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嚴智閑(西元?─八九八年)
曹溪惠能──南嶽懷讓──馬祖道一──百丈懷海──溈山靈祐──香嚴智閑
梁鄧州香嚴山智閑禪師,青州人也。身裁七尺,博聞強記,有幹略,親黨觀其所以,謂之卅︰「汝加力學,則他後成佐時之良器也。」
俄爾,辭親出俗,既而慕法心堅,至南方禮溈山大圓禪師,盛會咸推閑為俊敏。(以上錄自《宋高僧傳》卷一三,《大正藏》五○.七八五頁上─中)
祐和尚知其法器,欲激發智光,一日謂之卅︰「吾不問汝平生學解及經卷冊子上記得者;汝未出胞胎、未辨東西時,本分事試道一句來,吾要記汝。」
師懵然無對,沈吟久之,進數語,陳其所解,祐皆不許。師卅︰「却請和尚為說。」祐卅︰「吾說得,是吾之見解,於汝眼目,何有益乎?」
師遂歸堂,遍檢所集諸方語句,無一言可將酬對。乃自歎卅︰「畫餅不可充飢。」於是盡焚之卅︰「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箇長行粥飯僧,免役心神。」
遂泣辭溈山而去。抵南陽覩忠國師遺跡,遂憩止焉。
一日,因山中芟除草木,以瓦礫擊竹作聲,俄失笑間,廓然惺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溈山,贊云︰「和尚大悲,恩逾父母,當時若為說却,何有今日事也。」仍述一偈云︰「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治;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踪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一,《大正藏》五一.二八三頁下─二八四頁上)
附錄:語錄摘要
(一)疎山三十年倒屙
僧問︰「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時如何?」師卅︰「萬機休罷,千聖不攜。」
此時,疎山在眾,作嘔聲卅︰「是何言歟?」師問︰「阿誰?」眾卅︰「師叔。」師卅︰「不諾老僧耶?」疎山出卅︰「是。」
師卅︰「汝莫道得麼?」卅︰「道得。」師卅︰「汝試道看。」卅︰「若教某甲道,須還師資禮始得。」
師乃下坐,禮拜,躡前語問之。
疎山卅︰「何不道︰肯重不得全。」
師卅︰「饒汝恁麼,也須三十年倒屙。設住山,無柴燒;近水,無水喫。分明記取。」
後住疎山,果如師記。至二十七年病愈,自云︰「香嚴師兄記我三十年倒屙,今少三年在。」每至食畢,以手抉而吐之,以應前記。
(二)香嚴上樹
一日謂眾卅︰「如人在千尺懸崖,口銜樹枝,脚無所踏,手無所攀。忽有人問︰如何是西來意?若開口答,即喪身失命,若不答,又違他所問。當恁麼時,作麼生?」
時有招上座出卅︰「上樹時即不問,未上樹時如何?」師笑而已。
(三)會即便會
師問僧︰「什麼處來?」僧卅︰「溈山來。」師卅︰「和尚近日有何言句。」
僧卅︰「人問如何是西來意?和尚豎起拂子。」師聞舉,乃卅︰「彼中兄弟,作麼會和尚意旨?」僧卅︰「彼中商量道︰即色明心,附物顯理。」師卅︰「會即便會,不會著什麼死急。」僧却問︰「師意如何?」師還舉拂子。
(四)語錄
1.問︰「如何是香嚴境?」師卅︰「花木不滋。」
2.問︰「如何是聲色外相見一句?」師卅︰「如某甲未住香嚴時,道在什麼處?」僧卅︰「恁麼時,亦不敢道有所在?」師卅︰「如幻人心心所法。」
3.問︰「如何是道?」師卅︰「枯木裏龍吟。」僧卅︰「學人不會。」師卅︰「髑髏裏眼睛。」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一,《大正藏》五一.二八四頁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