不存在,但有空曠、自在、無限的感受。
㊣七葉佛教書社K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K版權所有㊣
  通常修行修到這個程度已有成績,很多人認為到這程度已是開悟、解脫。其實沒有,因為他「感」還在。這個情況不是空,而是虛空。空是空間,是普通日常生活的感受,虛空則在禪或定時開始感受到。在此情形下,要把它粉碎,之後才能進入真正禪的體驗,否則他會走上消極、遁世、厭離。很多有修行的人,因此而在山裡,終其一生不想出來。他不想再接觸紅塵,他討厭安逸、快樂的塵世生活。
㊣七葉佛教書社L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L版權所有㊣
  這個情況不是禪,禪不希望停留在此階段,如停留在此階段,有悖佛法,因此要用方法。在禪宗,通常是用公案或話頭。修行人如果說他很自在,師父就問他:「你在那裡?」他回答:「我很自在呀!我遍虛空都在呀!」師父又問:「什麼東西遍虛空在呀!」他答:「我呀!」師父再問:「你究竟是誰呀?」那他可能就起了一個大疑情:「我究竟是誰?我遍虛空在,那我這個身體究竟有沒有遍虛空呢?」那等於一個幻覺,是主觀感覺上的一個幻覺,是虛妄的,不是真的。他如果產生這種反應的話,馬上感覺到自己的修行不夠,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地參禪。
㊣七葉佛教書社M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M版權所有㊣
  參禪的結果,因人而不同。有的人很快就得到結果,有的人要費多年的工夫,才能得到結果。如果經常用這個方法,一直用下去,可能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使他虛空粉碎,而由宗教經驗落實到實際生活。
㊣七葉佛教書社N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N版權所有㊣
  所以禪定或是宗教的一種超脫的經驗,都不是禪;禪是要落實到平常的生活裡。這時虛空對他來說,已不存在:他不貪著虛空境界,而又回到自然的人間:他已很落實,他叫過來人,他從人間的虛妄,從宗教上的虛妄,又落實到人間的實在。這時他才是真正的人,活潑潑的活人。他已離凡夫心態的人格,而發現、成就、成功了實在的人格。這時他不再虛驕、自卑、怨天尤人、悲天憫人。禪師心裡沒有悲切,因他落實到生活,他更親切、更明白、更積極。他生活在真實裡,讓人有安全感,如遇活佛、活菩薩。豺狼虎豹不傷害他,狗不會咬他,蛇遇到他會馴服。
㊣七葉佛教書社O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O版權所有㊣
  (五)從急如星火到徹底悠閒
㊣七葉佛教書社P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P版權所有㊣
  由於繁忙和緊張,現代生活的步調急促,因此必須修行禪定或修行禪的方法,以舒緩這種壓迫感。
㊣七葉佛教書社Q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Q版權所有㊣
  禪的方法有二種:一是北宗的漸,即用溫和緩慢的方式修行;一是南宗的頓,即當下明心見性。
㊣七葉佛教書社R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R版權所有㊣
  禪的修行必須腳踏實地,勇猛精進。比如臨濟宗采棒喝的訓練方法,逼迫弟子修行,所謂「香板頭上出祖師」。師父對弟子逼得越厲害,成就越大!不堪造就,何須逼?禪宗的寺院都是選人修行,故稱禪堂為「選佛場」。資質優秀者,采逼迫的方式,讓他感悟時間不夠,生命短促,再不用功,就沒有機會。因此他們往往激起大奮志,將全生命投注到參禪的方法上去。
㊣七葉佛教書社S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S版權所有㊣
  當然不論我們的稟賦優秀或愚魯,禪的方法都可用上,我們也由此而警覺生命的短促,必須珍惜時間,努力修行。
㊣七葉佛教書社T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T版權所有㊣
  禪宗的禪師常問弟子的一句話:「你到年三十夜,作什麼交代?」從前大陸上民間的習慣,以年三十夜為清償一年債目的限期,所以禪師也這麼問弟子,意思是,修行人平時不努力,到臨命終時怎麼辦?當你一口氣不來時,你能躲到那裡去?你有自主生死的把握嗎?
㊣七葉佛教書社U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U版權所有㊣
  能夠於生死之間,自在、無礙,談何容易;也就因為不知道死後的去處,才會恐懼死亡,因而使得弟子生起一種迫切感。
㊣七葉佛教書社V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V版權所有㊣
  禪宗寺院每天念:「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警誡大眾精勤修行,有如燃眉之急。
㊣七葉佛教書社W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W版權所有㊣
  我們在日常生活也當如此,因此我們不知何時死亡?因此要爭取時間,努力修行。只要努力修行,一定會有成果,所以不必擔心未來。但問現在,不問將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七葉佛教書社X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X版權所有㊣
  禪的修行是急的,但從急中得到安全感、安定感,這是起步,然後繼續修行,修到我剛才所講的層次,若能夠定於一念,時間、空間便會消失,然後虛空粉碎時,完全落實到人間的生活,這時你什麼都不在乎了!因為時間太長太長,已長得消失了計算時間的度量。所以什麼時候死都無所謂,死後到那裡去都沒關係,到這種境界,你還會緊張嗎?
㊣七葉佛教書社Y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Y版權所有㊣
  (六)從撿回自我到自在無礙
㊣七葉佛教書社Z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Z版權所有㊣
  所謂撿回自我,就是要對自己有信心。修行禪的人,一定要相信自己與佛無二無別,佛是什麼,我也是什麼。孟子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這就是自我的信心。我們相信自己與聖人無二,就是看我們自己是否朝這個方向走。佛與我們無二,我們本身具備佛的一切,只是我們本身沒有把佛的功能表現出來。如果我們有這個信心,我們就不會彷徨無助。自信心建立,落實下來,便會勇往直前的努力去做應做而能做的事。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生命落實,則漸漸由短時間延長為長時間,由小小空間擴展為大的空間。先講時間的延伸,如果透過生命的過去和未來、生死的過去和未來,生命是無限。如果時間消失,根本無須講生命的有限或無限,時間還不夠支配嗎?在空間,我們感覺活動範圍太小,那是因為我們的心量小,所以感到空間的阻礙和狹隘。如果心量大,你為一個家想,你對這一個家自在;你為一個國家想,你對這一個國家自在;你為這個世界想,你自己就是這整個世界。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太虛大師從小所想、所說的,都不是他自己,不是他的小廟,而是全體佛教,而是整個國家、整個世界。因此,任何一個廟,都是他的廟;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他的家。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在美國還能感化一些洋人,因此我在美國時,我沒有想到我是中國人,我沒想到我是黃種人。我不因我是法師而自傲,我不因我是黃種人而自卑。他們是人,我也是人,我關心的是所有人的問題。因此在我的地方,有黑人、白人、黃人,大家在一起時,水乳交融。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心裡無界限,心外則無界限。我們要深信自己與佛無二無別,一切眾生與佛無二無別,不卑不亢,即自在無礙。
㊣七葉佛教書社_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_版權所有㊣
  五、現代人的生活需要禪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現在的人生活在前述的緊張、忙碌、壓迫、迷惘的情況下,如果再不從禪法中得到安全、安定、安慰,實在太可憐!
㊣七葉佛教書社a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a版權所有㊣
  近世有一位日本人叫作鈴木大拙,他用英文寫了好多關於禪的書,他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演講,他的書也在英國出版,他的書在歐美暢銷風行,因為西方人需要它。今天我到美國,還有一些洋人歡迎我,因為他們需要我教的禪。台灣也走上現代化的社會和生活,因此我們也需要禪。
㊣七葉佛教書社b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b版權所有㊣
  禪並不是要我們遁隱山林,逃避現實。惠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他又在說出無相頌時,告訴韋刺史:「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欲修行,在家亦得。」禪的修行不須逃避現實,逃到深山,沒有佛法,只有兔角。修行應落實到日常的生活。
㊣七葉佛教書社c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c版權所有㊣
  在今天日本的社會,禪的訓練已受到若幹工商業的重視,以之訓練新進員工,使他們得安定感、落實感,奮發進取、敬業樂群。禪的訓練可以產生這樣的效果。
㊣七葉佛教書社d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d版權所有㊣
  今天的台灣,禪尚未蔚為風氣,相信總有一天,將會受到普遍的重視和接受。
㊣七葉佛教書社e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e版權所有㊣
  (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三日講於台北市國父紀念館,果理整理)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時空與生命
第3頁:日日是好日 第4頁:禪詩與禪畫
第5頁:矛盾與統一 第6頁:老鼠入牛角
第7頁:自力與他力——禪與淨土 第8頁:宗通與說通——禪與教
第9頁:來與去 第10頁:真與假
第11頁:本與末 第12頁:正與邪
第13頁:指與月 第14頁:知與覺
第15頁:真假禪師 第16頁:事與心
第17頁:鍛煉心 第18頁:無心
第19頁:安心 第20頁:無有恐怖
第21頁:道不在坐 第22頁:放下萬緣
第23頁:世界和平 第24頁: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第25頁:禪與人生 第26頁:附錄 -- 述夢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2-17 23:46:18
記得在幾拾年前。有幸於農禪寺請回禪的生活錄音帶。受益很深。但已送給好友。現在到法鼓山也請不到了。不知有那位師兄師姐能幫忙。我找得沒方法了。電話0912671670果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