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的智慧 聖嚴法師著

禪的智慧 聖嚴法師著

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佛教與財富

[日期:2010-07-19]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33、佛教與財富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問:物質上的成功和利益,對修行有害還是有利?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師:物質上的財富並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人對財富的態度以及處理的方式。《聖經》上說,駱駝穿針眼比富人進天堂的大門還容易,佛經沒有這類的說法。相反的,有許多例子指出,有錢有勢的人也可以是很好的修行者。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話多有錢人大力護持佛陀。一些有錢人,不管是男是女,都是護法者和很好的修行者,其中有些還證得聲聞乘的三界,也就是說,此生之後不再於欲界。他們之所以沒有達到四果,是因為沒有發誓出家,但他們對物質財富抱持著正確的態度。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對於財富的正確瞭解就是:世上的每一件東西都屬於你,但同時也沒有一件東西屬於你。某些東西在常人看來是屬於你的,但那只是你的業果,你只不過暫時擁有這些東西,而且有義務要善加處理。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整個地球都是眾生所有,但不是要讓我們擁有和濫用,而是要讓我們照顧、尊敬並傳給後代。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具有正確態度的有錢人,有利於護持佛法,因為他們能善用自己的財產。釋迦牟尼佛曾經待在幾位富人家中,包括國王的宮中,接受供養,而他自己也是王室的一份子。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如果你有錢,而且接受財富屬於眾生的觀念,也許會認為:「我要把所有的錢送給身邊需要它的人。」但這麼做並不是正確的方式,因為可能是浪費。這種決定應該根據良好的判斷。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財產,其他人則不知道。具有智慧和財富的人,有計劃地處理財富,並遵循既定的原則。有智慧的人,才能適當處理財富。(譯按:此段以下部分見於第一版,不見於第二版。)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這也適用於寺院。雖然許多出家人可能住在寺院裡,但住持並不必須提供他們一切。出家人進入寺院時,隨身帶來一些東西和技能,這些財產其實是各人的業果。然而,住持不鼓勵出家人隨心所欲地擁有或使用任何東西,即使他們的財產是個人業力的結果,這些人可能不知道如何善加利用,反而造成浪費。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兼具智能和財富的人,不會隨隨便便處置財富。有錢人繼續有錢也是件好事,佛教不主張貧窮或共產。另一方面,佛教徒不應該說:「我所擁有的一切絕對屬於我個人,我會運用各種手段來保護自己的財產。」佛教鼓勵人們佈施,幫助他人。在嚴格的資本主義中,人們盡可能累積財富,這種想法不符合佛法,而且很具毀滅性。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其他對於財富的態度可能也是有害的,像是把財富當成個人安全的保障,或成功、成就與地位的象徵,抱持這種態度的人會盡可能累積財富。如果他們有一千元,就想要有一萬元;如果有一萬元,就想要有一百萬元。他們會想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累積財富,希望子孫不但能維持他們的財富,而且繼續增加。他們一直想以各種方式來增長財富,患得患失。心裡有這麼多事,就很少有時間做其他事,尤其是靈修。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再說,這種人有一種很深的觀念,認為錢是很難賺的,因此不願施捨他人。對任何事情抱著累積的心態,這是和修行南轅北轍的。相反的態度就是對財產不在意、不經心,那也與修行相反,是不負責任的。佛經鼓勵人們善用自己擁有的,但一無所有時也能泰然自若。不應該太依賴自己的財富,也不該把所有的快樂建立在財富上,而該學著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心滿意足。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有個關於著名的禪修者龐居士的故事。據說他很富有,在開悟後把家裡所有的金銀財寶裝到船上,丟到河裡。他和家人後來連住的房子都沒有,靠著販制籃子為生。有人問:「你為什麼不把金銀財寶送給需要的人呢?」龐居士回答說:「我不要害任何人。如果給人財富,他們很可能造下許多惡業。相反的,如果你要他們修行,他們就會得到真正的財富。」這個故事很可能是捏造出來的,卻有個很好的意旨:最好能清心寡慾,生活得簡簡單單、心滿意足。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如果在物質上很富有,很可能就增加了責任的負擔。累積和處理財富需要時間、精力,修行的時間也就更少了。然而,如果把自己看成只是守護財富,而財富其實屬於眾生,就可以修行得很好,那時會以無執著心、無得失心來看待、使用財富。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不需要害怕擁有或累積財富,但也不該沉溺於財富所帶來的歡樂。應該有節制地使用自己擁有的,幫助那些需要的人,護持佛法僧三寶。
【書籍目錄】
第1頁:中文版序 第2頁:譯者志
第3頁:英文版第一版序 第4頁:英文版第二版序
第5頁:第一篇 佛法 - 身為佛教徒是什麼意思 第6頁:第一篇 佛法 - 有情眾生
第7頁:第一篇 佛法 - 自我 第8頁:第一篇 佛法 - 因緣
第9頁:第一篇 佛法 - 五蘊與意識 第10頁:第一篇 佛法 - 業
第11頁:第一篇 佛法 - 五戒 第12頁:第一篇 佛法 - 戒律與業
第13頁:第一篇 佛法 - 禪是宗教嗎? 第14頁:第一篇 佛法 - 修習佛教與其他宗教
第15頁:第一篇 佛法 - 佛像 第16頁:第一篇 佛法 - 佛教的功德觀
第17頁:第一篇 佛法 - 菩薩與阿羅漢 第18頁:第一篇 佛法 - 佛教與死亡
第19頁:第一篇 佛法 - 末法時代 第20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老師的重要
第21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單獨修行.集體修行.隨師修行 第22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每日打坐之道
第23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第24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修行的見解比修行本身更重要嗎?
第25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知識障礙修行? 第26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中國禪與日本禪
第27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禪與荒誕不經 第28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禪病
第29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禪與心理治療 第30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為什麼要讀經?
第31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禪與民族文化 第32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佛教的娛樂觀
第33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詩歌與王維 第34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責任與修行維持平衡
第35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在非佛教的社會中培育佛教的子女 第36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禪修與老年人
第37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佛教與財富 第38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開悟持久嗎?
第39頁:附錄一 - 禮佛 第40頁:附錄二 - 夢
第41頁:附錄三 - 佛教與墮胎 第42頁:附錄四 - 安樂死與自殺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