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山本寂(西元八四○─九○一年)
石頭希遷──藥山惟儼──雲巖曇成──洞山良价──曹山本寂
撫州曹山本寂禪師,泉州莆田人也,姓黃氏,少慕儒學,年十九出家,入福州福唐縣靈石山,二十五登戒。
唐咸通(西元八六○─八七二年)初,禪宗興盛,會洞山价禪師坐道場。往來請益。洞山問︰「闍黎名什麼?」對卅︰「本寂。」卅︰「向上更道。」師卅︰「不道。」卅︰「為什麼不道?」師卅︰「不名本寂。」洞山深器之。師自此入室,密印所解,盤桓數載,乃辭洞山。洞山問︰「什麼處去?」卅︰「不變異處去。」洞山云︰「不變異豈有去耶?」師卅︰「去亦不變異。」遂辭去。隨緣放曠,初受請,止於撫州曹山,後居荷玉山,二處法席,學者雲集。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七,《大正藏》五一.三三六頁上)
附錄:語錄摘要
(一)紙衣道者
紙衣道者來參,師問︰「莫是紙衣道者否?」云︰「不敢。」師云︰「如何是紙衣下事?」道者云︰「一裘才掛體,萬法悉皆如。」師云︰「如何是紙衣下用?」道者近前應諾,便立脫。師云︰「汝祇解恁麼去,何不解恁麼來?」道者忽開眼問云︰「一靈真性,不假胞胎時如何?」師云︰「未是妙。」道者云︰「如何是妙?」師云︰「不借借。」道者珍重便化。師示頌云︰「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疎親;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情分萬法沈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二)南泉姓王
僧舉陸亘大夫問南泉:姓什麼?南泉云:姓王。亘云:王還有眷屬也無?南泉云:四臣不昧。亘云:王居何位?南泉云:玉殿苔生。問師︰「玉殿苔生意旨如何?」師云︰「不居正位。」僧云︰「八方來朝時如何?」師云︰「他不受禮。」僧云︰「何用來朝?」師云︰「違則斬。」僧云︰「違是臣分上,未審君意如何?」師云︰「樞密不得旨。」僧云︰「恁麼則爕理之功,全歸臣相也?」師云︰「你還知君意麼?」僧云︰「方外不敢論量。」師云︰「如是如是。」
(三)無刃劍
僧問︰「如何是無刃劍?」師云︰「非淬鍊所成。」僧云︰「用者如何?」師云︰「逢者皆喪。」僧云︰「不逢者如何?」師云︰「亦須頭落。」僧云︰「逢者皆喪則固是,不逢者為什麼頭落?」師云︰「不見道能盡一切。」僧云︰「盡後如何?」師云︰「方知有此劍。」
(四)髑髏裏眼睛
僧問香嚴︰「如何是道?」香嚴云︰「枯木裏龍吟?」僧問︰「如何是道中人?」香嚴云︰「髑髏裏眼睛。」僧不領,乃問石霜(慶諸禪師,青原下四世)︰「如何是枯木裏龍吟?」石霜云︰「猶帶喜在。」僧云︰「如何是髑髏裏眼睛?」石霜云︰「猶帶識在。」又不領,乃問師︰「如何是枯木裏龍吟?」師云︰「血脈不斷。」僧云︰「如何是髑髏裏眼睛?」師云︰「乾不盡。」僧云︰「未審還有得聞者麼?」師云︰「盡大地未有一人不聞。」僧云︰「未審枯木裏龍吟是何章句?」師云︰「不知是何章句,聞者皆喪。」遂示偈云︰「枯木龍吟真見道,髑髏無識眼初明;喜識盡時消息盡,當人那辨濁中清。」
(五)語錄
僧問︰「學人通身是病,請師醫。」師云︰「不醫。」僧云︰「為什麼不醫?」師云︰「教汝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師一日入僧堂向火,有僧云︰「今日好寒。」師云︰「須知有不寒者。」僧云︰「誰是不寒者?」師筴火示之。僧云︰「莫道無人好。」師拋下火。僧云︰「某甲到這裏却不會。」師云︰「日照寒潭明更明。」
僧問︰「即心即佛即不問;如何是非心非佛?」師云︰「兔角不用無,牛角不用有。」
問︰「如何是常在底人?」師云︰「恰遇曹山暫出。」云︰「如何是常不在底人?」師云︰「難得。」
(以上錄自《曹山本寂禪師語錄》,《卍續藏》一一九.八八九─八九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