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明楚圓(西元九八六─一○三九年)
臨濟義玄──興化存獎──南院慧顒──風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陽善昭──石霜楚圓
潭州石霜慈明楚圓禪師,全州李氏子,少為書生,年二十二,依湘山隱靜寺出家。其母有賢行,使之遊方,聞汾陽道望,遂往謁焉。
陽顧而默器之,經二年,未許入室,每見必罵詬,或毀詆諸方,及有所訓,皆流俗鄙事。一日訴卅︰「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塵勞念,歲月飄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語未卒,陽熟視罵卅︰「是惡知識,敢裨販我!」怒舉杖逐之。師擬伸救,陽掩師口,乃大悟卅︰「是知臨濟道出尋常。」服役七年,辭去。
依唐明嵩禪師(并州承天院三交智嵩,省念法嗣),嵩謂師卅︰「楊大年內翰(廣慧璉法嗣楊億),知見高,入道穩實,子不可不見。」師乃往見大年,年問卅︰「對面不相識,千里却同風。」師卅︰「近奉山門請。」年卅︰「真箇脫空。」師卅︰「前月離唐明。」年卅︰「適來悔相問。」師卅︰「作家。」年便喝。師卅︰「恰是。」年復喝。師以手劃一劃,年吐舌卅︰「真是龍象。」師卅︰「是何言歟。」年喚客司︰「點茶來,元來是屋裏人。」師卅︰「也不消得。」茶罷又問︰「如何是上座為人一句?」師卅︰「切。」年卅︰「與麼,則長裙新婦拖泥走。」師卅︰「誰得似內翰?」年卅︰「作家,作家。」師卅︰「放你二十棒。」年拊膝卅︰「這裏是什麼所在?」師拍掌卅︰「也不得放過。」年大笑。(中略)
(楊大年)朝中見駙馬都尉李公遵勗卅︰「近得一道人,真西河師子。」(中略)師自是往來楊李之門,以法為友,久之辭還河東。(中略)
謁神鼎諲禪師(省念法嗣,潭州),鼎首山高第,望尊一時,衲子非人類精奇,無敢登其門者,住山三十年,門弟子氣吞諸方。師髮長不剪,弊衣楚音,通謁稱法姪,一眾大笑。鼎遣童子問︰「長老誰之嗣?」師仰視屋卅︰「親見汾陽來。」鼎杖而出,顧見頎然,問卅︰「汾州有西河師子,是否?」師指其後,絕叫卅︰「屋倒矣!」童子返走,鼎回顧相矍鑠,師地坐脫隻履而視之,鼎老忘所問,又失師所在,師徐起整衣,且行且語卅︰「見面不如聞名。」逐去。鼎遣人追之不可,歎卅︰「汾州乃有此兒耶。」師自是名重叢林。(下略)
(以上錄自《五燈嚴統》卷一二,《卍續藏》一三九.四九五─四九七頁)
附錄:語錄摘要
(一)無事人
次住石霜,當解夏,謂眾卅︰昨日作嬰孩,今朝年已老。未明三八九,難踏古皇道。手鑠黃河乾,腳踢須彌倒。浮生夢幻身,人命夕難保。天堂并地獄,皆由心所造。南山北嶺松,北嶺南山草。一雨潤無邊,根苗壯枯槁。五湖參學人,但問虛空討。死脫夏天衫,生披冬月襖。分明無事人,特地生煩惱。(以上錄自《五燈嚴統》卷一二,《卍續藏》一三九.四九八頁)
(二)罵諸祖
馬大師即心即佛,當人未悟。盤山非心非佛,只成戲論之談。雪嶺輥毬,誑諕小兒之作。雲門顧鑑,笑煞傍觀。少室自傷,一場大錯。德山入門便棒,未遇奇人。臨濟入門便喝,太煞輕薄。黃梅呈頌,人我未忘。更言祖祖相傳,遞相誹謗。到者裏,須是箇人始得。所以道︰「鷹生鷹子,鶻生鶻兒。」雖然如此,也是鞏縣茶鉼。(以上錄自《石霜楚圓禪師語錄》,《卍續藏》一二○.一六五頁)
(三)言說是方便
上堂云︰法本無言,因言而顯道;道本無說,假說而明真。所以諸佛出世,善巧多方,一大藏教,應病與藥。三玄三要,只為根器不同,四揀四料,包含萬象。你道「海納百川」一句,作麼生道?(以上錄自《石霜楚圓禪師語錄》,《卍續藏》一二○.一七四頁)
(四)頌三決三句
第一決︰大地山河泄,維摩才點頭,文殊便饒舌。
第二決︰展拓看時節,語默豈相干,夜半秋天月。
第三決︰山遠路難涉,陸地弄舟行,眼中挑日月。
第一句︰天上他方皆罔措,俱輪顛倒論多端,巍巍未到尼拘樹。
第二句︰臨濟德山涉路布,未過新羅棒便揮,達者途中亂指注。
第三句︰維摩示疾文殊去,對談一默震乾坤,直至而今作笑具。(以上錄自《石霜楚圓禪師語錄》,《卍續藏》一二○.一八三頁)
(五)頌三玄、三要、五位
(略,參見《石霜楚圓禪師語錄》,《卍續藏》一二○.一八三頁)
(六)語錄
問︰「如何是古佛家風?」師云︰「銀蟾初出海,何處不分明?」進云︰「還許學人請益也無?」師云︰「大海無邊際,不宿水雲人。」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云︰「侯伯乘鞍馬,村翁刺杖行。」
問︰「如何是佛?」師云︰「瀟湘班竹杖。」
問︰「達摩未來時如何?」師云︰「長安夜夜家家月。」進云︰「來後如何?」師云︰「幾處笙歌幾處愁。」
問︰「如何是佛?」師云︰「人老病生。」
問︰「如何是佛?」師云︰「「石打不入。」
問︰「蓮花未出水時如何?」師云︰「水深蓋不得。」進云︰「出水後如何?」師云︰「不礙往來看。」進云︰「花開後如何?」師云︰「南北馨香。」進云︰「結子後如何?」師云︰「餧魚餧鼈。」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云︰「三日風五日雨。」
問︰「黑豆未生芽時如何?」師云︰「黑似漆。」進云︰「生後如何?」師云︰「撐天拄地。」
問︰「如何是禪?」師云︰「鼻孔入地。」
問︰「如何是佛?」師云︰「蓮華捧足。」
問︰「如何是佛?」師云︰「水出高源。」
問︰「如何是道?」師云︰「蹋著不瞋。」進云︰「如何是道中人?」師云︰「胸駝背負。」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云︰「一畝之地,三蛇九鼠。」
(以上錄自《石霜楚圓禪師語錄》,《卍續藏》一二○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