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第二版序
我從台灣來到美國,開始指導西方人禪修之後不久,弟子們就決定要出版一份有關佛教觀念的季刊——《禪雜誌》。後來,其中固定出現的若干文字就成了「法見」這個專欄,由禪中心的成員向我提出有關佛教的各種問題,由我即席回答。第一個問題是:「佛教對於自我的觀念如何?」我可以用一句話就回答了,如果那樣的話,這個專欄當時就告終了。但我決定更仔細地回答。自那之後,弟子針對許多的議題提出了許多問題。我們把出現在「法見」的這些文章輯為《禪的智慧》一書,目的在於幫助其他有類似問題的人找到一些答案和指引。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就某個意義而言,《禪的智慧》符合佛教的傳統,因為許多佛法就是兩千多年來透過師徒之間的對話來闡明。在佛經中,弟子和菩薩為了眾生而向佛陀發問,佛陀予以回答。禪師對於弟子有關修行與了悟的深入問題,一向抱持開放的態度。好奇和懷疑的心態並不限於現代,甚至在佛陀的時代,許多人都無法立即、毫無疑問地接受佛陀全部的教誨。其實,懷疑是人之常情。再者,有些事情如果沒有直接的體驗,實在很難、甚至不可能瞭解。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有些弟子要求我更充分地解釋佛法。這很好,因為全盤接受我的說法,這種態度是有問題的。即使人們有相同的語言、訓練、文化,都還可能產生溝通不良的現象。那像我這樣來自台灣的中國和尚,向大多是說英文的在家弟子講課,可以想見犯錯的空間大得多了!因此,如果弟子不問我,到頭來可能得到的是錯誤的訊息。幸運的是,弟子在我回答不明確時會要我澄清,舉出例證,讓事情不致顯得那麼神秘或抽像。為此,我感激我的弟子們,因為他們愈是要求我解釋清楚,就愈對所有的人有益。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般說來,這些問題和接下來的討論都是自動自發的。上課時先打坐,打完坐,「法見」的編輯以特定的問題開啟對話。有時是當場提出問題,有時則事先告訴我題目 (譯按:只有〈詩歌與王維〉一章是一周前就知道問題)。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這些文章在《禪雜誌》逐篇刊出多年,此次結集出書時分為兩部分:「佛法」及「修行與日常生活」。佛法的部分多少討論佛教的觀念與教義;至於修行的部分,則多集中於如何把教義運用在修行和日常生活上。這種分類方式絕非截然部分,而是有許多彼此跨越之處。每篇文章自成單元,但也有彼此相關之處。所有文章不是依照當初刊出的年代順序排列,而是基於編輯上的考量。因此,這本書不必從頭讀到尾,也不必按照順序閱讀。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們並沒有嘗試觸及有關佛教的所有議題,但我希望這些對話能幫著回答讀者的一些問題。我確信他們會提出更多的問題,而且有些人會不同意我的回答。那也很好。佛教要維持活力,就必須接受檢驗。我的觀念不是金科玉律。我只是一位佛教僧侶,謙虛地提供一己的見解,給那些有問題的人。如果這本書回答了你的一些問題,澄清了一些誤解,或激勵你禪修,那麼我的願望就達成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既不是無所不知,也不是西方文化的專家。我是佛教的法師,承襲了禪宗兩個宗派(曹洞宗與臨濟宗)的傳承。「傳承」意謂我的師父肯定了我的修行體驗。我具有佛教的文學博士,以中英文發表過有關佛教的文章。我沒有宣稱我的答案是終極的真理。然而,禪的原則是超越時空的。雖然我的回答來自於一輩子的研究和訓練,但我相信沒有違背佛法。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佛教的原則是普遍的,但隨著散播世界各地,許多佛教的外在方面已經有所改變。佛法隨著人和歷史而演化,這是良好、自然的現象。佛法並不是開悟的狀態。佛教的普遍真理無法傳授,或以知性的方式學得。法的目的就是指出更好的生活、開悟與解脫之道。但人們經常執著於法所表達的文字及方式,那就像把指月的手指誤認為月亮一樣。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有些人相信禪多少有別於佛教。其實,禪就是佛教,禪是修行佛法的許多法門之一。有時從我說話的方式,好像禪與佛教是不同的,如果這造成混淆,我在此道歉。佛教的途徑眾多,層次繁複。然而,禪的途徑以素樸、直捷著稱。由於禪沒有裝飾,也許看起來不像佛教,其實不然。我希望如果有誤解的話,以上的說法能夠澄清。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如果我的回答和意見有誤導或冒犯任何人的地方,謹此表示歉意,但並不為答案本身致歉。我所說的全是我相信是真實的。再者,英文本身的限制來自於沒有充分表現男女兩性的中性代名詞,在(英文版的)回答中,編輯已經盡量祛除這些情況。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佛教也被人批評為性別歧視。在佛教祖師的長久傳承中,我無法為每一位發言,但文化與時代一直在改變。在美國,佛教會沾上一些美國的價值,而且受到它的影響。我把這個邁向性別平等的運動,視為早該到來的正面措施,對佛教而言也是改進。至於行文中的「師父」一詞,只是中文裡對「老師」的尊稱。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禪的智慧》第二版與第一版不同之處,主要在於文章的順序,以及因為篇幅之限所做的一些修整。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謝辭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這本書得以問世,是得到許多人的幫助。有些人希望隱姓埋名,所以我必須尊重他們的意願。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首先,我要感謝王明怡和果谷師在這些對話進行時,所做的高明的口譯。其次,我要感謝那些辛勤地把錄音的討論轉換為電子形式的謄稿人,主要是 DorothyWeiner和Echo Bonner。Emest Heau和Chris Marano先為《禪雜誌》、再為《禪的智慧》編輯這些謄稿,並得到Alan Rubeinstein、Harry Miller和Linda Peer在編輯上的協助。Trish Ing負責內文的編排、設計,Chih-Ching Lee負責封面設計,王翠嬿大力促成本書的出版。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如果遺漏了任何人,誠屬無心之過,謹此致歉。謝謝問這些問題的弟子們,尤其是那些不滿意我回答的人。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聖嚴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二00一年於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