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的智慧 聖嚴法師著

禪的智慧 聖嚴法師著

第一篇 佛法 - 末法時代

[日期:2010-07-19]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15、末法時代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問:「末法時代」是什麼意思?是否意謂著世界每況愈下?有沒有什麼地方是根本沒有佛的?如果菩薩乘願再來幫助眾生,又怎麼可能有末法時代?是否有人無法開悟成佛?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師:每一件事,包括我們的世界,都會經歷成、住、壞、空的過程,所有存在的事物終歸會消失。進一步說,我們必須承認,在許多方面這個世界不像從前那麼好。的確,今天人們壽命更長,科技也更發達,但今人似乎比古人有更多的煩惱,而且環境顯然也很糟。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眾生隨著個人的業力而出生於不同世界,有善業的眾生出生於較好的世界。我們過去的世界比較好,所以出生在以前的人,他們的業比較好。同樣的,佛陀周圍的人也有善業。但隨著時間的進展,這個世界變得愈來愈不健康,因此具有善業或深入佛法的人也比較少,今天很難修行佛法成為聖者。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末法時代的觀念在古代的《阿含經》都找得到。它的意思是,人們總覺得佛法無法長存於這個世間。他們知道,佛陀進入涅槃後,隨著時代的發展,熱心於佛法、全心全意投入修行的人會愈來愈少。今天,修得高深境界的人似乎很少。過去,許多人有可能以全部的生命和力量投入修行,離開社會,在寺院裡修行。今天很難找到孤立的環境讓人修行,面對的誘惑也更多。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另一方面,有些人也許會說,只要有人精進修行,有很高深的成就,對那個人來說就是正法時代。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因為對那個人來說,這就是正法時代。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當然,宇宙中有數不盡的世界,其中許多沒有佛法和諸佛;甚至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全世界只有很少數人知道他,瞭解並修習佛法的人更少,對大多數人來說,既沒有佛,也沒有佛法;今天,全世界接受並修行佛法的人仍然很少。因此,並不是每個人的業都與佛法有關聯。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菩薩可能在任何地方示現來幫助眾生,他們現在可能就在這裡,但不具善根的人看不出來。進一步說,菩薩不限於地球和人道,也會出現在其他許許多多的世界。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問:這些說法讓人覺得很混淆。似乎好的修行者應該隨著年代的進展而增加。早年佛法的弘揚,使愈來愈多的人體驗到高深的成就,這應該會增加後人接觸佛法的機會,今天應該有成千上萬的聖者,而且他們應該更能讓人認出。但事實上,這種力量好像無法維持下去,好像要結束似的。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師:一些自認為是求法的人,並不就表示他們有足夠的善根會遇到菩薩,與之交往或互動;其次,先前說過,地球並不是唯一的世界,一度居住在這裡的人,不一定再投生到這裡,菩薩不一定只降臨到這個世界。如果菩薩示現在這個世界,看到眾生並沒有準備好要修習佛法,也許他們會為未來的世代播下一些種子,然後離去。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我不確定佛陀本人有沒有說過末法時代,但這個觀念肯定存在於所有的經論中。因此,這些編者和作者顯然注意到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佛法的興趣會逐漸低落。其實,有末法觀念是好的,這會使我們警惕:除非我們認真投入,否則成就會很小,甚至毫無成就。而且,如果我們不精進修行,下次出生的環境裡可能根本沒有佛法。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問:那麼「一闡提」(極難開悟成佛之人)呢?我以為佛教說一切眾生都能開悟成佛。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師:「一闡提」指的是沒有種下任何佛法善根的人。如果他們還沒種下佛法的根,那麼隨著末法時代的發展,將來種下善根的機會就更不可能。另一方面,如果往無限的未來看,而且承認有無數的世界,那麼我認為任何事都有可能。既然所有的事情都會改變,那麼眾生也都有機會成佛。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大般涅槃經》中說,一切眾生都能成佛。一些早期的經典則說,有些人不能開悟;有些人具有某些特性,以致不能修習佛法有成。即使經中說一切眾生都能成佛,但我相信那是佛陀出於慈悲的緣故,鼓勵一切眾生修習佛法。佛陀說話的對象包括了修行者,也包括了老師和僧伽,如果僧伽相信「一闡提」的說法,可能就會事先判斷人們值不值得傳授佛法。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問:我先前以為根據佛法,一切事物彼此互動、相互關聯。如果此說屬實,那麼佛法總會在我們身邊,總會有成就的可能。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師:你的說法來自《華嚴經》,但必須修行到高深的程度,才能體驗到那種真理。《華嚴經》中說,所有事物彼此相關、彼此牽連、彼此影響,但如果你只是凡夫,就不能體驗到那種境界。你的身體還是你的身體,不是我的身體;你的家還是你的家,不是別人的家。如果沒有開悟的人要把這個究竟的原則用在日常生活中,社會就會變得一團混亂。雖然所有的現象彼此交涉,但身為凡夫的我們並無法如是體驗。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問:我認為,最好的態度就是發願要現在修行,盡力修行,而不管人們說現在是什麼時代。也許我該發願投生到佛法昌隆的地方,以便在未來繼續修行。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師:禪宗說「不來不去」,因此投生到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此生此時,重要的是你在此刻的修行。不要擔心末法時代和其他世界,只管當下認真修行佛法。

  《禪的智慧》第一篇 佛法 完

【書籍目錄】
第1頁:中文版序 第2頁:譯者志
第3頁:英文版第一版序 第4頁:英文版第二版序
第5頁:第一篇 佛法 - 身為佛教徒是什麼意思 第6頁:第一篇 佛法 - 有情眾生
第7頁:第一篇 佛法 - 自我 第8頁:第一篇 佛法 - 因緣
第9頁:第一篇 佛法 - 五蘊與意識 第10頁:第一篇 佛法 - 業
第11頁:第一篇 佛法 - 五戒 第12頁:第一篇 佛法 - 戒律與業
第13頁:第一篇 佛法 - 禪是宗教嗎? 第14頁:第一篇 佛法 - 修習佛教與其他宗教
第15頁:第一篇 佛法 - 佛像 第16頁:第一篇 佛法 - 佛教的功德觀
第17頁:第一篇 佛法 - 菩薩與阿羅漢 第18頁:第一篇 佛法 - 佛教與死亡
第19頁:第一篇 佛法 - 末法時代 第20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老師的重要
第21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單獨修行.集體修行.隨師修行 第22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每日打坐之道
第23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第24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修行的見解比修行本身更重要嗎?
第25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知識障礙修行? 第26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中國禪與日本禪
第27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禪與荒誕不經 第28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禪病
第29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禪與心理治療 第30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為什麼要讀經?
第31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禪與民族文化 第32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佛教的娛樂觀
第33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詩歌與王維 第34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責任與修行維持平衡
第35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在非佛教的社會中培育佛教的子女 第36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禪修與老年人
第37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佛教與財富 第38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 開悟持久嗎?
第39頁:附錄一 - 禮佛 第40頁:附錄二 - 夢
第41頁:附錄三 - 佛教與墮胎 第42頁:附錄四 - 安樂死與自殺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