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山善會(西元八○五─八八一年)
石頭希遷──藥山惟儼──船子德誠──夾山善會
灃州夾山善會禪師,廣州峴亭人也,姓廖氏。九歲於潭州龍牙山出家,依年受戒,往江陵聽習經論,該練三學,遂參禪會,勵力參承。初住京口,一夕,道吾策杖而至,遇師上堂,僧問︰「如何是法身?」師卅︰「法身無相。」卅︰「如何是法眼?」師卅︰「法眼無瑕。」師又卅︰「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所到。」道吾乃笑。師乃生疑,問吾︰「何笑?」吾卅︰「和尚一等出世未有師,可往淛中華亭縣,參船子和尚去。」師卅︰「訪得獲否?」道吾卅︰「彼師上無片瓦遮頭,下無卓錐之地。」師遂易服,直詣華亭。會船子鼓櫂而至。(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五,《大正藏》五一.三二三頁下─三二四頁上)
船子問卅︰「坐主住甚寺?」會卅︰「寺即不住,住即不似。」船子卅︰「不似似箇什麼?」會卅︰「目前無相似。」船子卅︰「何處學得來?」卅︰「非耳目之所到。」船子笑卅︰「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速道速道!」
會擬開口,船子便以篙撞在水中,因而大悟。船子當下棄舟而逝,莫知其終。(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四,《大正藏》五一.三一五頁中)
師比遁世忘機,尋以學者交湊,廬室星布,曉夕參依。唐咸通十一年庚寅(西元八七○年),海眾卜於夾山,遽成院宇。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五,《大正藏》五一.三二四頁上)
附錄:語錄摘要
(一)目前無法
師上堂示眾卅︰夫有祖以來,時人錯會,相承至今,以佛祖句,為人師範,如此却成狂人、無智人去。他只指示汝,無法本是道,道無一法,無佛可成,無道可得,無法可捨。故云︰「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若向佛祖邊學,此人未有眼目,皆屬所依之法,不得自在。本只為生死茫茫,識性無自由分。千里萬里,求善知識,須有正眼,永脫虛謬之見。定取目前之生死,為復實有,為復實無。若有人定得,許汝出頭。上根之人,言下明道;中下根器,波波浪走,何不向生死中定。當取何處,更疑佛疑祖,替汝生死,有智人笑汝。偈卅︰「勞持生死法,唯向佛邊求;目前迷正理,撥火覓浮漚。」
僧問︰「從上立祖意教意,和尚此間為什麼言無?」師卅︰「三年不食飯,目前無饑人。」卅︰「既無饑人,某甲為什麼不悟?」師卅︰「只為悟,迷却闍黎。」師說頌卅︰「明明無悟法,悟法却迷人;長舒兩腳睡,無偽亦無真。」
(二)語錄
僧問︰「如何是道?」師卅︰「太陽溢目,萬里不掛片雲。」卅︰「如何得會?」師卅︰「清淨之水,游魚自迷。」
問︰「如何是實際之理?」師卅︰「石上無根樹,山含不動雲。」
西川首座遊方至白馬,舉華嚴教語問卅︰「一塵含法界無邊時如何?」白馬卅︰「如鳥二翼,如車二輪。」首座卅︰「將謂禪門別有奇特事,元來不出教乘。」乃迴本地。尋嚮夾山盛化,遣小師持前語而問師,師卅︰「雕沙無鏤玉之譚,結草乖道人之思。」小師迴舉似首座,首座乃讚︰「將謂禪門與教意不殊,元來有奇特之事。」(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五,《大正藏》五一.三二四頁上─中)
問︰「兩鏡相照時如何?」師卅︰「蚌呈無價寶,龍吐腹中珠。」
問︰「如何是寂默中事?」師卅︰「寢殿無人。」
問︰「如何識得家中寶?」師卅︰「忙中爭得作閑人。」
問︰「如何是相似句?」師卅︰「荷葉團團團似鏡,菱角尖尖尖似錐。」復卅︰「會麼?」卅︰「不會。」師卅︰「風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蛺蝶飛。」
(三)不著破草鞋
上堂︰金烏玉兔,交互爭輝;坐却日頭,天下黯黑。上唇與下唇,從來不相識。明明向君道,莫令眼顧著,何也?日月未足為明,天地未足為大。空中不運斤,巧匠不遺蹤。見性不留佛,悟道不存師。尋常老僧道︰目覩瞿曇,猶如黃葉。一大藏教,是老僧坐具。祖師玄旨,是破草鞋,寧可赤腳,不著最好。
(四)打殺埋却
有僧問︰「承和尚有言︰二十年住此山,未曾舉著宗門中事,是否?」師卅︰「是。」僧便掀倒禪床。師休去。至明日普請,掘一坑,令侍者請昨日僧至卅︰「老僧二十年說無義語,今日請上座打殺老僧,埋向坑裏,便請,便請。若不打殺老僧,上座自著打殺,埋在坑中始得。」其僧歸堂,束裝潛去。
(以上錄自《五燈會元》卷五,《卍續藏》一三八.一八七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