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達摩(西元?─五三五年)
西天二十八祖,東土初祖
菩提達摩禪師,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後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至本國受王供養,知師密跡,因試令與二兄辨所施寶珠,發明心要。既而尊者謂卅︰「汝於諸法,已得通量。夫達摩者,通大之義也,宜名達摩。」因改號為菩提達摩。
師乃告尊者卅︰「我既得法,當往何國而作佛事,願垂開示。」尊者卅︰「汝雖得法,未可遠遊,且止南天。待吾滅後,六十七載,當往震旦,設大法藥,直接上根;慎勿速行,衰於日下。」(中略)
師心念︰震旦緣熟,行化時至。乃先辭祖塔,次別同學,然至王所,慰而勉之卅︰「當勤修白業,護持三寶,吾去非晚,一九即迴。」王聞師言,涕淚交集卅︰「此國何罪,彼土何祥,叔既有緣,非吾所止。唯願不忘父母之國,事畢早回。」王即具大舟,實以眾寶,躬率臣寮,送至海壖。師汎重溟,凡三周寒暑,達于南海,實梁普通八年丁未歲(西元五二七年)九月二十一日也。
廣州刺史蕭昂,具主禮迎接,表聞武帝,帝覽奏,遣使齎詔迎請。十月一日至金陵。
帝問卅︰「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有何功德?」師卅︰「並無功德。」帝卅︰「何以無功德?」師卅︰「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卅︰「如何是真功德?」答卅︰「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師卅︰「廓然無聖。」帝卅︰「對朕者誰?」師卅︰「不識。」帝不領悟,師知機不契,是月十九日,潛迴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屆于洛陽,當後魏孝明帝太和十年也。
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中略)
有期城太守楊衒之,早慕佛乘,問師卅︰「西天五印,師承為祖,其道如何?」師卅︰「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卅祖。」又問︰「此外如何?」師卅︰「須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厭有無,於法無取,不賢不愚,無迷無悟。若能是解,故稱為祖。」又卅︰「弟子歸心三寶,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適聽師言,罔知收措,願師慈悲開示宗旨。」師知懇到,即說偈卅︰「亦不覩惡而生嫌,亦不觀善而勤措;亦不捨智而近愚,亦不拋迷而求悟。達大道兮過量,通佛心兮出度;不與凡聖同躔,超然名之卅祖。」(中略)
以化緣已畢,傳法得人,端居而逝。即後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丙辰歲十月十五日也。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起塔於定林寺。
後三歲,魏宋雲,奉使西域迴,遇師于葱嶺,見手携隻履,翩翩獨逝。雲問︰「師何往?」師卅︰「西天去。」又謂雲卅︰「汝主已厭世。」雲聞之茫然,別師東邁,暨復命,即明帝已登遐矣。而孝莊帝即位,雲具奏其事,帝令啟壙,唯空棺,一隻革履存焉。(下略)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三,《大正藏》五一.二一七頁上─二二○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