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修習佛教與其他宗教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問:可不可能修習佛法卻依然保持另一個宗教信仰?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答:佛教的修行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對應於人道,第二個層次對應於天道。其他三個層次是佛教特有的,也是就阿羅漢、菩薩、佛的層次。我的回答主要限於前兩個層次。在人道和天道這兩個層次,都有恰當的方法可以依照佛法修行。大多數的宗教沒有超越人道和天道。有些宗教甚至不關切天道,只關切人生。根據佛經,在這兩個層次中的眾生,或者身在人道而想晉陞天道的眾生,必須要有適當的行為舉止和修行,而這些在佛法中都找得到明確的教導。從這個角度來說,佛法不反對人們尋求重生於天道,因此不反對宣揚這種信仰的其他宗教。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佛教要幫助所有的人,也歡迎有其他信仰的人運用佛教的修行方法。其他宗教的信徒剛接觸佛教時,也不必放棄以往的信仰。如果要保有原來的信仰,並不構成問題。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在大多數的社會中,家庭裡的宗教信仰通常都是代代相傳的。如果為了修習佛教而不得不放棄原先的信仰,會使自己在許多方面與原先的家庭和社會脫節,因為任何宗教裡有許多部分都包括了社會的、文化的互動,不必強迫人們放棄這一切。當初我來美國時,相信接受佛法的人應該是很具有彈性的,可以接納所有的人,不管這些人信仰的是什麼。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至於佛教如何回應西方宗教?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在歷史上都做過許多好事,幫助過許多人。如果沒有這些宗教,歐洲的一些文明可能就失去了道德和倫理教誨。然而,接受基督教的教誨和接受佛法是不一樣的。其實,耶穌的教誨中有一些和佛法不同,佛法的教誨中也有一些和基督教的教義不同。身為佛教徒,我們應該只考慮耶穌的教誨中相應於佛法的部分,而只能以人道和天道的層次來看基督教。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有人認為將來所有的宗教會融合為一,我對這種看法存疑。世界並不那麼單純,各宗教之間必須認清並支持彼此信仰中相同的部分,也要瞭解並尊重不同的部分。佛教徒不該宣稱自己的宗教優於其他宗教,那會造成不必要的爭端和緊張。我們只能解釋自己的教義,讓別人瞭解,沒有權利判斷其他宗教是好是壞,是正是邪。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問:我們可不可以把佛教,尤其禪宗,當成宗教?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答:這個問題很重要。一方面,佛法,尤其禪法,是修行的方法。釋迦牟尼佛傳授方法,他並沒有要人單憑信心來相信或接受任何東西。從嚴格的修行觀點來看,似乎不需要宗教儀式,不需要對諸佛舉行儀式。就這個意義來說,佛教不必歸類為宗教。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另一方面,如果佛法的教誨鼓勵人們遵行佛陀和祖師所教的方法,那麼為了從修行中受益,就得對佛菩薩具有最高的信心。沒有信心,是不會長久修行的。對於三心兩意的人,修行的益處只是表面的。從這個意義來說,信仰佛菩薩是必要的。如果我們把宗教說成是包括信仰的傳統,那麼佛教就可以歸類為宗教。另一方面,如果宗教只限於儀式,那麼就不必視佛教為宗教。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問:任何宗教都不會承認自己純粹只是儀式,而是有更豐富的內涵。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答:的確。在那種情形下,佛教肯定是一種宗教。我們必須自問,這些儀式對宗教是否必要、是否有用?佛法在東方傳播時,人們從遵循那些儀式開始。我剛到美國時,在我的教法中只採用少許的儀式。然而,在修行過一段時間後,這裡的人對佛菩薩、祖師自然生起很大的敬意、信心與感恩,而表達這些感情的正常方式就是透過儀式。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那麼我們說到宗教時,到底意味著什麼?宗教是信仰具有領袖魅力的一個或眾多實體(可以是人或神靈)的存在、力量或權威。這包括了導師、先知、眾多神祇或一位神。這個信仰的對象經常是創教的導師,如佛陀、耶穌、亞伯拉罕、穆罕默德。宗教裡最重要的就是這些教法,因為那是我們要用功、學習、修行的。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問:我的問題與修習佛法的其他宗教信徒有關。可不可能在知性上瞭解佛法的觀念,從修行中受益,卻不把這些教法納入自己的宗教信仰體系?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答:可不可能不顧教法、觀念、理論,而只是修行?這是可能的,但只限於開始的階段。我教初學者時,可以不顧這些教法,但過了一段時間就得介紹像是業、輪迴、因緣等觀念。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能不能只是瞭解這些教法,而不接受它們?也許可以,但那是對修行利益得少為足的人。如果要深入佛法的修行,就得接受那些教法。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問:那麼,早先的問題就又回來了:人們可以不放棄其他宗教信仰,而從打坐和佛法的原則獲益良多;但如果要深入修行佛法,終究至少要放棄原來宗教的一些信仰?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答:是的。在較淺的層次時,可以抱持原先的宗教教義。但如果要認真修習佛法,就必須放下其他信仰,不可能對兩套教法都有絕對的信仰。不必放棄原先的宗教,這種說法指的是那個宗教的社會、文化方面。但即使放棄另一個宗教信仰,並不表示就反對那個信仰。
問:可不可能更進一步說,這些其實只是在心裡?它們只是信仰、觀念,因此我想信什麼就信什麼,甚至可以在心裡同時有彼此矛盾的信仰?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答:很難同時擁有彼此矛盾的信仰,因為人們很難擺脫自己對宗教的觀念。許多其他宗教的信徒想從佛法受益,他們受到佛教哲學的吸引,但以自己的信仰來詮釋。他們嘗試佛教的修行方法,以便在自己的宗教裡達到更高的層次,來體驗他們的神。佛教的方法可以用於這些目的。我們也可以說,在其他宗教裡達到較高層次的人具有開悟的體驗,但這些並不真正是佛教的開悟體驗。他們沒有放下所有的觀念,沒有放下自己的信仰,沒有放下自我。人們聽到這種說法,也許會解釋成佛教徒覺得自己的信仰比別的信仰高超,他們的開悟層次超過其他種類的開悟。其實不是這樣,這是佛教徒描述他們體驗的方式。其他宗教有他們的觀點。討論彼此的高低、好壞都是無關、無益,甚至是危險的。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問:您先前提到其他宗教的人物,例如耶穌,是不是菩薩的問題,能不能就這一點加以發揮?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答:宗教通常有三個基本因素:教主、教義與儀式。以基督教來說,我不願說教主耶穌是菩薩,也不願反對這種看法。就他的教法本身來說,你我都難以斷定耶穌是不是菩薩。只有菩薩才能斷定耶穌是不是菩薩,因為菩薩能看到他的法身。我做不到這一點,所以不願抱持特定的贊成或反對的立場。其實,這個問題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教法以及教主生平的示範,那才是人們該關切的。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問:我生長在天主教的家庭,因此我的子女出生時,父母期待我們讓子女受洗。但我們並不信天主教,因此不希望舉行這個儀式,否則便是表裡不一。
答:如果你的父母不是強烈反對你的意願,就不一定要接受這個儀式。如果那會使他們難過,受洗也沒關係,就當做是給父母的人情。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ᵜ版權所有㊣
還有一種看法就是:佛教承認心的力量,如果有人真心祝福,比方說透過受洗來祝福,受到祝福的人就會受益。福分來自祝福者的心的力量,以及那個人相信的神祇的力量。佛教不否認神祇的存在,佛教承認其他信仰的神祇存在,而且具有法力。就你小孩的情況來說,如果天主教的神父為小孩施洗,那對小孩有益。如果你也要我為小孩祝福,我會很樂意的。那麼一來,你的小孩就受到雙重的祝福。