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禪與民族文化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問:為什麼在中國古代有那麼多禪師和高明的修行者,而我們這個時代卻很少?是否古代的修行不同或比較容易?是否東方文化更適合修佛?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師:當然,文化和歷史對禪有很大的影響。禪在唐朝出現時,中國已經因緣成熟,能夠改變了。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兩個本土的哲學傳統,當時已經到了成熟期,在這兩個傳統中有才華的修行者或學者,很難進一步突破。相對於儒家和道家這些眾人熟悉的傳統教義,禪宗提供了嶄新的、直接的角度。那些轉向禪的人,在智力和修行上已經準備妥當,因此他們以很穩固、堅定的方式採納教義的修行的方法,而能快速、穩定地進步。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即使當時的條件很理想,但在許多大寺院中也只有少數人透過禪法得到高深的體悟。宋朝時,修行者少很多,有成就的祖師因而也少得多,一部分是因為儒家採用了若干禪的特色,把許多人吸引了回去。然而宋朝也有一些大師,像是道元(公元一二OO至一二五三年)的師父如淨(公元一一六三至一二二八年),對於曹洞宗在日本的建立和傳播上,就發揮了很大的影響。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文化環境對禪的成功也有影響。唐朝和宋朝時,禪修者能獨立於社會之外在深山修行,不受政府的干擾,不仰賴供養,也不靠信徒維生,他們的生活方式穩定而單純。而且,他們態度認真,全力投入修行。許多人到深山修行,開發智慧,一修就是一輩子,他們的決心持久不變。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現在讓我們談談在西方的禪。美國和中國有些相似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人之所以轉向禪,是因為對自己原先的宗教和哲學不滿,這和唐朝時的儒家、道家人士一樣。禪的教義吸引了有才智、心胸開放的人。對於尋求不同靈修途徑的人,理解禪的教義是正面、有益的。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另一方面,沒有太大困難就接受禪的教義的西方人,在修行方面上不見得那麼得力。對美國人來說,真心修行是困難的,這牽涉到態度、環境、意願。就修行的意願和態度而言,西方人和唐朝的中國人不同。修道的觀念在中國文化中早已根深柢固,所以轉向禪修是很平順自然的。美國人就沒那麼幸運,西方文化大多沒有這種觀念:以個人的認真修行來發現、解決人的生存問題。在西方宗教中,人們傾向於仰賴神的權威或神的愛,來解決他們的問題,雖然這種情況可能正在改變。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修行禪法的美國人通常並不清楚理解個人的修行接下來是什麼。比方說,禪宗頓悟的觀念很吸引人,但西方人並無法完全接受,可能得經年累月,甚至一輩子修行,才能產生這種經驗。由於個人的修行觀念在西方文化中並不深入,西方人顯得比較不願意投入長期的禪修。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到底要投入多少時間修行?這要看你想達到什麼成就。如果要想有進步,最好能投入幾年的時間專心修行禪法,而且最好是趁年輕時,因為禪修需要很多的精力。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每天修行幾個小時,在日常生活中是有利的,但很不容易達到深悟。每年抽出幾個月來修行,比一天抽出幾個小時來修行要好,然而在家人卻很難做到。如果有了開悟的經驗,卻必須回到家庭,過正常的日常生活,幾乎不可能保持來自開悟狀態的力量和見解。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唐朝時,大部分的修行者都是出家人。美國的修行者願意出家嗎?現今日本大部分的修行者都是在家人,一家人都能住在廟裡,或者修行者住在廟裡,家人則住在一般的社區。我不確定在西方能不能創造出相似的環境。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在美國,我覺得禪法大多會由在家人來修行、教導,因為似乎很少人願意出家。這些在家人會是那些有開悟經驗的人,他們成為禪師,指導其他人。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修行和成就的層次如何?在家人不能達到高深的開悟層次,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但如果修行時繼續和家人住在一塊,又能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修行呢?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文化環境也對大多數美國人造成問題。為了要有大的進步,禪修者應該過穩定的生活,不太忙祿、繁雜,單純的生活方式是必要的。公元九世紀時,有位很有學問的修行者香巖智閒,有一次,師父給他一個問題,儘管他學問好、修行久,依然沒辦法回答,於是他放下佛教,搬到深山獨居,單純地過日子。有一天在清掃茅屋時,他掃起的一粒小石子打到一株竹子,他聞聲而開悟。雖然他放棄了禪的正式訓練,但師父問他的問題一直縈繞在心中。他之所以能開悟,是因為心境單純,而且在單純的環境中過著單純的生活。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在我們這個時代,類似的情況很難發生。首先,現代人很難離群索居。但還是有些地方可以居住,不受干擾地修行。其實,就外在環境來說,美國是修行的好地方,因為地大物博,政局穩定,並且能夠接納不同興趣的人,所需要的就是對修行的正確態度。如果有機會不受干擾地生活、修行,你會堅持到底,還是幾個月之後就會放棄?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美國人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不安定。人們經常在找新老師、新教法,如果短期內在一個系統中沒有進展,就會換另一個系統。經常從一個老師跳到另一個老師,這樣一來,不管多麼精進修行,都很難進步。禪修要進步,基本條件就是在一位老師的指導下修行。大慧宗杲禪師(公元一O八九至一一六三年)在一些人看來是深悟了,但還是有人勸他去找圜悟禪師(公元一O六三至一一三五年)。大慧有幸遇到這位偉大的禪師,在一年內就有兩次更深的體驗。在大慧禪師的修行過程中,圜悟禪師是必要的因緣。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現在,很難得有大師在西方出現,但這並不表示未來就沒有希望。西方的佛教依然處於嬰兒期。人們必須先採取正確的心態,必須恰切地瞭解禪修以及培養智慧的重要性。當這種條件成熟時,大師就會出現。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唐朝時,中國已經準備好迎接六祖惠能的出現,但如果不是五祖弘忍的努力,情況會困難得多。當時的土地已經肥沃,準備承接像惠能這樣的種子。當西方的土地肥沃時,大師也會在這裡出現。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問:你是說因為西方人的業還沒成熟,所以大師還沒在西方出現?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ᢳ版權所有㊣
師:是的,但我這個觀點並不限於西方。有人說某個文化先天就是比較適合禪,其實沒這回事!禪是普遍的。如果一個人、一個文化,有遇到好禪師的善業,那麼禪師就會出現。中國文化在唐朝時已經適合好禪師出現。如果中國文化繼續適合禪的話,現在依然會有許多優秀的禪師,但情況並非如此。也許西方是下一塊肥沃的土地,也許我們正為此播下適當的種子,以便在不久的未來可以開花結果。西方似乎正擁抱著東方的觀念和作法,但東方卻反其道而行。也許禪的下一次興盛是在西方,我期盼這種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