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壽(西元九○四─九七五年)
德山宣鑒──雪峯義存──玄沙師備──羅漢桂琛──清涼文益──天臺德韶──永明延壽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餘杭人也,姓王氏。總角之歲,歸心佛乘,既冠不茹葷,日唯一食,持《法華經》七行俱下,纔六旬,悉能誦之。感羣羊跪聽。
年二十八,為華亭鎮將,屬翠巖永明大師遷止龍冊寺,大闡玄化。時吳越文穆王,知師慕道,乃從其志,放令出家,禮翠巖為師。執勞供眾,都忘身宰,衣不繒纊,食無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
尋往天臺山天柱峯,九旬習定,有鳥類尺鷃,巢於依襵中。
暨謁韶國師,一見而深器之,密授玄旨,仍謂師卅︰「汝與元帥有緣,他日大興佛事。」密受記。
初住明州雪竇山,學侶臻輳。(中略)
建隆元年(西元九六○年),忠懿王請,入居靈隱山新寺,為第一世。明年復請,住永明大道場,為第二世,眾盈二千。(中略)
師居永明道場十五載,度弟子一千七百人。開寶七年(西元九七四年)入天臺山度戒約萬餘人。常與七眾受菩薩戒,夜施鬼神食,朝放諸生類,不可稱算,六時散花,行道餘力,念《法華經》一萬三千部,著《宗鏡錄》一百卷,詩偈賦詠凡千萬言。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二六,《大正藏》五一.四二一頁下─四二二頁上)
附錄:語錄摘要
(一)永明家風
僧問︰「如何是永明妙旨?」師卅︰「更添香著。」卅︰「謝師指示。」師卅︰「且喜勿交涉。」師有偈卅︰「欲識永明旨,門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
問︰「學人久在永明,為什麼不會永明家風?」師卅︰「不會處會取。」
卅︰「不會處如何會?」師卅︰「牛胎生象子,碧海起紅塵。」(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二六,《大正藏》五一.四二一頁下─四二二頁上)
(二)佛語心為宗
問︰若欲明宗,只合純提祖意,何用兼引諸佛菩薩言教,以為指南,故宗門中云︰「借蝦為眼,無自己分,只成文字聖人,不入祖位。」
答︰從上非是一向不許看教,恐慮不許佛語,隨文生解,失於佛意,以負初心。(中略)且如西天上代二十八祖,此土六祖,乃至洪州馬祖大師,及南陽忠國師,鵝湖大義禪師,司空山本淨禪師等,並博通經論,圓悟自心,所有示徒,皆引誠證,終不出自胸臆,妄有指陳。(中略)故圭峯和尚云︰「謂諸宗始祖,即是釋迦,經是佛語,禪是佛意,諸佛心口,必不相違。」(中略)今且錄一二,以證斯文︰洪州馬祖大師云︰「達摩大師從南天竺國來,唯傳大乘一心之法,以《楞伽經》印眾生心,恐不信此一心之法。《楞伽經》云︰「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何故佛語心為宗?佛語心者,即心即佛,今語即是心語,故云「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者,達本性空,更無一法;性自是門,性無有相,亦無有門,故云「無門為法門」。亦名空門,亦名色門。何以故?空是法性空,色是法性色,無形相故謂之空,知見無盡故謂之色。故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中略)
南陽忠國師云︰故《華嚴經》云︰「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中略)
鵝湖大義禪師云︰《維摩經》云︰「法離見聞覺知。」(中略)
司空山本淨禪師云︰《圓覺經》云︰「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楞伽經》云︰「不了心及緣,則生二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則不生。」(中略)
是故初祖西來,創行禪道,欲傳心印,須假佛經,以《楞伽》為證明。(中略)
如《首楞嚴經》云︰「圓明了知,不因心念,揚眉動目早是周遮。」如先德頌云︰「便是猶倍句,動目即差違。」
(以上錄自《宗鏡錄》卷一,《大正藏》四八.四一八頁上─四一九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